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唐朝、宋朝到明朝:王维、司马光、唐伯虎与文人园林的二三事

 昵称32901809 2020-07-0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的本性里总有一些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然而身处凡尘中的人们,虽有向往山水之心,却又有诸多俗事的牵绊,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岂能兼得?

幸好,历代文人们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另辟了一方空间,造山引水,将远方的诗情画意收纳在眼前的一方空间里,这就是园林。

今天我们就选了三位经历各具特色的文人:唐朝的王维、宋朝的司马光、明朝的唐伯虎,看看他们与园林有怎样的缘分和事迹。

唐朝:王维与“辋川别业”

提到王维,心里马上就会浮现他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每一句诗都如同一幅画,这些诗句都是他在自己的私人园林“辋川别业”写出来的。

如此动人的诗句不禁让人对辋川别业生起了无限的向往。王维与辋川有着什么样的过往呢?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以山水诗而闻名,他的画也以山水画而留芳,总之都是围绕着山和水。

王维年少成名,十五岁来到京城,便以一曲《郁轮袍》琵琶曲轰动长安,二十一岁便高中进士,可谓是少年得意。

但很快他就因为一件小事被牵连,遭到了人生的第一次贬谪,这次贬谪四年后,他便开始了第一次长达八年的隐居生活,除了游历,其他的时间他都在经营自己在陕西蓝田的私人园林——辋川别业,之后虽然他又继续在官海沉浮,但始终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从唐朝、宋朝到明朝:王维、司马光、唐伯虎与文人园林的二三事

元 王蒙 临王维《辋川图》局部

他在《辋川集》序言中这样写道:

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这些地方都是他在园林内设计的景致,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就是描绘的其中几个景点,共有二十个景点,每个景点他都赋诗一首,每首诗再由同样隐居的好友裴迪和诗一首,最后四十首诗汇集而成一部《辋川集》。

除了诗歌留念,王维还画过一幅《辋川图》,可惜的是原画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留下来的是不知真伪的后人临摹本,但依然能看出画中有亭台楼榭掩映在高山流水之中,山下云水流肆,有舟楫过往,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晚年的王维,生活在辋川,创作在辋川,死后又复葬于辋川,这样的经历再加上这《辋川集》与《辋川图》,王维的“辋川别业”毫无争议地成为唐代最著名的文人园林。

从唐朝、宋朝到明朝:王维、司马光、唐伯虎与文人园林的二三事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局部

宋朝:司马光与“独乐园”

时间来到宋朝,宋朝的古典园林体系已经完全成熟,大大小小的文人园林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个小园林很有意思,它就是司马光的“独乐园”。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之所以会建独乐园,是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辞官不受,回到洛阳兴建“独乐园”,十五年间一心编撰《资治通鉴》,终于成就了一段名史佳话。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编撰过一本《洛阳名园记》,其中这样介绍司马光的“独乐园”:

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谓其园曰,“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其曰“读书堂”者,数十椽屋;“浇花亭”者,益小;“弄水”“种竹”轩者,尤小……温公自为之序,诸亭、台诗,颇行于世。所以为人欣慕者,不在于园耳。

李格非说,独乐园很小,园中景物也寻常,与同时期其他人的园林不能比,但独乐园之所以闻名,不在于园林本身,而在于园主司马光的操守。

而“独乐”这个名字也很耐人寻味,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什么司马光要反其道而行之,给自己的园林起名叫独乐园呢?

司马光自己在《独乐园记》中解释说,是因为园子太简陋了,恐怕世人看不上,不敢勉强他人来欣赏。但他又补充说一定也有人愿意与我共享此乐,那么我也十分欢迎大家不嫌粗陋前来游园。

实际上,独乐园一直都是对公众开放的,而且因为园主人司马光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所以虽然独乐园又小又简单,但还是洛阳人的必游之园,虽名为独乐,实则还是众乐。

从唐朝、宋朝到明朝:王维、司马光、唐伯虎与文人园林的二三事

明 文徵明 《独乐园图》局部

明朝:唐伯虎与“桃花庵”

与王维和司马光的园林相比,唐伯虎的桃花庵就寒酸多了,王维和司马光是士大夫文人,而唐伯虎,在当时只是个落魄文人罢了。没错,不是电影里的那个人生赢家、风流才子,唐伯虎在当时不过是个落魄文人。

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是他的字,他出生在明朝苏州的一个商人家庭,唐伯虎的父亲一心希望他能考取功名,振兴家门。而唐伯虎也不负所望,从小就是个神童,十六岁参加苏州府试就高中第一名。

十九岁的时候,唐伯虎成亲了,不久有了儿子,这样美满幸福的人生没过几年,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相继去世,本来完整的一个家突然间支离破碎。

但是唐伯虎没有打趴下,弘治十一年(1498年)秋天,他参加应天府乡试,一举拔得头筹,成为大名鼎鼎的“唐解元”,一时间风光无二,所有人都翘首期待着他接下来高中进士,成就一番功名。

二十九岁那年,他满怀期望地进京赶考,却被无辜卷入科场舞弊案,终身不得为官,此时都与一心向往的功名无缘,从前巴结他的虚伪之人都已弃他而去,他无奈回到家乡,从此以卖画为生。

从唐朝、宋朝到明朝:王维、司马光、唐伯虎与文人园林的二三事

明 唐伯虎 《事茗图卷》

卖画攒了些钱,他便在苏州城外一片桃花烂漫之地建了几间茅屋,自封为桃花庵主,闲来便与好友文徵明、祝枝山喝酒赏花、写诗画画,如果不是他过得太穷,这样的日子倒是很多人向往的。

大才子唐伯虎的画不是人人争抢吗?他怎么会穷?事实上,唐伯虎死后,他的书画才价值连城,他活着的时候因为不肯迎合世俗,经常卖不出去画,穷到要靠好友接济的地步,但这不妨碍他在桃花庵里泼墨挥毫,书写自己的一生风流。

那首有名的《桃花庵歌》便是作于此时: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从此唐伯虎成为了后人心中的桃花仙人,虽然他的桃花庵不比其他文人士大夫的园林豪华,甚至可能连园林基本的一些配置都不全,但真正文人的园林,不在于外面的那一处空间,而是内心的那一片天地,谁能说唐伯虎内心的这一方桃花源算不上一处文人园林呢!

如今,无论是王维的辋川别业、司马光的独乐园,还是唐伯虎的桃花庵,实物都早已消失在时空中,但他们留下的精神园林依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从唐朝、宋朝到明朝:王维、司马光、唐伯虎与文人园林的二三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