分享

翔安新店欧厝:米瓮埋在海中央

 鹭客社 2020-07-02

“米瓮埋在海中央”,是翔安人自古流传的俚语。

这句俚语用来形容以海为田的欧厝人非常妥切,众所周知,欧厝的田地极为稀少,而渔业却异常发达。据称,在老同安时代,欧厝就曾多次获得全县海产产值第一名,其船队甚至曾远上舟山渔场捕捞。基于欧厝得天独厚的渔港环境,及欧厝渔民高超的讨海技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欧厝的渔业发展,不仅不会停滞,可能还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 

与邻村澳头相比,欧厝不只是渔业比澳头发达,即使是从村庄规模上看,不管是房舍还是人口,欧厝都是澳头的四五倍。但奇怪的是,欧厝的渔村知名度却远远低于澳头。我想,这可能和澳头是渡口型渔村有关,渡口会带来商业环境和更多的人流量。但不管如何,邻村海鲜餐饮业的成功肯定会影响到欧厝人的心情。欧厝的渔民告诉我,澳头海鲜美食的大多原材料,都源自欧厝码头,言下之意,我们欧厝的海鲜本应该更有名气才对。看来,这个厦门最大和渔村(至少是之一),在不远的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澳头强劲的竞争对手。因为它有当下澳头所缺少的海天空阔的船坞环境。

只要欧厝环境改造得当,完全有可能将海景与海鲜结合在一起,让来客一边看着大海与渔船,一边吃着刚上岸的海鲜。而事实上,在欧厝的码头边上,已经出现一座飘浮的海鲜馆。

由于地理相近,欧厝和澳头一样,同样有过沧桑的历史,如金门炮战中,欧厝同样受到了台军炮火的无情打击,导致大部分民居被摧毁,欧厝人也曾一度被临时转移到翔安西部较为安全的地方。但反过来,不得不承认,金门用来制作菜刀的炮弹钢,有很多也是拜欧厝这边的凶猛火炮所赐。

在欧厝的岸边,我看到了类似澳头的海边堡垒遗址。

在欧厝,我没有看到比较惊艳的红砖厝。或许,对一个曾经多次沦为战地的村庄来说,确实不要有太高的期待。

欧厝主要给人的印象应该是,一座依然活跃着的大型渔人码头。

这已经很难得。海边的村庄,我依序走过下后滨、刘五店、澳头。在这三个村庄,我明显感觉到传统渔业的衰落、边缘化。像澳头,东南方向填海而成的大面积码头地盘,已经让小小的渔村失去大片的亲海环境,其为数不多的渔船不认真找下,还真不知道栖泊在哪里。

欧厝的码头不一样,欧厝的渔业没有衰落的感觉,还很大气。

船也多,什么船都有,打渔的,种海蛎的,养紫菜的,清淤泥的,挖沙的…… 澳头海面上的那种大型沙船,在这里居然整整齐齐地排了一长条,没注意,还以为是二战时期日本的战列舰舰队。

这里,我要提到一片沙滩。

澳头一位原住民告诉我,在这边的大型码头及堤岸兴建之前,澳头与欧厝之间有片沙滩,沙滩的沙很细,很白,小时候,她家里缺少小菜,她就提着个篮子过来捡蛤螺,没多久就可以捡到许多。

从她的话里,我听到一位渔民内心的心声。一片远逝的沙滩,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它是无足轻重的,但对一位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人来说,那就是她们的乌篮血迹。

当我从澳头来到欧厝时,我看到了她述说中的沙滩残存的一角——确实是干干净净的,上面还停着几条小船。

一道只有码头与滩涂的海岸其实是荒凉的。

我不是海边人,但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同样会和伙伴去寻找溪畔的沙滩,水的流动与沙的奇妙会给孩子带来极为开阔的想象。

从沙滩的想象回到码头的现实,我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一个繁忙的码头,在这里,我看到了挖海蛎的人,养殖紫菜的人,打渔的人,海钓的人,运送海货的人…… 据说,经常有欧厝的渔民越界到金门捕鱼而被台湾海巡部队拘留。

闽南人的爱拼才会赢的气质,正源自这些肤色黎黑、生性忠耿且敢于冒险的海上达人。

作为一个典型的闽南乡村的名称,欧厝这两个字,实在是平淡无奇。然而,与诗坂、吕塘、刘五店一样,通过欧厝这个村名,我却再次触摸到翔安屡屡发生的家族兴衰荣枯的历史真相。原来,欧厝最早的开拓者是欧姓,现在则基本上是王姓,真是“多少欧厝堂前燕,飞入开闽王氏家”。

村里,有股浓浓的海腥味。

埕上檐下,海蛎壳到处横陈,屋前厝后,晒紫菜的竹筛寻常可见,可以说是“家家户户海蛎香,灶头灶尾炖紫菜”。在村路的转弯处,我看到一个小小的海鲜跳蚤市场。这是个很小很小的市场,只是几个妇人在那里叫卖,但仍然围拢了不少村民,有一些人纯粹是在看热闹。这种灵活性极强,非常便民的跳蚤市场,或许不是那么整齐规划,在我的眼里,却反而能体现出老牌渔村的渔味。

欧厝的红砖厝,很多是七八十年代盖的,基本用的是石条,说是石头房子也没什么不可以,只是整体风格上还是按红砖厝的构造。我个人还是比较欣赏那些比较老旧的,虽然破损,却有自己特点的老厝。这些老厝的墙面用石,喜欢用粗糙且大小不一的细石板,或者用细石板和条石杂揉混砌。这种粗糙,也是一种个性。我甚至看到一户人家的门顶石直接使用粗糙的条石,真是够任性。

遗憾的是,不管是新房,还是旧舍,欧厝的房子盖得实在太密了,中间少有较为宽敞的所在,而且房与房之间的巷道又特别窄,有点像是岛内的城中村。这种人屋密度极大,资源又有限的村庄,在村庄的发展与转型上可能会有较多的问题。

在一个厕所的外墙,我看到了一张选战味极浓的村长候选人“告示”。从这张小小的“告示”上所透露的信息看,厦门的村长选举,显然是动真格的。这位王姓村长候选人,为说服村民投票,也算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也不知选上没有。这是我在村行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村级选举的信息。

欧厝的未来到底是翔安新城区的城中村,还是一个华丽蜕变的新渔村,值得关注。不得不指出,把澳头这样人口稀少且天生丽质的渔村营造成典范乡村诚是可嘉,如能把欧厝这样先天不足且人屋密集的渔村改造成众人一致好评的新乡村,那就更是真本事,大本事。

让人欣慰的是,欧厝的滨海地带,已经在筹建福建最大的游艇产业基地和一个集船舶靠泊、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三种功能在内的大型避风坞,可以预见,这必然会给面朝大海的欧厝带来极为深刻的变化。

我期待过几年后再来时,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欧厝的地理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