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做真实的自我,孩子更自信

 昵称65625155 2020-07-04

生活中,这样的情景有没有很熟悉:父母带孩子去参加聚会或是去人多的地方游玩,叫自己的孩子跟叔叔阿姨或是其他的小朋友打招呼,可是不管父母怎么催促,始终听不到孩子说出口的声音,这时候,父母就会接上一句:“没办法,这孩子性格内向,害羞。”

如果这样的评价出现多次后,孩子的心理慢慢开始就会觉得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性格内向害羞的小孩,并且孩子的行为也会变得不自信: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敢举手答问;和他人交流时喜欢低着头,小声说话;人多的时候,不怎么说话,喜欢一个人呆着。不难看出,大人的话语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有多大。年幼的孩子是充分相信自己的爸爸妈妈的,父母说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是真理,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孩子一旦被父母说成是什么样的孩子,也就是给孩子贴上了某种标签,那么孩子就会朝着这种标签的人去发展。

在小编看来,内向的孩子与外向的孩子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仅仅只是内向的孩子相对于比较安静,他们内心的能量吸收得较慢一点,可是当他们内心充满能量时,也能表现出勇敢自信的一面。内向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他们更多积极的希望和心理暗示,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能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得体的行为举止。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就会让孩子慢慢就会对生活,对学习失去信心,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积极引导呢?

  1. 用神态表情对孩子的积极心理暗示

父母的关注对于每个孩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或一个任务后,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赞赏的表情和肯定的微笑,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理解的表情和鼓励的眼神,让孩子有勇气去克服困难。

2.用语言对孩子的积极心理暗示

孩子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面取得一点进步时,父母都可以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语言要精练,从正面给予肯定。比如,做得很好,有进步,说得非常正确,你很努力。

3.用自身行动对孩子积极心里暗示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懂礼貌,首先父母自己就要礼貌用语;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珍惜时间,父母自己就不要拖拖拉拉,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总之,父母好的行为就是孩子效仿的榜样。

4.避免对孩子的消极心理暗示

对于孩子身上的小毛病,父母不要总是提起,特别是当着他人的面时,这样就是在暗示孩子这些毛病不好但难以改掉,于是孩子想改都改不掉了。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未来能成功,那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积极引导,孩子才会更有自信地去面对未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的?对孩子又是怎样引导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和发表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