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今天,我看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翔安香山》这本书,无意间看到关于香山“乐鼓窝”的介绍,颇为兴趣,就认真看了起来。事实上,早在之前,我就已经注意到香山深处存在的这样一个神秘石刻,还曾经动了前去寻找的念头,只是因为工作较忙,暂时搁置下这番心愿。《翔安香山》这本书,有配上一张关于“乐鼓窝”的照片。从照片上的刻文看,应该是“乐谷窝”,不知何故,“谷”竟被改成“鼓”字。我还是喜欢按石刻上的原字称为“乐谷窝”。《翔安香山》把这首诗记录如下: 乐鼓窝形如鸢鸟贪荔(《翔安香山》版) 飘香荔子恋飞鸢,时眼曾开莫了然。 最许紫微环绛帐,叉鱼地泽脱余毡。 侍临远近牵成耦,参拜高低串一联。 横参能收千里处,长江水济火炎天。 还解释称“飘香荔子恋飞鸢”指飘香的荔枝吸引着空中飞翔盘旋的老鹰。我被诗中所谓的“叉鱼”与“横参”两个词所困惑,有趣的是,诗的下方,还真有解释,原文为:碑石有些字,由于历史久远,模糊不清,鱼兼、参案难辨认,把鱼当成兼,“叉鱼”就成“叉兼”,”横参“成了”横案“。我认真把“乐谷窝”的照片,反复看了又看,感觉还是记录为如下比较靠谱: 乐谷窝(形如鸢鸟贪荔)(林鸿东版) 飘香荔子恋飞鸢,时眼曾开莫了然。 最许紫微环绛帐,又兼地泽脱余毡。 侍临远近牵成耦,参拜高低串一联。 横案能收千里处,长江水济火炎天。 冈山氏题 之前我看到2018年12月,区文化馆的公众号也发过关于乐谷窝的图文,文章中指出,”镌刻于明代,岩石形似鸢鸟“。并记录诗文如下: 乐谷窝(文化馆版) 形如鸢鸟 含荔飘香 荔子恋飞鸢 时眼曾开莫了然 最许紫薇环绛帐 文尽地泽脱余毡 待临远近牵成偶 参拜高低串一联 横案能收千里处 长江水济火炎天 冈山氏题 文化馆的诗文记录显然较为粗糙,但上述两家根据目前了解,已经难能可贵地进行了初步破解的努力。事实上,压根就没人看懂这首诗的真正意思。由于我大学期间有学习较为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竟意外发现了解读这首诗的切入角度及其真正内涵所在。下期,我将对此进行公布。如果有读者也有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不妨留言。 作者简介:林鸿东,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福大毕业,在厦门工作,鹭客社创办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