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湛江高等教育发展思考

 天和图书馆21tc 2020-07-02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与实施,在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的空间布局和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互惠共享和有效利用,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为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又一大发展机遇,也对湛江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相互适应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布局,同时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高等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凸显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功能支持。而区域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子系统及各要素相互协调配合的程度对整体系统也意义重大。
  湛江作为我国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和广东省对接东盟的先行区,与东盟在建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水产品养殖加工及人才培训教育等方面已有着广泛而长远的合作,尤其在农业合作、滨海旅游、科技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广阔。湛江市现有高校7所(其中,省管普通高等学校3所: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所: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民办高职院校1所: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二级学院1所: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1所: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大学生11.01万人(不含非全日制在校生。其中:广东海洋大学2.9万人、广东医学院2.04万人、岭南师范学院2.2万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1.86万人、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0.65万人、广东文理职业学院0.78万人、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0.58万人),具有硕、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2所。是全省除广州市以外高等学校最多的地级市。专业设置广泛,包括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与《规划》定位要求相比,湛江高等教育发展在办学定位、学科结构与专业结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政策咨询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规划》视域下湛江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认真思考:
  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首先,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湛江各高校虽然学生数量初具规模,但在校园建设、规模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的需求。质量本身是一种发展,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发展。所以,湛江高等教育发展既要注重当前,又要兼顾长远,远近结合,科学规划,走质量与数量兼顾,质量优先的发展道路,才能适应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建设;其次,逐步提高湛江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率。湛江各高校应该根据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实际要求,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全面提高区域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率;第三,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开发人力资本。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投资越充分,人力资本的“存量”也就增加的越多。湛江应在发展公立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扶持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
  二、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一是加强政府的引导。湛江市政府应该引导各高校以北部湾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及时设置、调整现有专业和专业方向,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北部湾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建立与区域内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衔接的宏观管理模式,使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结构的调整处于一种动态的运行状态。督促学校和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培养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也可以鼓励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拓宽专业面,设置多学科复合型专业,走大专业和专业方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最后,大力发展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如成人高职院校,网络学院,社区学院和企业大学。
  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由于人才培养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滞后性的特点,因此湛江各高校应该了解湛江地方产业结构,培养对新兴产业的敏感度,根据社会发展信息适当超前设置未来发展需求量大的专业,在结合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开设与新兴产业有关的专业,这样才能保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三是根据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调整学科专业。在北部湾城市群区域,不同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技术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一种非均衡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是难以避免的。各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必须考虑到地区经济的非均衡性,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注重优化布局、突出优势、形成特色。使得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就业结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为促进地区发展服务。
  三、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区域劳动技术结构相适应
  从北部湾城市群的资源特点、地域特色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布局来看,区域内有许多高科技的产业,未来发展必将增大对于高层次的人才和一线高级技工的需求,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专科教育以满足区域大量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湛江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盯紧这个市场,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培养各种高层次人才以适应北部湾城市群劳动技术结构的需要。
  四、促进高校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均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处于开放、竞争、参与、共享的国际大环境中,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者,实现高校校际合作与教育资源共享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事业持久的发展。可以这样说,教育资源拥有的多寡、优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是各高等学校在当今开放竞争环境下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而高等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则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建立湛江高校与北部湾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二者的优质均衡势在必行。湛江高校应该不断追求为北部湾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产学用一体化新体制的转变。政府、高校、企业达成创新促发展,协同助多赢的共识,以深度融合支撑产业发展。企业应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助力转型升级;高校科研人员要把‘研究室’建到企业门口,针对企业难题制定研发课题,围绕地方产业需求主动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各高校学科、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科研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创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科专业发展布局,成为北部湾城市群企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为北部湾城市群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湛江市政府应整合区域内有效资源,鼓励、支持高校和社会专业技术人才良性流动,推动协同合作,区域内各组织均可获得创新资源,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取多方支持,产生 1+1>2 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