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县摇把子电话的变迁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古蔺县摇把子电话的变迁

作者:雲骥

追朔古蔺开通电话的历史,它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命运息息相关。1927年的中国大地軍阀割据,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蒋介石公开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宗旨。于4月12日在上海制造了反革命事变,公开叛变了革命。史称"412"惨案。年初,蒋介石就暗地策划四川军阀反共,密令二十一军军长刘湘"消灭川境之力量"。三月三十一号,刘湘在重庆制造了三、三一惨案,杀害杨闇公等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400多人。四月十四号,蒋另立了南京政府。

而此时共产党泸县特支已成立,四川反动军阀如座针毡,夜不能寐。古蔺地处川南边陲,与黔北相邻。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何管控古蔺成为当局头疼的问题。为了防范匪患,防范赤化,时下最先进的摇把子电话自然成了国民党反动军阀的首选。一九二八年,古蔺县政府派遣牟光华架设叙永至古蔺电话线路。是年架通,安装电话单机一部于县府内。这就是蔺县的第一部摇把子电话。次年成立了古蔺县"乡村电话室"。1934年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引起了反动政府的极度恐慌,国民党军队在叙永,箭竹坪一带佈防。古蔺县政府在"剿共"紧张的形势下使用大量资金,架通了古蔺至二郎滩,古蔺至镇龙山,古蔺至摩泥,古蔺至大村,古蔺至马蹄滩电话。乡村电话室购西门子座式1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一台安装使用。并派出专人分守以上几部电话,这时的电话已然成为反共防共的先进工具。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川作为大后方,没有受到战争袭扰。这时的中国已全面进入抗战。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光、杀光、抢光。四川也危在旦夕,川軍将领们以民族大义为重,号召四川儿郎出川抗战。同时,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向中央和全国通电,请缨出川驱敌。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及党政联系会议上,刘湘慷概激昂,再次声明:"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付长期支撑之巨责。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为了征集兵员,组织物资更有力的支持抗战。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九日(民国二十八年),四川省政府(以省字弟8812号)指令成立"四川省电话管理处",委任王介模为处长。统一了全省"乡村电话室",改名为"电话管理所"。古蔺于1941年九月(民国三十年)成立了电话管理所,正式接收了"乡村电话室"。

此时的抗日战争巳进入非常严峻阶段,古蔺人民为抗战积极筹备物资,为抗日前线送去了亲人。为全面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湧现出了以骆健郎为代表的抗战英雄和许多出川抗战的远征军战士。如大村街上有位刘梓良老先生(已作古多年)参加了远征军,並在缅甸抗击日军。又如我曾经的同事胡中扬的老父亲胡老先生也参加了远征军出国抗战。(古蔺籍远征军人数多,古蔺县民政局可能查得到相关档案)。此时的古蔺电话管理所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所做贡献功不可没。

一九五零年解放初期,电话管理所由古蔺县人民政府接管。电话的使用权、管理权回到了人民手中。三月下旬,杨银成匪患猖獗,四处袭击人民武装,攻打乡区政府,伺机攻打县城。县政府奉命撒退到叙永。电话管理所10门交换机也一并拆迁。是年秋季,将缴获的20门交换机安装使用。一九五三年九月,邮电两家合并,电话管理所从县府内迁出至胜蔺街老局址。

古蔺邮电合并后名称即为古蔺县邮电局。一九五四年,古蔺市话交换机容量扩容为100门。正式开通了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业务。架通县到各区单线电话线路,一九五六年达到乡乡可通电话。一九六〇年八月宜泸合并,古蔺县邮电局属宜宾地区邮电局领导。

我是1970年被招工进了古蔺邮政局。因招进来的五人中只有我年龄最小,所以照顾性的留我在了县局。当时古蔺电信局属軍管单位,大门外挂了两块牌子。古蔺县邮政局,古蔺县电信局。大门内的工作室及场地却没有分。一层楼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一个职工食堂就餐。觉得奇怪,老职工们告诉我,邮和电本来就是一家,六八年两派武斗后才分的家。为保证电信的畅通不受影响,所以派驻了軍事代表实行军管。

图1:左1作者;  图2:左2作者

1972年,我因工作表现出色转了正。1973年,分家已四年的邮和电又合并了。原电信的军代表也随之转业到了古蔺邮电局任支部书记。是年,四川省邮电管理局下文在全省范围内,选抜50名优秀青年充沛省邮政机械厂。宜宾地区十八个县市分到五个名额,我和我的同事李素君(女)有幸被选拔上,于五月份到了成都报到。十个月过去了,从小看惯大山,深谷的我太不适应川西坝子的一望无漄。于是向上级申请要求回到古蔺。谢天谢地,各级领导居然同意了我的申请,1974年三月份,我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回到了我熟悉的工作岗位上并很快上了班。亲人,同事,朋友都埋怨我不该回来:"人家想去都去不了,你去了却要闹着回来"。我只能以淡淡的微笑表示回应。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古蔺,距古蔺解放已经二十年了。所有的传输载体都是木电杆上悬空的镀锌铁线。如某个地方电线杆倒了或铁线断了电话就打不通了。或有调皮的小孩甩了一根草绳挂在了铁线上,晴天,电话是通的。下雨天草绳上有了水,鉄线的正负线导电了,产生了电阻,电话就不通了。一个支局配的一个机线员,有时忙得找不着北。支局长不时接到区领导亲自打电话来质询某个公社的电话为什么不通了。

石宝邮电支局局房

话务员在值班

邮电支局最辛苦的工作无非两个工种。一是邮运员,要按班次将日报、期刋、函件、包裹单、汇款单、邮送电报等投送到各公社,邮电所、代办,所。除了星期天休息外,其余日子风雨无阻在路上。平均日行50至60华里。二是机线维护员,(以下简称机线员)。机线员出局前由话务员提供障碍情况,然后目标明确的出局。他要带的随身工具有脚钩(爬木电杆用)、保安带、手摇查线机、牛皮工具包(内装尖嘴钳、老虎钳、绝缘胶布、改刀、送话器等)。肩上挂一圏铁线就出局了。有时查一个障碍要大半天才能查到,需要时还要去老乡家借捞刀去砍开荆蔌;砍出一条路才能到达掩隐在丛林中的电杆。时常是被莲汪刺挂出一身的伤口,汗水流经处火辣辣的疼得钻心。当障碍排除,机线员要戴上脚钩背着查线机爬上电线杆,用查线机的正负铜夹夹在铁线上用手一摇,支局总机接到电话后立即在《值班日志》上填写恢复日期和时间。继续摇,把公社那头摇出来通知此电话已通。这些工作完成后,机线员大大的叹一口气下到地面。拖着疲惫的身子步行几十里回到支局,有时要深夜才能到达。

摇把子电话年代,交通落后、经济滞后、通讯不畅。在外工作的古蔺人多数都是选择写信与家人、朋友相互联络。遇有紧急事情需打个长途电话那才叫难。比如某人要挂长途电话,必须步行几十里到邮电支局营业台挂号等待。支局话务员要填写巜长途电话去话记录单》后,报给县局长途台。县局长途台报给宣宾地区局长途台,宜宾又报省长途台,省报西安或武汉或北京(根据被呼叫方的地理位置而选择中枢台)。顺利时两个小时内可接通,否则有的要等上四、五个小时。长途电话实在打不通就选择发电报,普通电报一个字收费七分五厘、加急电报一字1角4分5厘。收报人的地址姓名和电文都是按字计算收费的。为了节省钱,填写电报一定要字酙句酌、言简意赅。否则会花很多钱的。(那时是计划经济年代,物价虽然低但缺乏物资。反之,有东西也没钱买。一颗鸡蛋4、5分,一斤猪肉6角4分5厘,还要有肉票才卖给你)。为了节省电报钱、很多人都需要请有文化的帮助填写电报文。

时光像一条流淌的河,不紧不慢,始终在前行。这又过去了二十年,1991年春,县局调我到了德耀邮电支局任支局长。肩上的担子重了,管辖面积箭竹、乌龙、大寨、桂花、黄荆。特别是电话线路长、走向多。除德耀外,电话线路多是在高海拔的崇山峻岭中。这给维护带来很大的难题。其中线路最长的是德耀至黄荆,途经香楠坝进大田坎翻普照山到正心坝至桃子坝。香楠坝邮电所设有一总机,只有五门电话。分别是桂花公社、大寨公社、黄荆公社、伐木场部、德耀总机。为了保证这一片电话的畅通,在香楠坝选择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到支局由机线员负责培训。一个月后,经培训的小伙子上岗了。多了个驻段的临时工机线员,黄荆、大寨的压力减少了一点。

德耀支局局房

黄荆普照山山顶

这时的古蔺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第十三个年头。但在古蔺却看不到多大变化。只是县城多了几家歌舞厅,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白天二三百辆三轮车忙着运输拉人,上车三块钱到哪都可以(只针对县城范围)。到了晚上,歌厅的歌唱声和劈劈啪啪三轮车声音交织在一起。整个是一个不眠的县城。县到区交通还是老样子,弯道颇多的土路上,车辆一过就腾起一股几十米高,半里路长的"黄龙"。物价涨了,如猪肉涨到了1元2角一斤。县委、县政府多了几台小车,县级机关也都配上了小车。可是基础设施还是那样落后,特别是电力、公路、饮水完全没有变化。但是物质和文化生活与改革开放前比有了天壤之别。舌尖上不再缺油缺肉缺粮,多数家庭有了电视机。说到摇把子电话也还是"舅子打灯笼、照旧"。

时间又进入了1991年底,县局召开了全县半自动电话升级会议。所谓半自动,即县上所有的机关电话实行编号。县局的设备实行升级改造。要求全县各支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半年后,县机关电话做了四位数的编号。县城内实现了电话自动播号,不再需要话务台人工转接。各支局话务台也有号码,比如县政府要找乌龙公社就播所在支局的号码;支局以下呼叫仍然是摇把子。半自动的成果实现了摇把子电话的低级改造。

1995年,电信通讯真正意义上的改造在古蔺启动了。县局安装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同时,县城到各支局的光纤工程也同步进行。各支局也紧锣密鼓地开展程控电话集资工作。无论是谁,你只要参与了集资都可以安装电话。(有别的是个人集资少一点、单位分大小集资额度也有差别)1996年下半年,德耀成功的开通了程控电话。和全县一样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甩掉了摇把子,实现了自动化。

程控电话开通后,你方唱罢我登场。传呼机上来了,传呼机分两种。即数字机、中文机。县局设有传呼台,需要被呼一方回电话的,数字机会显示你的电话号码,中文机可显示50个中文字,要交待啥事情基本可以交待清楚。大哥大也同步登场,一时间,大街小巷,机关单位、凡是人多的地方都能听到呼机叫。皮带上别一中文摩托罗拉PP机成了时髦,走在大街上常常引来羡慕的眼光。这时的大哥大使用的是模拟板块,信号,通话质量当然不可与现时使用的数字化同日而语。即便如此,能使用大哥大的也还只有县委、政府,县级机关领导。他们走到哪里一坐下来,砖头似的大哥大在面前的桌面上一蹲,别说、还很有气派。

邮电工作会议

1998年底,改革的浪潮又一波袭来。邮电又要分家了。从上至下的程序有条不紊地展开,古蔺邮电局从一家分成了三家。即古蔺县邮政局、古蔺县电信局、古蔺县移动公司。此时的粮食系统、供销系统,食品公司等施行的是全面下岗。始料不及的改革如期而来,人们只能在徬徨中去接受、适应。倘开胸怀去接受人生的又一次洗礼。

时光荏苒催人老,春风虽好马蹄疾。当年意气风发,吃苦耐劳的我也同我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领导们,同龄们一起进入了老年。感受着祖国日益强大的兴奋,分享着由此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比较着大数据与摇把子的巨大差异,我真想大喝一声:"真想再活五百年"!

谨以此文献给祖国华诞,献给我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和一起走过来的朋友们。 

2019年3月12日于泸州

在这里,读懂古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