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爷爷曹建甫的革命生涯

 严陵河曹虎 2020-07-06

为党不懈奋斗

为民无私奉献

—爷爷曹建甫的革命生涯

 

曹建甫,男出生于19189月,1938年入党,1980年光荣离休,1997.6月离世,一生从事革命事业,为党为人民奉献一生。

吃苦耐劳 勤俭持家好家风

1918925 日,天空突降大雨,一刻钟后雨过天晴,一道七色彩虹横贯东方天际,恰逢此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从后曹营村曹帮俊家传出,打破了雨过天晴的沉寂,曹帮俊夫妇喜出望外,这是他们望眼欲穿的第一个儿子,起名畔(盼),海字牌。

曹帮俊是位性格耿直、吃苦耐劳的汉子,他常年劳作,经常日出而耕、日入而归,祖上留下的1亩半分地硬让他给拓展到30亩。夏天下地他舍不得穿上衣,身上皮肤被晒得黝黑,每年总要脱掉一层皮,冬天不舍得穿棉袄,穿着单薄,还笑称下地干活就能挣身袄子。他种地挣的钱攒下来不舍得花,又去买地,地就是他的命根子。曾祖母李彦珍在世时常给我们讲曾祖父曹帮俊的事,她说一次他心疼曾祖父就自作主张用一点白面做了一碗面疙瘩送到地里,被曾祖父破口大骂了一顿,说谁让做这饭了,要吃自己拿回去吃。曾祖母眼含泪扭着小脚拿回家了,曹帮俊只啃了点窝窝头喝点水。没听说这顿饭后来怎样处理了。曹邦俊也吃菜,他把自家鸡下的几个鸡蛋腌制后,每顿就着咸鸡蛋吃饭,只是用筷子头稍稍沾一点点放在嘴里吧唧一下,一个鸡蛋竟能吃上近十天。

由于种地多,解放后被划定为中农成分。曹邦俊常年劳动,饭量大,在58年“年成”时吃的非常缺见,一把红薯干就是曹帮俊及李彦珍夫妇及其小孙女三个人一天的口粮,曹帮俊多想把那一把红薯干一个人全吃了,但这是三个人一天的口粮呀,就这样疾病饥饿交加一条硬朗的汉子过早去世了,享年62岁,曹帮俊虽然走了,但勤俭的家风代代流传下来了。

后老坟光荣入党

曹帮俊虽然很抠,但在儿子教育方面却毫不含糊。让海畔先后读完了小学、高小,这在当时农村已经是最高学历了。曹海畔1935年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与父亲一道下地干农活,体会到农民的艰辛,看到村内曹春明一家吃上顿缺下顿总偷偷把家中粮食送到春明家。曹海畔嫉恶如仇,对于受欺负的贫农总是仗义直言,为此受到父亲的多次责罚。这些都是奶奶魏建敏告诉我的。这一切也都被村内的候宛民看在眼里,他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候宛民是曹营村的中共地下党员,1939年成立曹营党支部后任支部书记。

1938年国民党征兵,一家必须有一人应征,曹海畔看到弟弟年幼,父亲年迈,只好到镇平侯集王金生部伪教导队当学员。夏天回家探亲,候宛民找到海畔,悄悄递给他一本《朱德传》,问他喜欢不,海畔激动地把书藏在衣服里使劲点了点头,朱德在他心中是神一般的人物,在高小学习时他就听说些毛泽东、朱德的事迹,总感到有道明亮的曙光在向他闪耀,可总也无从追寻,看到《朱德传》,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一天一夜时间曹海畔就把书本读完了,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把书还了。

候宛民说要带他去见一个人。

他们一起来到六一润生小学。走进一间面南的房屋,海畔看到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莫非他就是心中的共产党,海畔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候宛民介绍说这是时其华同志,是润生小学的教员。时其华详细询问了海畔的家庭及在教导队生活情况,与他促膝相谈了一个上午,曹海畔受益匪浅,直到吃过午饭才依依惜别。后来曹海畔才了解到时其华是中共地下党员,是六一润生小学党支部的负责人。

回到教导队1个月时间,有一天有人捎信说候宛民让他回去一趟,曹海畔匆匆赶了回去。

见到候宛民时只是说让他参加一个会议。第二天,候宛民通知他到村西北坡的一个大坟园内开会,这是离村子有一里半地的一片候氏祖坟(村内人们称作“后老坟”),坟场内大树蔽日,阴森森的,常年人迹罕至。曹海畔与候宛民走进坟场看到时其华、王德奎二人都在。  

四人会议开始了,时其华宣布发展曹海畔、王德奎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又宣讲了共产党的任务、目的及革命的意义,并指导今后如何进行学习,最后,新发展的党员做了表态发言。曹海畔站起来握紧拳头说“我要坚决听党的话,,一心一意跟党走,坚决保守党的秘密,不怕杀头。”会议进行了半天时间。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曹海畔和王德奎先行离开,候宛民、时其华随后走出坟园。

“教导队”奋勇斗争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第二天曹海畔就回到了教导队,身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感到无限的光荣和自豪。他从时其华的宣讲中知道共产党领导人民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共产党是要带领人民走出水深火热的旧社会的,共产党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每当想起这些浑身就充满了力量,他决定先从自身做起,把名字中的“畔”字改为“建”字,就是建设新社会的意思,名字叫做曹建甫。

一个月后曹建甫回村参加党小组会议,候宛民告诉他说准备将他的组织关系转到教导队,以后就在教导队党组织好好学习。曹建甫听说教导队也有党组织,非常高兴,这样今后就可以就近接触到党组织,更好地向其他党员学习了。

回到教导队没有几天,学员王子均约曹建甫到野外,告诉他组织关系转过来了,曹建甫喜出望外,王子均也是党员!他终于能够称呼心中的楷模王子均为同志了。王子均个子比较矮,瘦瘦的,但为人很是仗义,哪位学员有了困难他都能热心帮忙,得到帮助的人总想着怎样报答他,王子均总是哈哈一笑说:“算了算了。”学员们都称他为“算了”先生。

教导队的生活很是枯燥无味,全是地方实力派及国民党空洞的说教,只有共产党的理论像一股暖流时时温暖着曹建甫干渴的心灵。

当时哪有什么学习材料,都是一些油印的宣传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传单,这些对他来说已经是如获至宝了。一天晚上熄灯号后张顶立同志约曹建甫到厕所去,神秘地交给他一张传单,让他看后往下传,曹建甫握着传单不知看了多少遍才恋恋不舍地传给下一位同志。

曹建甫身在教导队还不忘参加曹营村的党小组活动。1938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镇平县委会经多方努力,成立了抗敌后援会,与当权派合作抗日,并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决定:按人口征兵,按地亩摊派壮丁安家费,维护贫中农利益。这个决定地富阶级抵抗拒不执行,曹营村地下党组织号召鼓动群众与地富展开斗争,坚持了5个月时间终于取得胜利。在这次运动中曹建甫冒着危险在家一连住了数日,并多次往返于村与教导队之间,他与村内陆下党成员一道商量办法,并带头做父亲曹帮俊的工作,带领群众多次到地主曹福田家中谈判,为斗争取得胜利出了力流了汗。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第二年,蒋介石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做出抗日的姿态,教导队也进行了抗日宣传。

在地下党组织的秘密组织下,他们的宣传可不是只走走样子,做做秀,而是“真刀真枪”地干。教导队一、二队来到高丘一带,大家走向街头,打着抗日旗帜,举着宣传标语,齐唱进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曹建甫是扛着旗帜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游行后队伍在人口密集处集会,李朝汉登台大声宣讲抗战意义,号召大家团结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不少群众都过来围观倾听,在大家的大力宣传影响下不少群众情绪都鼓动起来,自发举起拳头喊起了抗日口号。随后教导队成员两三人一组深入到商铺、农户家中进行说教,发动群众。这次活动在党组织的暗中指导下达到了目的,唤醒了不少群众昏睡麻木的神经。

李朝汉是贾宋桥南村党支部宣传委员1938年经贾宋区委派到教导队潜伏。曹建甫经常找到李朝汉汇报思想、促膝谈心。

1939年春教导队二队分配了,曹建甫被分到张楼区预备营第一连当班长,他一直与李朝汉保持着联系,俩人经常接触,李朝汉会带一些党的宣传材料给他学习,并传达党的新指使。1941年在李朝汉的帮助下,曹建甫调到侯集乔旗营训练队当班长,李朝汉是训练队的司务长,他们的联系更密切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