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小鲁:多数农民工未被纳入失业保障,解决关键在于促进农民工进城落户

 恰恰365 2020-07-07

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王小鲁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胡萌

在后疫情时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城镇调查失业率还围绕在5.9%的相对高位上,而在失业率快速攀升的同时,城镇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却在大幅下降。如何看待失业保险制度的落实情况?农民工的失业救济应如何完善?

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向搜狐智库表示,当前中国失业保险制度还未做到应保尽保。截至去年年底,只有47%的城镇就业人员参保失业保险,其中大量的未参保人员是农民工。

王小鲁表示,受失业保险领取手续复杂、户籍归属和登记要求等因素影响,去年只有1/5城镇失业者领到了失业保险,占总参保人数2.2%。但最近失业保险的发挥情况有明显改善,今年前5月领取规模较之前增长了近一倍,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失业保障。

谈及如何解决农民工的失业救济问题时,王小鲁表示,中国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较重,各地的政策要求松紧程度也不一致,很多企业不愿意给农民工上保险,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面临困难。

“现在政府每年对社保基金有财政补贴。我认为将来社保缴费中可以由政府承担一个法定的比例,形成企业、政府、个人三家各按一定比例共同付费的格局。”王小鲁表示,但政府缴费的经费来源不能靠增税,而要靠压缩不必要的政府投资和行政性支出。

他还强调,解决农民工参保问题关键在于各地城市要尽快放宽落户限制,促进新城镇居民安家落户。

王小鲁指出,长期以来,农村起了就业蓄水池的作用。“大量的农民工未能在就业的城镇安家落户,一旦失业又找不到工作,就只好返回农村老家,恢复了农民的身份,而不会被统计为失业者,也得不到任何保障。“

“但现在我国已经是上中等收入国家,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已经到了必须实现社会公平、给所有人提供社会保障的阶段。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小鲁说。

以下为采访全文:

搜狐财经: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目前失业人数远远大于保险领取人数,只有1/5失业者享受失业保险救济。怎么看待当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落实情况?

王小鲁: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从建立到现在有很大进展,但还远没有做到应保尽保。201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4.34亿人,但2019年末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只有2.05亿人,只占47%。

未参保人员除没有工作单位的个体从业者外,其余大部分都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新城镇居民。他们长期在城镇就业,但多数没有被纳入社保覆盖。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农民工调查数据显示,两亿多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的覆盖率只有10.5%。2014年以后,未见统计局公布新的农民工参保数据。这期间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共增长了3500万人,显然大部分农民工仍然未被覆盖。

他们失业了只能返回农村老家,但农村土地有限,收入很低。况且很多年轻的“农民工”没有务农经历。因此让新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搜狐财经:在您看来应如何解决该问题?

王小鲁:需要尽快扩大失业保险和养老、医疗等保险的覆盖。

其中有一些难题要解决。一是我国的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较重,各地的政策要求松紧程度不一致,很多企业不愿意给农民工上保险。特别是当前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正面临困难。目前已采取的减税降费措施是积极有效的。但即使疫情过了,也还需要有更持续的减负措施。

现在政府每年对社保基金有财政补贴。我认为将来社保缴费中可以由政府承担一个法定的比例,形成企业、政府、个人三家各按一定比例共同付费的格局。但政府缴费的经费来源不能靠增税,而要靠转变政府支出结构,压缩不必要的政府投资和行政性支出。还需要改革社保基金的管理,让钱用得更合理有效。

二是各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需要尽快放宽落户限制,促进新城镇居民安家落户。有了户籍,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就容易了。这需要各地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同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全国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最低标准,把财政转移支付与对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对接起来,解决一些地方政府经费不足、而有限的财政资源又没有用来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问题。

搜狐财经:对已经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来说,如果失业了,到底有多少能领到失业保险金?

王小鲁:2019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推算失业2300万人。而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只有228万人,全年领过失业保险金的人数461万人。按后者算,失业者中只有1/5领到了失业保险。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543万人计算,领到保险金的比例是2.2%。

也就是说,如果参保人员的失业率也按调查失业率算,已加入失业保险但没有领到保险金的失业人数占到57%,领到保险金的人数只占43%。

为什么会这样?有几方面原因。

其一,按失业保险条例,参加失业保险但缴费不满一年的,或本人主动中断就业的,或没有办理失业登记的,不能领取失业保险。

而且为防止保险金被冒领,通常申领程序复杂,需要企业到社保部门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备案手续,随后经社保部门审核通过后,企业出具证明,失业人员才能填写申请表和登记表,并前往社保部门办理登记,有些地方还规定失业后要等60天才能办登记,还要出示其他一些证明等等。

这些繁杂的手续把很多真正的失业者挡在门外,特别是能否顺利拿到各种证明文件,不是失业者能够决定的。

其二,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绝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不小的一笔经济补偿。很多中小微企业承受能力有限,为规避这一成本,在需要减人时不正式裁员,而是通过降薪、调岗等办法迫使一些员工辞职离岗。

这属于主动辞职,不能享受失业保险。理论上说,劳动者可以打官司维权,但走法律诉讼程序旷日持久,成本高昂,结果难料,个人和企业可能两败俱伤,大多数劳动者无法承受。

其三,有些企业因经营困难停工停产,发不出工资,但没有依法破产,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员工在法律意义上在岗,但实际上处于失业状态,或者被迫离职,也会被算作主动辞职,也领不到失业保险金。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特别在疫情期间更是大量发生。

其四,办理失业登记理应在参保当地办理,但有些地方还规定要到户口所在地或持户口本办理,按过去的规定程序还要到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办签署意见盖章。这些规定实际上把进城农民工挡在门外,办不了失业登记。

其五,一些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对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能不清楚,失业了也不知道怎样领失业保险,或即便清楚,也常常被繁杂的手续和过高的成本阻拦,或因处于弱势一方,缺乏维权能力,领不到失业保险。

例如,他们往往没有稳定住所,一旦失业不得不赶快离开,没有时间去办这些旷日持久结果难料的繁杂手续。

由于上面这些情况,多数已参保的失业者领不到失业保险,就不奇怪了。这说明各地现行的很多规定需要简化和合理化,特别是应取消到户籍所在地办手续等不合理条款。对于未正式解除劳动合同但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情况,需要有专门的针对性措施。

涉及劳动合同法中个别条款考虑不够全面或标准过高,实践证明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建议人大通过修法来解决。

搜狐财经:疫情期间,失业保险金发放的情况怎样?我国2018年底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超过5800亿,当前如何盘活这些失业保险基金?

王小鲁:最近这方面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据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87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56亿元,增长了近一倍。这说明在疫情期间,有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失业保障。

今年5月末,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了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通知,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可以申领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对参保单位个人不缴费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对参保不满一年的失业农民工也发放不超过三个月的生活补助。同时还要求各地优化经办流程,减少证明材料,取消附加条件,并实现线上申领保险金、补助金。

这些改进是人性化的,对帮助失业者渡过难关是很重要的,也使得过去结存的失业保险金有了用武之地。希望这些改善在各地都能落地,而且不仅仅作为疫情期间的临时措施,疫后简化手续等便民措施也能继续保持。其中特别关键的是实际失业但不符合领取保险金条件的情况。

我认为今后相关规定需要修改,应该着眼于实际是否处于失业状态,而不是法律上是否被解除劳动合同。现在有了大数据的应用,了解一个人是否实际处在失业状态并不难,给这方面的改进提供了方便条件,可以大大简化那些繁琐低效的手续。

搜狐财经:疫情影响初期,不少农民工滞留农村无法外出务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逐步复工,但5-6月份,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当前农民工就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王小鲁:长期以来,农村起了就业蓄水池的作用。经济状况不好时,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回到农村,避免了城镇地区社会不安定,减轻了政府负担。但农业收入很低,劳动力又过剩,他们回去很多人会面临生活困难,这些困难和损失完全由失业农民工自己承担。这些情况往往被失业调查忽略。例如今年3、4月份,虽然大批企业停工停产,大量农民工滞留家乡,但调查失业率只从去年末的5.2%上升到5.9%、6.0%。这并不真实。

但现在我国已经是上中等收入国家,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已经到了必须实现社会公平、给所有人提供社会保障的阶段。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尽快放开城镇户籍限制,使新城镇居民能够取得户籍、安家落户,并依法纳入社会保障覆盖,享受同等的失业、养老、医疗等保险和各种公共服务。

各地政府应尽快转变职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完成,把关注重点从GDP增长率、征地卖地、投资建房,转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当然这还会有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最终解决新城镇居民入籍、落户之前,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需要同时推进。

另外,调查失业率的数据收集和计算也需要改进。要把农民工失业的情况如实反映出来。

【搜狐智库:聚集学者与企业家智慧,把脉经济趋势。如有意投稿或联系现场报道、访谈、节目合作事宜,请发邮件至zhikucaijing@sohu.com】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