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中国長照专业发展方向淺见

 王桂玉f1xr59ja 2020-07-03
緒言 
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老化」是必须面臨的问题,因此,长照在高 经济發達国家中启蒙較早;而中国亦及早发展长照業,其模式似乎緊隨歐、美、 日既定长照照顧模式,亦步亦趨的前进中,但长照業是否更应考虑国情、文化、 人力资源等,较贴近国家实现永续经营为首要考量。

一、国情 
地广,人口大量集中沿海及经济高發展城市(地区),国土跨越各种气候形 态,地形各具特色;因此,经济商业活动,极大在决定人口聚集区。

二、文化 
生于斯、长于斯、甚至葬于斯的落叶归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为了生活、就 业离乡背井,然而「老人」独居,亦形成上下两代间的隔离,而心脈相连的 状态,只能寄望「年假」返乡探亲,維繫伦理亲情。

三、人力资源
中国定义老人为 60 岁,但现今 60 岁甚至 70 岁仍是活力充沛,他们有丰富 的工作、人生经验,若能继续运用,对人力资源活化是重要的环节。

四、具体做法
 (一)人口集中(经济商业区)
于城区周边建「常青园区」,若有停建之社区案件更佳,由政府以行政 程序处理产权问题后,官方整修后,採 BO T(委商经营)或自營。在 城区就业的人,其祖父母、父母亲都可进住,收取便宜的费用,而其 願接受短期養老服務員培訓或其另有專長,可投入農、畜牧业,亦可 採「以工代賑」的方式,依個人工時及专业工作的所得减免其入住费 用,甚至可有零用金。这不但坚顧伦理亲情,兒女假日即可就近团敘, 亦不必年假時舉家舟车劳顿往返,每周、每月都可看顧老人,园区亦 可運用资讯网,让家人下了班即可了解父母状态,没儿女的亦可进住 接受园区「家」的照顧,志愿者亦可投入工作,为自己余年,生活精 彩、安详老年。
(二)偏鄉地区 以东北佳木斯、同江、伊春,年轻人到城市工作,老人在家,小的看 不到老的,挂念;老的看不到小的,想念,老人放不下老家,亦或生 活不习惯情形下,如果能在偏鄉当地建设長青園区供老者入住,提供 较好的居住环境,相同的愿意接受养老服务员培训的园区老人,给予 居住费用减免「老顾老」,而經专业长期培训的服务员在旁协助、辅导;愿意继续从事農、畜者,将其原有土地统一规划,從其专精及地方特色发展,再由年轻人专业统筹规划、行销,老者亦可有所得,青年有工作愿留偏鄉,土地资源活用,老有所依,偏鄉不至于荒废。 
(三)国亲、文化对长照业的影响 长照服务员很容易被「把屎」「把尿」「下人」划上等号及薪资所得較 低,都容易伤了这个行业的工作尊严,因此,如何在社会中理解尊重 这个行业是一要务。
(四)广設长青社区的展望 目前有实力的安养院,已有全国联盟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只要经济、 体力、加上意願,老人可在有生之年走到国内各地,以享中国人文、 文化之美,而能ㄧ圓年轻时忙于工作、养家无法放心出遊,現可以体 会国内之美,看文化之广,嚐各地之味,只要有各地据点,对老年居 住于公立长青园区的老人而言,虽无宽裕经济能力,亦能自给自主地 达成心愿。

結语
 中国有異于他国的国情、文化、气候风俗、风景,如何活络这些资源,应 选择符合實需,歐、美、曰固有可取之处,但全般移值是否能适应中国, 仍应优先考量。 至于养老服务员培训,屬技術面的小问题,大方向应是首要关键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