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体质调养攻略

 茂林之家 2020-07-05

湿热体质者多湿热蕴结不解。

调体法则为分消湿浊、清泄伏火。

一、精神调摄

湿热体质宜稳定情绪,尽量避免烦恼,可选择不同形式的兴趣爱好。

多听流畅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如古筝《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

二、形体锻炼

宜做中长跑、游泳、各种球类、武术等强度较大的锻炼。

夏季应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经常选择爬山登高,更有助于祛除湿热。

也可做八段锦,在完成整套动作后将“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加做1~3遍,每日1遍。

三、饮食调养

(一)调养宜忌

宜食用甘寒或苦寒的清热利湿食物。

少食羊肉、动物内脏等肥厚油腻之品,以及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二)食物分类

动物性食物:如泥鳅、田螺、鸭肉等。

谷物及豆类食物:如绿豆(芽)、绿豆糕、赤小豆等。

果蔬类食物:如马齿苋、芹菜、黄瓜、苦瓜、西瓜、冬瓜、丝瓜、莲藕、荸荠、梨、薏苡仁、莲子、茯苓等。

其他食物:绿茶、花茶。

【食物举例】

1.泥鳅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有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益肾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适于湿热体质食用。

2.绿豆  性凉,味甘,入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绿豆是常用来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食物之一,适于湿热体质常有头昏脑涨、失眠心悸、食欲不振、身重体乏者食用。

3.莲藕  性凉,味甘,熟用性微温,入心、肝、肺、脾、胃经,有除烦清热,开胃止渴,凉血、止血散瘀,润肺生津,平肝静心的功效。《本草经疏》中记载:“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主消散瘀血、吐血、口鼻出血。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泻、生肌,久服令人心欢止怒。”适于湿热体质见心烦急躁、口舌生疮者食用。

4.芹菜  性凉,味甘、微苦,入肝、胃二经。具有平肝凉血、清热利湿的功效。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碱,具有降压安神的作用。芹菜中含有芫荽碱、甘露醇等物质,有强烈的芳香及辛味,能提神健脑、润肺止咳、醒胃健脾、增进食欲。因此,体内热盛、食欲不佳、疲倦无力的湿热体质者可常食。

5.丝瓜  性凉,味甘,入肝、胃经,通行十二经,可通络活络、清热凉血、解毒。《本草纲目》中说:“(丝瓜)熟食除热利肠。可除热、凉血、润肠道、治疗大肠燥结、便秘、痔疮等症。”适于湿热体质见大便秘结、疮疖者食用。

6.苦瓜  性寒,味苦,入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利尿凉血之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适于湿热体质见疮肿、目赤肿痛者食用。

7.马齿苋  性寒,味酸。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的作用,对于湿热体质见面部起疖、脓疱粉刺、痔疮、阴囊瘙痒等较有帮助。

(三)药膳举例

1.泥鳅炖豆腐

【原料】泥鳅500g、豆腐250g。

【制作】泥鳅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

【效用】清利湿热,适合湿热体质者食用。

2.绿豆藕

【原料】粗壮肥藕1节,绿豆50g。

【制作】藕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

【效用】清热解毒,明目止渴。适合湿热体质常感口苦口干并伴有口腔溃疡者食用。

3.金银花水鸭汤

【原料】金银花9g,生地6g,水鸭1只,猪瘦肉250g,生姜2~3片。

【制作】金银花、生地洗净,稍浸泡;水鸭宰净,去肠杂、尾巴部,洗净砍件;猪瘦肉洗净,不用刀切。然后将所有原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ml(约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再改为文火煲3h,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效用】祛湿解毒。适合湿热体质易发痤疮、常感口苦口干者。

4.炒绿豆芽

【原料】绿豆芽250g,菜油、生姜、葱、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绿豆芽挑去杂质,洗净;菜油放入热锅内,加热,然后下入绿豆芽,再放食盐、酱油,翻炒去生,加味精即成。

【效用】解热毒,利三焦。适合湿热体质易发热毒疮疡、小便赤热不利者。

5.凉拌马齿苋

【原料】鲜马齿苋100g,酱油、醋、盐、味精、香油适量。

【制作】鲜马齿苋洗净用开水焯后,去涩水,将菜放入盘中,加酱油、醋、盐、味精、香油拌匀食用。

【效用】清利湿热,适合湿热体质出现小便热痛、皮肤疮疡者食用。

6.芹菜拌豆腐

【原料】芹菜150g,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少许。

【制作】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成。

【效用】平肝清热、利湿解毒。适合湿热体质之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并伴有大便秘结者服用。

7.百莲酿藕

【原料】百合15g,莲米15g,鲜藕500g,橘红15g,薏苡仁15g,芡实15g,糯米125g,蜜樱桃30g,瓜片15g,白糖500g,猪油60g。

【制作】取鲜藕粗壮部位,削去一头,内外洗净,用竹筷透通孔眼;将淘洗过的糯米由孔装入抖紧,用刀背敲拍孔口,使之封闭不漏;放锅内煮烂后,捞入清水中漂起,然后刮去外面粗皮,切成6mm厚的圆片待用。莲米刷净皮,捅去心,同薏苡仁、百合、芡实分别择净,冲洗后装入碗中,加清水适量,上笼蒸烂待用。将瓜片、橘红切成丁,蜜樱桃对剖。猪网油修一方块,铺于碗内,蜜樱桃随意摆成花纹图案,再相继放入瓜片、橘红丁和薏苡仁、百合、芡实、莲米等原材料,同时将藕片摆成一定图案;摆好后洒入白糖,上笼蒸至极烂,翻于圆盆内,揭去猪网油,将其余白糖收成糖汁挂上即成。

【效用】清热润肺,安神养心。适合湿热体质,尤其是常感烦躁易怒者食用。

8.老黄瓜赤小豆煲猪肉汤

【原料】老黄瓜1000g,赤小豆80g,猪肉500g,蜜枣4个,陈皮10g,生姜1~2片。

【制作】赤小豆、蜜枣、陈皮洗净,陈皮刮去瓤,并一起浸泡;老黄瓜洗净,连皮切为厚块状;猪肉洗净,不用刀切。先放陈皮于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ml(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再加入老黄瓜、猪肉、蜜枣、生姜,煮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5h,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即可。

【效用】清热利湿。适合湿热体质常见小便短黄者食用。

9.荠菜鸡蛋汤

【原料】荠菜200g,新鲜鸡蛋1枚,葱花、姜丝、食用油、食盐适量。

【制作】将荠菜摘洗干净、切段,鸡蛋去壳搅打均匀;净锅烧热,加入食用油爆香葱花和姜丝,加入入适量清水和荠菜,武火烧开,然后淋入鸡蛋液,汤成后加入适量调味料,温热服食。

【效用】清泄肝胆,利尿祛湿。适合湿热体质见迎风流泪、头晕目眩、牙龈肿痛、尿频、尿急者服用。

四、起居调护

起居避湿热。居室宜干燥、通风良好,避免居处潮热,可在室内用除湿器或空调改善湿、热的环境。

选择款式宽松,透气性好的天然棉、麻、丝质服装。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避免服用兴奋饮料,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积聚。

烟草为辛热秽浊之物,易于生热助湿,久受烟毒可内生浊邪。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本草衍义补遗》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堪称湿热之最。故恣饮无度,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

嗜烟好酒,可以积热生湿,是导致湿热质的重要成因,所以湿热体质必须限烟戒酒。

五、针灸推拿

(一)选穴

支沟、阴陵泉。

(二)简便取穴

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四横指处,尺骨与桡骨之间,正坐位或仰卧位取穴;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

(三)功效

支沟为三焦经的经穴,具有清热理气,降逆通便的功效;阴陵泉,太阴脾经之合穴,《杂病穴法歌》言“心胸痞满阴陵泉”“小便不通阴陵泉”,阴陵泉能够健脾益气,渗利水湿。两穴合用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湿热可从大小便而出。

(四)操作

采用指揉的方法,每个穴位按揉2~3min,每天操作1~2次。可拔罐、刮痧。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