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幸福的奥秘了

 思维灯泡 2020-07-03

通往幸福之路

There is no way to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way

——“你幸福吗?”

——“不,我姓曾”

谈到幸福,不由得想起央视有关幸福的一个街头采访的经典场面。

不过,捧腹之余,却也值得我们真切思考:什么是幸福?我幸福吗?怎样才能幸福?

帕斯卡尔曾说过:“每个人都在渴望着幸福。无论他采取何种手段、何种方法,他最终目的都是得到幸福。幸福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这就是人类全部行为的动机,甚至那些上吊自杀的人也一样。”

01 什么是幸福?

有关幸福好像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答案。

有人说幸福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有人说幸福就是小猫吃鱼、奥特曼打怪兽,也有人说幸福就是外面飘着雪刮着北风,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吃热热的手擀面,幸福就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幸福就是和你一起坐着摇椅慢慢变老。

这些当然都没有错,但总感觉好像哪里少了些什么,无法清楚完整地阐述出来。

02 我幸福吗?

通常情况下,对这一问题苦苦思索或追问的,多半是不怎么幸福的人,人在真正感到幸福的时候是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很幸福,遑论思索或追问什么是幸福了。

然而,我虽然在思考这一话题,并不代表我此时此刻不幸福,恰恰相反,我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幸福的。而且,我觉得真正理解了幸福的内涵和真义,其实是有助于人幸福的,而且是持久的幸福。

人生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疾病和死亡带给人折磨和恐惧,但如果脱离了疾病和死亡,人生同样会变得冗杂而无趣。

正是由于疾病的存在,才使得健康成为一种难能的可贵,正是有了死亡的存在,才使得生存变得意义深远,死亡就像一个简化器,在死亡的面前,太多的事物都变得微不足道。

人生已经如此苦短,难道你还不应该让自己过得幸福!!

03 怎样才能幸福?

有人说自己觉得幸福就幸福,这话没错,但是如果现实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令你烦恼的且无法逃避的事情,你还能幸福起来吗?

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你还能幸福吗?如果工作总是无法很好地胜任,力不从心,能幸福吗?如果心爱的人罹患重病只要有钱就能治好你却无钱医治?如果和身边的亲人发生了重大的矛盾与冲突,此时此刻,你能幸福吗?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却大多有着同样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

有学者做了一个研究:普通人的幸福。

过程略去不表,最终得出一个幸福来源的7S模型,如下图所示:

幸福来源的7S模型

这些术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先看模型图左边,更多与成就能力相关:

  •  物质满足——指对金钱、名誉、地位等外在物质条件感到满意。

  • 专业成就——指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出众业绩和成果。

再看看模型图右边,更多与人际相关:

  • 家庭温馨——指家庭环境拥有一种亲切体贴的氛围。

  • 人际和谐——指人际关系稳定和睦,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很愉快。

最后看看模型图中间,更多与自主性相关:

  • 愉悦事件——指能带给自己身心快乐的活动或事件。

  • 自主控制——指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自主把握控制空间。

  • 身体健康——指身体状态良好,有足够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事件。

如何来理解呢?

人首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利益所在。

我们的文化强调“重义轻利”,特别强调“奉献”和“集体”,实际上,这是要不得的,尤其是走向极端之后,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害无益,过往的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人类是利己的。这个真理的暴露,并不有损人类的尊严,亦不妨碍全社会享受和平与幸福的实现。认明了事实与存在,就不怕没有办法,危险在于隐匿与诡辩实在与事实。(罗素.幸福之路)

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要获得真正的长久幸福,必然离不开我们的自主性(幸福的第一个条件)。

生活中必须有着能给我们带来身心快乐的活动或事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自主控制,此外,最基本的,我们身体状态应该是良好的,能够享受愉悦及应对和控制日常生活与工作。这就有了幸福的三个基本要素:

  •  愉悦事件——指能带给自己身心快乐的活动或事件。

  • 自主控制——指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自主把握控制空间。

  • 身体健康——指身体状态良好,有足够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事件。

身体的健康当然是生命乐趣的第一条件,所以体育是重要的。但这种重要也是相对的,不能侧重了躯体而妨碍了智力的发展,妨碍了专业和职业的发展。

我们的自主性是有条件的,人人都希望自由、自主,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自由和自主必然有其基础,那就是幸福的第二个条件:能力和成就——也就是财务上的相对自由和物质上的相对满足。

很难想象一个食不果腹、饥肠辘辘的人会有持久的幸福,毕竟庄子只有一个,况且就算是庄子,如果来到了现代社会,我都怀疑庄子还能否成为那个庄子。

脱离财务和物质来谈自由本质上和心灵鸡汤是一样的。

我们对物质的追求,对金钱、名誉、地位等外在物质条件的追逐并不是错,相反应该值得提倡和鼓励。

没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幸福显然是不牢靠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

如果有一天家里出了变故需要用钱,而你又没有足够的钱来解决它,请问你还能幸福的起来吗?当你砸锅卖铁、到处奔走却无人伸出援手的时候,你还能幸福的起来吗?当你为了还债而不得不做非常讨厌的事的时候你还幸福的起来吗? 

弗洛姆说,存在的本质即在于占有,当一个人什么都不占有的时候,他很难去给予,而当他很难给予的时候,他甚至可能会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举个极端的例子,你老母亲或你妻儿的生活你都无法保障,你连最基本的物质都无法给予,你还能幸福吗?如果你这都能幸福,只能说明你不是人。

当然,凡事都有限度,超过了界限就不是你占有了物,而是物占有了你,此时你也离幸福愈来愈远了。

我们要获得物质方面的满足,我们要索取,则必须要有奉献。(因为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交换)

我们要从别人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则必须能够为别人提供某些东西(这实际上就是所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不想说得那么冠冕堂皇而已),我们得到某些东西并提供另一些东西都需要某种“平台”,这个平台在现代社会就是某一组织,我们总是需要在某一个组织中取得我们的专业成就,即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和成果。

专业成就除了帮助我们实现物质满足从而有助于幸福外,专业成就本身也是有助于幸福感的实现的,专业成就给你带来的肯定、认可、成就以及社会声誉和地位等。

这样就有了幸福的另外两个要素:

  • 物质满足——指对金钱、名誉、地位等外在物质条件感到满意。

  • 专业成就——指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出众业绩和成果。

即便我们体会到愉悦和自主,即便我们拥有了成就和能力,我们的人生也未必是完满的,我们也未必就能获得幸福。何故?

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是社会的人,尽管关系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烦恼和困扰,但关系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活着的意义所在,假设你失去了和所有人的联系,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他怎样自主,拥有怎样的成就或能力,都无法实现真正的幸福。

这就是构成幸福的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关系。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需要和渴望家庭的温馨,与我们的父母、兄弟姐们以及儿女之间的疼爱与关怀。除此之外,我们在生活中还需要和很多的人打交道,我们总是希望和他人交往的过程能够很愉快。因此,家庭温馨和人际和谐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  家庭温馨——指家庭环境拥有一种亲切体贴的氛围。

  •  人际和谐——指人际关系稳定和睦,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很愉快。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极必反,如果一味地为了顺从家人,或者过于看重人际关系,反而有可能是幸福的一大阻碍了。因为,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我们的第一个方面——自主性。)

如此一来,自主性,成就与能力,人际关系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幸福的三个重要条件,而这三个方面又细分了7个维度,构成了我们幸福的来源或条件,构成了上图的幸福7S模型。

03 幸福的来源:自主、胜任与归属

为什么从大量访谈中提取出来的幸福模式偏偏是七种?原来,研究者建立的幸福模型与自我决定论不谋而合。

自我决定论研究者德西与瑞安(Deci & Ryan, 2000)认为人们存在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它们从人类动机层面解释了幸福的来源,如图所示:

它们各自含义是:

  • 自主性(autonomy):或称自主需求,是指人们感觉自己行为是自发的,并且完全出自自己选择;

  • 胜任感(competence):或称胜任需求,是指人们对行为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胜任该活动;

  • 归属感(relatedness):或称关系需求,是指人们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有关联,是一种在意别人,也同时希望受到别人在意,人们需要来自周围环境或其他人关爱、理解和支持,体验到归属感。

人类动机行为都是为满足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幸福感与此密切相关。

自主性,强调人们对主动权的感受;胜任感强调人在与环境互动时,希望能够产生有效反馈;归属感强调人们希望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渴望,如同事间人际和谐或者恋人间的亲密关系.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比较完整地理解如何才能幸福,幸福来源于什么了!

幸福的7S模型为我们获得幸福提供了方向。

问题在于,知易行难,看起来简单的东西要做到却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要同时满足幸福7S模型的几个条件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自主控制:谁不想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自主把握控制呢?但有些时候在生活的逼迫下还是不得不去做很多自己未必愿意去做的事情。

  • 身体健康:工作太繁忙,甚至熬夜加班;应酬太多,腾不出时间锻炼身体……

  • 愉悦事件:工作、收入、老婆、孩子……,哪一个能让人省心了,哪能有那么多愉悦?

  • 专业成就:学习总是遇到意料不到的困难,自己能力水平着实有限

  • 物质满足:钱哪有那么好挣?拼死拼活还是那么点工资?

  • 人际和谐:总是有那么一些贱人,让你恨不得扇他两个耳光,烦死劳资(老娘)了

  • 家庭温馨:伴侣间总有那么些磕磕绊绊,父母子女间老是少不了抑郁纠结,孩子免不了烦心担忧……

哲学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前因和后果相互联系,此物和彼物相互联系。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更加全面综合地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的行动加以应对和改变。

前因和后果是相互联系的(时间维度)

现在眼里留的泪都是脑子当初进的水,现在脑子进的水,会在将来成为眼里流出的泪。

在幸福来源的几个维度中,身体健康和专业成就(其他几个维度也是)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过往造成的。

譬如,两个年轻人,一个抽烟酗酒、饮食作息毫无规律,经常熬夜、从不锻炼,另一个则饮食合理、作息健康、规律锻炼,那么可以想象,若无意外,一般情况下,在他们中老年以后,身体健康程度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

两个男孩,一个男孩聪慧、刻苦、专心于学业;而另一个却愚笨、懒散,只要一遇上好玩的事,他就会立刻将学业抛到一边。至于哪一个在学校中表现得更加出色,这是非常明显的,将来的专业成就也大致可以看出端倪了。

此物和彼物是相互联系的(空间维度)

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愉悦和自主性就无从谈起,专业成就则会影响物质满足并进而影响到家庭温馨(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是有其道理所在的)乃至人际和谐(人穷志短,贫穷也较容易导致人的狭隘、偏激、短见,影响到人际和谐)。

要满足幸福7S模型的各个要素,更好地实现幸福,我们离不开职业及其认知(社会运作规律、行业、职业、岗位等)、自我认知(自我概念、动机、价值观、兴趣、能力、个性等)、能力提升(知识的提升、技能的获得、能力素质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生涯行动……,这些因素都贯穿在终身生涯发展的各个主题之中,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生涯发展涉及人的全部生活,而不仅仅是职业。

04 通向幸福的道路

所有人生的现象本来是喜的,不是愁苦的;只是妨碍幸福的原因存在时,生命方始失去他本有的活泼的韵节。(罗素.幸福之路)

不管是我们的自主控制,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我们的胜任感、满足感和成就以及我们的家庭温馨和人际和谐,不付出一番努力都不可能实现。

  • 我们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文化养育了我们的同时也束缚着我们;

  • 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不受自身控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们对自己健康的控制;

  • 我们的物质满足和专业成就也必须经过一番上下求索才能获得,尤其是专业成就,这种成就感不可能通过旁人或家庭关系来获得。

  • 我们的家庭温馨和我们的人际和谐同样也需要我们付出诚意和精力,用心、诚心地经营。

所以,越努力,越幸福!!

但这意味着只要努力就幸福吗?未必!

世界上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于社会制度与环境,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当然,后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产物(罗素.幸福之路)

一些人,不是不努力,只是不知道如何努力,看不到前面道路的方向;另一些人,不是不想努力,只是细思量之,有时候,努力也是一种能力。

因为在这之前他有过无数次的努力,或者因为条件所限,或者因为能力有限,方法不当,始终不能取得成效。毕竟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遭遇一次次的打击之后,终于在某一次之后彻底放弃,从此一蹶不振、一发不可收拾。

而人的心智模式,人的人格特质到一定阶段之后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个时候,即便想努力却也不得。另外,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很多东西也不是单靠个体就能完成或实现的。

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总是有很多东西是超脱个人能力范围的,是我们没法控制的,我也相信有机遇、命运的成分,我们承认并且正视这一现实,抱着一种妥协、不苛求的心态反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

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始终是重要的,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外在的环境、机遇等因素的存在而否定了个体内在的自我及其努力的重要意义。

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还是离不开努力!如果你真想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你还是可以自己选择,至少机会还是有的,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走多远,而在于,你是否有决心走下去,哪怕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努力追求幸福,永远都不会太晚!

好像是《心的出路》上有这么一句话:“愿上帝赐予我平静,能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 
愿上帝赐予我勇气,能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但是,依我的粗浅之见,根本没有所谓的上帝,或者说我们都是自己的上帝。我们要自己给自己勇气,迈出第一步并坚持走下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我们要磨砺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豁达和平静,去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我们要学着自己思考,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又是不能改变的。

There is no way to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way! 

没有通往幸福之路,幸福本身就是一条路,不管是我们的自主性(自主控制、身体健康乃至愉悦事件)、胜任感(专业成就和物质满足)还是归属感(人际和谐与家庭温馨),都离不开我们的努力。

努力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强健体魄;努力学习,提升知识、技能和能力,才能取得专业成就,获得物质满足;取得专业成就,获得物质满足,才能更好地自主控制,愉悦身心。真心付出,关爱亲朋好友,认真经营生活,才能获得人际和谐,促进家庭温馨。

生活的智慧,在于平衡,而不是偏废!

越努力,越幸运!努力思考+行动!

就我个人而言,

幸福的最低标准:能够让自己的父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能让自己的子女快乐成长、衣食无忧、学有所成,能够与自己的爱人不受柴米油盐、日常琐碎的羁绊,长相厮守,共度一生。

幸福的最高标准: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拥有自己喜爱的事业——著书立言、学行天下,能够帮助他人、造福社会,成就自我、超越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