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中味

 乡间客 2020-07-03

文/陆俊松


刘广才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生长在郑板桥故里水乡兴化。他从小就沐浴着传统的文化基础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说起刘广才老师的书写之路,他是从楷书、魏碑,然后“二王”和唐宋。应该说,他的书法起步,算是一种文化的启蒙,他在练字中走进历史,走回了生活,并也鼓起了人生的勇气,


刘老师说:“书法即‘书中有法’,书是‘写’,法是‘度‘,中国书法从古到今都十分注重‘法’,先意而后法,章中有法,法中有意。”书法是技法,更是文化,理解书法必须首先理解作品的深刻文化内涵。



文艺作品是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影响深远的文艺作品无不具有特定的情感出处和生发思想的源头活水。刘老师谈到:“






刘老师认为:“


此为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赋予中国书法家的最是弥足珍贵的永续精神遗产。刘老师在三十多年的临习中,为热爱书法的人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人生朝向,亦化成了一种人生的信念和自觉。读刘老师的书法是属于“二王”一路的。他对于“二王手札”、《怀仁集圣教序》都下过苦功夫,这些可以从他的笔和结字的习惯中,隐约看到他所走的临池之路。


当然,刘老师无意于成为职业书家,他总是谦逊地说业余爱好而已。所以,他的临写更带有古代文人那种“学书消日”的味道,不经意又经意,但恰恰在这种“优游”的状态里,他对“传统”的理解倒是更为贴切。


纵观他的行草书,清劲简远,含蓄自然,字形、字势或从《怀仁集圣教序》中脱化而来,但又见自家经营。其实,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书法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表达“文心”,这“文心”即是“人心”,同时也是人文化成的“天地之心”,这里有对“造化之功”的敬畏,也有对“初衷”的格守。


刘老师一直是坚持他这样的书法信念。当然,他也以自已三十多年来的书写实践与践行,反对“世俗炎闹”,倡导“涵融大维”。

祝愿刘广才老师的“文心”与“翰墨”并臻,“修身”与“艺术”两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