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州水上神庙蛇神像揭秘:原来是闾山教法器!

 鹭客社 2020-07-02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在漳州水上神庙进发宫,曾看到三尊被称为“法武爷”的蛇神像。

蛇神像造型独特,分为蛇头与蛇身两部分,蛇头用桃木雕刻而成,如手柄;蛇身用苎麻编制而成,平时盘成一团。

蛇神像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因为它涉及到是否与疍民的蛇图腾有关的问题。在古代文献中,多有疍民“蜑家宫”内画蛇以祭或祭祀蛇神的说法,进发宫属于“蜑家宫”无疑,但这蛇神像是否属于疍民祭的蛇神,却待证。在古文献中,较为接近的说法是清代胡曦的《枌榆碎事》中所说的“有神像,旁为蛇”,以及清康熙时期的《澄海县志》里提及的“以木刻龙首尾庙中”。

关于蛇神像的来处,现有两类。一是翰竹认为的与三平祖师公信仰有关的“侍者公”;二是林天鸿提出的闾山教“法鞭说”。翰竹“侍者公说”,找时间要去现场看看,林天鸿的“法鞭说”经过这几个月对闾山教的初步了解,我认为是成立的。进发宫的“法武爷”蛇神像其实就是福建民间神秘道教派系闾山教的法器

这法器,又称法鞭、净鞭、法绳、法索、打神鞭、麻蛇,是闾山教独特的法器之一,并非源自传统道派。有研究称法鞭的使用与福州一带的法主公信仰中的法主公张圣君有关,而法主公与发源于古田的临水夫人信仰同为闾山教的分支。

这法鞭的作用是什么?一是召集神灵;二是发号施令。

我是百越学研究者,一直在寻找古代原始宗教在福建的残留。目前来看,闾山教是最为贴近的。闾山教有很浓的原始巫术依附于道教,并融合佛教的痕迹。相传此教发源于闽江之底的神秘世界闾山。这个水下的闾山,一般人看不见,只有道行高的人才能看到。什么样的族群,会信奉这种与大江有关的神话传说,会不会就是疍民。众所周知,闽江在历史上,一直都是疍民云集的船民世界。

闾山教的传播范围,以福建为中心,广泛流行于东南沿海,这和古代百越的分布,疍民的分布,大致上也是吻合的。

此教派与疍民之间关系,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如果闾山教与疍民有密切关系,这蛇神像的由来,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简介:林鸿东,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福大毕业,鹭客社创办人,在厦门翔安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