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知道期货投资不要为了交易而交易,交易只是副业,交易要有计划、有规则、有节制 不要贪心,赚钱的时候心情是愉悦的,利用有限的时间来交易,更多时间经营生活,利用赚的钱旅游、健身、改善生活 小“赌”疫情,大“赌”伤身 我交易期货正好十年,有人说“十年一梦”,回顾自己十年的交易之路,我分为这几个阶段: 2006-2008, 铜在2006年创出8万多的历史新高后,便是长达两年的宽幅震荡,我以跌了买、再跌再买,涨了卖、再涨再卖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最后这些收益都送给了大豆、豆油的牛市。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个500万元的账户过完节变成150万元,从此北上广深杭只要有有关期货的培训,我逢会必去。 2009,在听了一些长线是金,浮盈加仓的“理念”之后,很幸运,2012年初200万元的资金到年底时成了2000万元。然而回顾整年的交易经历,虽然年初浮盈后再没触及成本,但因为在浮盈加仓减仓的过程中,权益也是跌宕起伏,和“梦想”中的“稳定盈利”相去甚远。 2010-2011, 在听说程序化交易能稳定盈利后,我将布林通道、唐奇安、四周法则、黑红三兵、双均线,一个接一个试了一遍。要命的是因为2009年的盈利经历,使得我在实盘的时候掉以轻心,在不是很仔细了解软件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就去实盘,可以说是做得乱七八糟。结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系统的回撤期全遇上了,系统的增长期全错过了,而且还反了! 2012-2013, 相对系统性的执行交易策略,但在实盘过程中受行情波动影响加减仓及手工干预的行为还是较常存在,总体上干预结果是负面的。 2014-2015, 主要交易股指期货,商品交易的模型渐趋简单化。 2016年至今,在股指受限后,开始全品种交易,商品交易模型从通道类转向均线类。 虽入行十年,但我一直是兼职交易,作为一名兼职期货交易者,我是这样处理工作与期货交易之间的关系的: 我用程序化交易有部分原因是不想交易占掉我太多的时间,然而其实这几年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学习程序化占据了我更多的时间。好在我自己财务方面工作主要是年初的预算,及年终对公司绩效做考评,虽说不影响这方面的工作,但因为顺势交易的被动性,使得工作方式从本应有的积极型变成了消极被动型,这是我感觉交易对工作最大的影响。 有投资者表示,从长期或者大规模交易上来看,兼职交易可能不太容易成功,期货交易需要足够的专注度,否则很难有成系统的交易模式我是这样看待这种观点 术业都有专攻吧。由于公司的行业性质,我们在经营过程中的存货有比较大的风险敞口,期货交易对于我有防范这部分风险的因素,同时又想能取得超额收益,考虑到商品的联动性,所以我现在用全品种的交易方式,应该会直做下去。 我是程序化交易员,目前拥有几套交易系统,这些系统的核心思想分别是: 相对来说,我对仅以买卖产生收益是比较悲观的,我想应该是取得收益一-定是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所以我从不认为交易系统有什么核心之处,买入(卖出)并持有就行了。就趋势类的交易系统而言,大体上就均线类和通道类,回归到行为上就是定义趋势,价格随趋势行进,其实均线和通道就是一个过滤行为,都是为了尽量持有头寸,当然,有一个前提持盈截亏。问题5:在构建一套交易系统时,您的研发思路和灵感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一个策略要达到哪些要求,才可以作为实盘策略进行交易? 我个人认为,交易若能长期取得收益,从平均来看,高胜率不现实,在胜负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高盈亏比长期也不现实,那么收益只能在低胜率下取得较高的盈亏比。而持盈截亏的行为必然是一种低胜率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高盈亏比取决于必须有较大的行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趋势行情。 很多人在程序化交易的过程中也会有新的想法,要根据市场的行情进行一定的调整。从系统化交易的角度而言,所谓系统有层面的意思就是行为的一致件。如果根据市场进行的调整在不改变一致性的逻辑下, 并且认为可以做到长期执行下去,尽可以调整:而事实情况可能是这样,判定模型修改到底可行不可行,很多时候是参考修改后的历史回测表现是否更优,如果人工智能的参与改变这种结构,必定会被这种平衡所消灭。 收益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所以我觉得全品种交易是一种调节杠杆的方法,并不会刻意选择品种。大体上对于品种的选择原则为: 1.各板块权重的大致等权; 2.板块中各品种大致等权: 3.各品种占总持仓的比例限制。 从2016年11月 末开始到2017年6月,我账户的收益曲线一直呈震荡走势,并出现了较大幅的下跌。长时间的不赚钱甚至亏钱,当时有很大压力,但不至于对交易产生影响,因为我自认为没有更好的能力解决这种情况。不过这段时间内确实一直在比较圈内同类型的交易者的权益,还好不算有很大差距。 之后,我的收益曲线出现了一波快速的增长,当时主要是抓住了一段普涨行情, 黑色和化工,结合行情还是符合系统表现的。 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都出现过大赚大亏,我也有这方面的经历,:仅以期货交易来说,一种交易 方式的大赚(大亏)必定伴随着对手盘的大亏(大赚),可以说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市场参与者结构或者说市场参与的资金从交易行为上来说发生了变化。假设参与到市场的投资者有着合理的交易逻辑(不合理的必定被淘汰),1随着他们的大赚(大亏)他们将成为市场的多数(少数人。从盈亏同源的角度,并且假设市场必定让少数人盈利,我相信只要坚持合理的交易逻辑,亏后应该能赚回来,这也算是德在亏损后继续交易的信心吧。 止损是交易的安全保证,必须保证活在市场里,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只把止损作为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肯定是不够的。把风险理解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事先假设不确定性有哪些情况,怎么做才能使这些情况不发生,或者当这些情况发生时怎么做,这就成了风险控制。仅从交易方面来说,在入场逻辑并没有改变之前,我不会去设止损,这基于多品种交易,头寸分布于各个周期上的交易,这种交易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控制手段。 在资金管理方面,我一般轻仓长线可能是很多趋势交易者的信条,或许是出于成为少数人的想法,我在内心里对于此还是比较抗拒的;我们说期货本身的属性是一一种杠杆工具,如果行为.上去杠杆,我想这是得不到超额收益的,正是这样盈利加仓被很多成功的交易者认同并应用;但高杠杆必然对应着高风险,特别是在单一品种上的这种行为很可能功亏一篑,也正因为这样,考虑到市场的联动性,我更多的把多品种交易理解为调节杠杆的手段,同时多周期的交易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多品种的组合表现应该是在市场分化时,起到多空对冲的结果,以降低整个组合的净敞口,而在市场联动时,加入多周期达到盈利加仓,以此在浮盈的基础_上来增加杠杆,取得超额收益。 我的整个组合设计时,整个仓位最高会达到8倍的杠杆。从“理想”的角度去看,其实我还是乐见这种情形发生的。但“现实”有时确实很残酷,对于由此带来的高风险自己还算能认识到。 也因为这样,盈利时我必须出金,以备亏损后所需,这样做也基于这么一句话, 人们常说“复利可以创造奇迹”,既然是奇迹,暂且就把其理解为难以实现,特别是短期内更难实现,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想做到复利,必须是在一个阶段后(盈利的阶段)把投资规模上一个数量级,而不是赚钱了就加仓。 “截断亏损,让盈利奔跑”一直是很多交易员的追求,技术分析的理论本身就做到了这一点。 技术分析其中之的假设是价格随趋势行进。试想一下, 既然是一个趋势行情, 那么价格的涨跌和度必须和时间是一一 个正相关的关系,让盈利奔跑,可以说就是把头寸拿尽鲁长的时间,而截断亏损则就是把亏损尽量早了结掉。如此来说的话,交易定是不能过于高频次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身不符合持长的原则,同时过高频次的截断亏损对于本金的伤害是很大的。 每个交易员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前面说到交易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这也可以说成是瓶颈,比如追求胜率会降低盈亏比,追求小波段行情可能错过大幅度行情。正是基于这些相对的认识,我觉得做任何动作都是多余,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或许以后交易越来越难赚钱了,可能会被动让我去做一些动作。 做了这么多年的交易,我对期货市场的看法是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我刻意让自己简单地这样去理解。而实际上市场就赢家和输家来说: 一、无效交易者。 二、有效的交易者。 而这两类大致可做如下划分: 1.基于宏观面。 2.基于基本面。 3.基于技术分析。 4.套利。 5.规避风险的套保需求。 其他高频、做市商之类不在我的认知范围内。 可以说其实市场无时无刻的收益或者风险让这五类交易者之间或取得或承担,而真正做到有效的参与者长期从市场取得了正收益,除了无效的交易者外,真正向市场输入价值的只能是第五类,因为他有来自于市场之外的收益。其他的参与者只能是相互间的博弈。 要说感悟,就说句市场对于无效的交易者太残酷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