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家书》:交友要疏疏落落,求其诚信,择交志趣远大者

 亦然花开 2020-12-25


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总是一个人独处,更多时候是需要与人交往的。

也许有人会说,与人交往真的很难,你对别人掏心掏肺,换来的却是别人的欺骗;你对别人真心相待,换来的却是被人算计。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也不能以偏概全。

的确,与人相处是一门大学问,要我们穷毕生精力去参悟、去领会、去总结。

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了与人相处的原则,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01 与人相处要学会疏疏落落

关于与人交往,古人对我们有许多告诫,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与朋友交,敬而远之”以及曾国藩所说的“疏疏落落”。

其实这些话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与人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致沅弟·与人相处疏疏落落》中,曾国藩就提到了“疏疏落落”。

“翁中丞处复信甚妥,弟意疏疏落落亦极是。弟总认定是湖北之委员,以官、胡两帅为上司,诸事禀命而行,此外一概疏疏落落。”

“希庵于此等处界限极清,人颇嫌其疏冷。然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处弟之位,行希之法,似尚妥叶。”

曾国藩对弟弟曾国荃表现出的“疏疏落落”给予了高度赞赏,他认为弟弟处在那样的位置,行希之法十分妥当。


02 与人相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朋友之间应该开诚布公,但是距离也不能太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属于自己不希望别人靠近的“私人地带”,这个地带一旦被他人侵犯,就会感觉不舒服。

朋友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但如果遇人不淑,所谓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最危险的人。

为了尊重朋友,并保护好自己,与他人之间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一旦超出了“安全距离”,就会像冲出笼子的野兽一般,让友谊变了味。

现代人所说的“距离产生美”也是同样的意思。

距离就好像是朋友之前的氧气一样,如果距离太近,氧气就会变得稀少,两人会因为争取这些氧气而发生争执,朋友间的友谊也许就会“窒息而死”。

然而,朋友之间也不能离得太远,否则就不能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这个距离到底应该有多大,需要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思考和琢磨。

在与不同的人接触时,应该保持的距离也不一样。曾国藩所说的“疏疏落落”,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既不过分疏远,也不过分亲近,是一种很难把握的状态。

一旦我们掌握了怎样把握与人交往时的距离,我们也就学会了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03 与人交往要讲求诚信

诚信不仅是现代社会所看重的素质和品性,也被古人看作是为人的基础和与人交往的根本。

曾国藩在《致沅弟·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中告诫弟弟,一定要讲究诚信,量力而行。

“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亮其力量所能为。弟每求人,好开大口,尚不脱官场陋习。余本不敢开大口,而人亦不能一一应付,但略亮我之诚实耳。”

意思就是说,在与别人交往时,应该依靠诚信而获得他人的信任。

在与人交往时最忌讳的就是没有诚信,如果一个人能够遵守诚信,就会赢得大家的信赖,从而获得更多的友谊,在遇到困难时也会有人出手相助。

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失信于人,表面上看他是占了便宜,但实际上自己的声誉受损,逐渐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友谊。

古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有一个商人在过河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他看到有一个渔夫经过,便大声呼救:“快救救我,我是大富翁,你要是救了我的命,我就给你一百两金子作为感谢。”

渔夫就把他拉上了船。可是上岸之后,这个商人却反悔了,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

渔夫责备他不守信用,这个商人却说:“你一辈子都挣不了这么多钱,给你十两还不满足!”不料,后来这名商人又在过河时不慎落水,有人欲上前去救他,没想到上次那个渔夫说道:“这个人说话不算数,不值得救。”

于是,这个商人就被水淹死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商人这种因为诚信而失去信任的现象,在社会上却是屡见不鲜,真实存在的。

信守诚信,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他人的信赖,而且可以使自己的品行更加完善。


04 选择朋友要选择志趣远大的人

在人的一生当中,朋友可以说是除了父母、兄弟、老师之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会让我们沾染上什么样的习性。

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想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样的,看看他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了。可见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因此我们在选择朋友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曾国藩对与人择交十分重视,如果他发现自己交往的人品行低劣的话,他就会毅然决然地与他断绝往来。

在《谕纪鸿·择交须选志趣远大者》中,曾国藩就告诫自己的儿子,“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这句话中的“择”就是选择的意思。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朋友呢?

三国名士刘廙曾经说过:“与人交往的乐处在于能够获得贤德。”

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教育儿子说:“听到他人好的言语,看到他人好的行为,都要心存敬慕并且记录下来悉心学习;发现别人写的文章比自己好,就要借过来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不管是老是少,只要是‘善’就要学习。”

总结古人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勤奋好学等等。而曾国藩对朋友的要求则更高,那就是要“志趣远大”。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的志趣决定了他将来发展的方向和能取得的成就,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就必须选择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拼搏奋进。

曾国藩自己所结交的朋友,都可以算得上“志趣远大”之人,他们在一生中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