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内动脉瘤的经腔内栓塞治疗

 脑健康 2020-07-02

魏社鹏版医学百科——颅内动脉瘤的经腔内栓塞治疗

单纯弹簧圈栓塞Simple Coiling)

1990年Gugliemi发明可脱球囊由经腔内栓塞技术逐渐由此发展起来。

单纯弹簧圈栓塞是在导丝的帮助下,经血管腔微导管”置“动脉瘤瘤腔,将可脱性弹簧圈”“转运并填塞”入“动脉瘤”内。目标是获得致密填塞,于“动脉瘤”内诱导快速的血栓形成,从而将“动脉瘤”活动的血液循环隔离开来。单纯弹簧圈栓塞适合于体颈比2.0的“动脉瘤”,不包括血泡样动脉瘤,因为后者较为脆弱,容易导致高危险的穿孔

双导管技术Double Catheter Technique

体颈比1.5但≤2.0时,可以使用双导管技术来栓塞“动脉瘤”。在之前,两个微导管分别放置于“动脉瘤瘤腔近端和远端1个弹簧圈通过近端的微导管首先释放,产生一个支撑的框架,然后剩余的弹簧圈经过远端的导管被释放于动脉瘤的深部1个弹簧圈在没有实现满意的填塞之前不会解脱。对于较长的“动脉瘤”,这项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那些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然而,实际上的确存在当撤除远端微导管弹簧圈移位的可能。

球囊辅助栓塞(Balloonassited coilingBAC

始于1997年,由Moret首次报道用于治疗一个宽颈的动脉瘤。在弹簧圈过程中,采用一个或多个不可脱的球囊暂时充盈阻塞”“动脉瘤。针对困难的位置或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多个球囊。除了多球囊技术之外,特殊的球囊有时候也是需要的例如高顺从性球形的双腔的球囊也是需要的。

球囊辅助栓塞技术频繁用于体颈比≤1.5但>1.0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途径(ATENA)研究结论认为,和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具有较高的“动脉瘤破裂率,且和更高的永久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关。然而,这项研究的结论却不具有显著意义。来自于治疗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和解剖结果研究发现,和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球囊辅助栓塞技术的确具有较高的血栓栓塞事件”、“致残率和死亡率

④支架辅助栓塞(stentassisted coiling

1997年世界上首例支架辅助栓塞Higashida报道。此种技术克服了宽颈巨大梭形和一些其他复杂“动脉瘤”的限制。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相似,在弹簧圈填塞前选用一个支架释放用以阻塞“动脉瘤

“动脉瘤”体颈比≤1.0时,则需要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来提供持久的支撑从而阻止弹簧圈坍塌和迁移

5种类型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

1)单纯支架辅助栓塞技术

同样也称之为网孔技术”(mesh technique)。第1是将支架部署到位,然后将微导管穿过支架上的网孔进入“动脉瘤内。然而,此方法需要术者高超的导引技巧,通常在释放弹簧圈的过程中较难维持微导管的位置。

2)Stent jail technique.

网孔技术相似,在支架跨过动脉瘤瘤颈之前微导管被置放到位。由于微导管已经被支架限制住,所以在弹簧圈填塞过程中保持微导管的位置并没有困难。

然而,的确有过撤除微导管的过程中发生过支架的迁移的报道。现今,在使用Enterprise和Solitaire等可回收支架后已经很少有人担心了。这两种支架填塞过程中可以先实现半释放,而仅在撤除微导管后才充分释放,所以对semi-jailing技术贡献最大。 一旦出现迁移,这种技术有助于对支架的位置实现再调整。这种技术安全有效,是当前最常使用的支架辅助栓塞技术之一。

3)Stent jack 技术

此技术中,第1步是支架转运系统和微导管首先到位,当1枚弹簧圈置放于瘤内时,则再将支架释放。这种方法能将1个弹簧圈形成1个较大的框架支架释放后可以将其推挤入“动脉瘤”内。同样还有一个半推压技术,用的是可回收的支架,当支架处于部分释放状态时采用推挤动作”,可以允许推挤。然而,多次推挤必然有可能造成破裂的危险,并可能损害支架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Y型支架技术

用于治疗分叉处的动脉瘤,当一个或多个微导管到位后,两个支架堵塞“动脉瘤”颈。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方法。它们的解剖结构使得很难通过其它方法来进行治疗:此处的“动脉瘤”通常和大脑后动脉根部关系紧密。单用一个支架不可能成功堵塞瘤颈,且冒着弹簧圈坍塌迁移堵塞对侧大脑后动脉的危险。正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可回收的开环支架例如Neuoform或Wingspan。有经验的医师会缓慢释放支架到位,从而使得它们重叠紧密,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附壁效应

5)其它“支架辅助栓塞技术”

例如冰激淋技术(Wafflecone/icecone技术。采用Neuroform支架Enterprise支架支架被置于“动脉瘤”近段瘤颈处,弹簧圈以一种冰激淋的形状填塞。这种技术适合于大的宽颈分叉部“动脉瘤”。它要求支架的Flare末端4.5mm)要大于“动脉瘤。和Y型支架相比,这种方法使用了一个单一支架,因而减少了血栓栓塞事件以及支架内狭窄的可能性。这种技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被用于广泛的血管结构,当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也较高。目前被建议用于有迂曲瘤体的宽颈和分血管处,当Y型支架手术夹闭不适合场合。在瘤体较短的场合,微导管向前的张力可能会导致填入弹簧圈支架向后部迁移。

⑤血流导向支架Flow-Diverting Stent

血流导向支架是新一代支架,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通过重建管道从而孤立“动脉瘤血液循环之外。此类支架要么是编织的网孔支架,例如Silk血流导向(法国),Pipeline栓塞装置ev3,加州)要么是覆膜支架,例如Willis覆膜支架(上海)。

血流导向支架适合于宽颈和梭形动脉瘤。在梭形动脉瘤当中,独一无二的几何学形状导致了湍流,传统的支架辅助栓塞要求将弹簧圈呼啦圈舞蹈一样做致密填塞。即使是有技巧的医生也很难达到这一点,通常需要多个支架辅助多个微导管辅助来将弹簧圈运送至隐秘或边缘空间。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最大的担心来自于穿支动脉的闭塞,使得它们在处理一般的宽颈动脉瘤仍然存在少许不理想。然而,在梭形动脉瘤内,血流导向支架是具有优势的,因为穿支动脉可以牺牲。

⑥“单纯支架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

对于颅内夹层动脉瘤单纯支架通常被用作最有效的方法来孤立活瓣”、“闭合撕裂”、“重建动脉管壁的完整性

然而,在置放支架之前,将假性瘤腔真腔区别开来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在特殊的场合下,这种区分很具有挑战性开放手术很少用于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然而,Wu等报道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了一例大脑前动脉A1段夹层动脉瘤,同时消除了占位效应

⑦挽救技术

用于处理破裂动脉瘤介入操作过程中的血管损伤挽救技术的主旨是重建血管的完整性并阻止出血。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采用覆膜支架阻断穿孔,原位牺牲穿支动脉重叠支架技术血流导向支架也被用于关闭缺损”。采用致密的支架结构来堵住破口,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安全的保存穿支血管

在极端场合,可脱性的球囊被用于闭塞整个载瘤血管,作为一个救命的方法来阻止出血。这将会导致严重的缺血性损伤,因而仅被用作最后一个挽救方法

⑧瘤内扰流装置(Intrasaccular Flow Disruptions

除了可脱弹簧圈以外,其它类型的囊内血流干扰装置也被发明例如编织内桥栓塞装置Woven EndoBridge Embolization Device)。这是一种在“动脉瘤”内诱导栓塞快速形成的装置。适合于大部分囊性动脉瘤,甚至是破裂动脉瘤,因为它会促发急性的动脉瘤内闭塞形成

它不会使得穿支动脉处于危险境地,且没有必要术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两个单中心的系列研究证明此种疗法高度有效,且死亡率和致残率均<5%。然而,部分专家指出,针对不规则瘤顶形态的动脉瘤而言,此种方法仍然具有局限性,因为没法实现良好的瘤壁贴敷

⑨液体栓塞材料

液体栓塞剂作为囊内填充物的确是一个大胆的尝试。Onyx是一个液体栓塞填充物,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二甲亚砜,体积比为3:2以及28%的钽粉作为不透射线的标记物。一旦接触到含铁的体液二甲亚砜将会消散,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将会和钽粉形成一个海绵状的填充物。在这个过程中,重塑的球囊被用于阻塞“动脉瘤,而Onxy则被不断注射到“动脉瘤内。这液体栓塞剂尤其适合于复杂的不规则形状颅内动脉瘤。然而在撤除球囊后,来自于填塞物的碎片可能会逃脱,变成栓子导致栓塞性事件的发生当下,Onxy主要被推荐用于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