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方式。经典入路需要对椎旁肌进行广泛剥离和牵拉,出血多,易导致椎旁肌缺血坏死和纤维化,出现腰背痛等不适。 与经典入路相比,Wiltse入路对肌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与经皮钉相比,更经济实惠,且适应证更广,对于需要减压融合的骨折,亦可采用Wiltse入路。Wiltse入路属于开放手术当中的微创术式,无需特殊器械,可在各级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传统后正中入路示意图:贴着棘突椎板剥离肌肉止点(图引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郑燕平教授) Wiltse入路示意图:通过多裂肌外侧自然间隙植入钉棒。(1968年Wiltse首次报道多裂肌外侧间隙入路,2009年郑燕平教授用于腰椎滑脱症治疗) 基本手术步骤:以腰1椎体骨折为例 1.体位复位及定位 俯卧位,使用双横垫,使腹部充分悬空,体位复位后透视,确定椎弓根位置、头尾倾角度及体位复位效果。 术前DR 术前透视:体表定位器定位,标记病椎及上下椎体椎弓根位置 2.寻找肌间隙,暴露进针点。 后正中作长约10cm切口,在筋膜层向两侧游离约2cm,在棘突旁约1.5-2cm纵向剪开筋膜层,寻找肌间隙。于多裂肌外侧间隙钝性分离,单齿勾撑开肌间隙。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棘突外侧约1.5-2cm纵向剪开肌筋膜 仔细分辨寻找肌肉间隙,用食指钝性分离肌间隙。 单齿勾撑开肌间隙,肌间隙撑开几乎无出血,误入肌肉间隙易损伤肌肉内血管造成渗血。 肌间隙可看到薄薄脂肪层及肌膜,甚至可见肌膜表面血管。 00:09 去APP下载 3.开路,植入Mark 用手指触摸确定进针点骨性突起部位,电刀稍作剥离,暴露进针点,胸椎在横突根部、腰椎在'人'字嵴顶点,骨皮质开口后用开路锥凭手感推进约3-4cm,插入Mark定位针透视位置,再植入剩余Mark透视。 第一次透视: 确定椎体节段以及Mark位置。Mark位置偏下,头尾倾亦需要调整。 第二次透视:植入剩余Mark后透视 4.植入螺钉 依次拔除Mark,丝攻,球探探查钉道,植入螺钉 朱军教授术中置钉操作 00:27 去APP下载 ![]() 第三次透视:确定螺钉位置 ![]() 5.植入连接棒,适度撑开复位,拧紧尾帽。 第四次透视 ![]() 6.冲洗,置引流管,缝合。 ![]() 病例1 49岁,女性,L2椎体爆裂性骨折 术前DR ![]() 术前CT ![]() 体位复位,术前定位 ![]() 可见多裂肌被筋膜完整包裹 ![]() 透视确定Mark位置 ![]() 植入螺钉后再次透视确认 ![]() 撑开复位后和体位复位后对比 ![]() 术后DR ![]() 病例2 26岁,男性,L2爆裂性骨折 术前CT ![]() 术前定位 ![]() 植入Mark ![]() 植入螺钉 ![]() 撑开复位 ![]() 术后DR ![]() 病例3 68岁,女性,腰4椎体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 术前CT ![]() 术前定位 ![]() 植入Mark ![]() 植入螺钉 ![]() 适度撑开复位 ![]() 病椎空腔骨水泥填充 ![]() 术后DR ![]() 肌间隙入路省去剥离椎旁肌肉时间,且术中出血少,一般只有开路置钉时渗血。手术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大坪医院朱军教授甚至能在半小时内完成。该手术熟练掌握后可以做到又快又好损伤小。具体详细操作可参考唯医上朱军教授Wiltse入路系列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