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多人知道福尔摩斯,但是这个侦探人物却少有人知!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爱任何事物的方法,就是要意识到你可能会失去它。

——切斯特顿

G.K.切斯特顿(1874—1936),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经常被誉为“悖论王子”。早年在圣保罗学校和斯莱德艺术学校求学。当过记者,于1925年起主办《新证人报》(后改名为《G.K.周刊》)。散文风格多样,文笔轻盈。文学批评颇获称誉。论著《文学中的维多利亚时代》及有关勃朗宁、狄更斯、萨克雷、乔叟的研究著作见解精当。

其创造的最著名的角色是牧师侦探布朗神父,首开以犯罪心理学方式推理案情之先河,《布朗神父探案》是英国著名推理小说之一。其它小说有《诺廷山上的拿破仑》、《花园谜案》,诗集有《野骑士》、《新诗集》,其中以诗篇《飞行的小客栈》最为著名。

01

怪人切斯特顿

独特的外形使切斯特顿成为伦敦讽刺漫画的宠儿。熟练的漫画家闲闲几笔,就可捕捉他的神韵:从侧面看,他就像一个巨型的大写字母P。这个特色,加上其他怪癖,使他的名声更为显赫。

切斯特顿大部分古怪行为,跟典型的那种不修边幅、心不在焉的教授十分相似。他不系领带出席婚礼,鞋子上还黏着价签;灵感来了,他就随手捡起任何纸张,甚至是墙纸,草草写下笔记;有时候甚至浑然忘我地站在马路中央。

有一次,他打电报给妻子:“在哈伯勒市场,该往何处?”她打电报回复:“回家。”切斯特顿乐于跟當时的不可知论者和怀疑论者进行公开辩论,最著名的对手首推萧伯纳。那时候,一场信仰辩论足以叫演讲室座无虚席。

切斯特顿经常迟到,到场后他透过夹鼻眼镜盯着自己那些凌乱的纸条,接着就开始娱乐他的观众:摆出一副紧张的神情,手指乱掏着口袋,用假音发出狂笑声。

02

与福尔摩斯齐名的侦探人物——布朗神父

布朗神父是英国小说家G.K.切斯特顿创造的一个虚构人物,也是51部侦探短篇故事的主角,大部分后来被编译成五本书。

如果说福尔摩斯是冷峻超人型,英国作家切斯特顿创造的布朗神父则是十足的平民型——亲切、随和、谈笑风生且诙谐幽默。布朗神父在故事《蓝色十字》中首次出现,并在五本短篇小说中持续活跃,往往受到犯罪米赫尔·弗朗博协助。布朗神父也出现在《多宁顿事件》中。在1914年10月号杂志中G.K.切斯特顿短篇故事与许多侦探小说作家的作品共同出版。切斯特顿和布朗神父在11月号登场。这个故事最早在《切斯特顿评论》中重新发行,并收集在《13位侦探》一书中。

布朗神父不同于侦探福尔摩斯,使用的破案方法经常是直觉,而不是演绎法。他在《布朗神父的秘密》中说:“你看,我已经杀了他们……我已经非常仔细地计划好每一次犯罪,我想到究竟是如何完成的,而且是什么样风格和精神状态的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我很肯定,我觉得跟凶手完全一样,我当然知道他是谁。”

切斯特顿笔下的侦探布朗是一个天主教神父,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脑袋,胖胖的面容。头戴小圆帽,手握遮阳伞,他天性害羞,说话结结巴巴。表面上看起来憨厚纯真,似乎与探案完全无缘。这位大智若愚的名探富于洞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罪犯心理和作案手段无不通晓,但有时会词不达意。他常常将罪犯逼上绝路,并不时地吐出辛辣的警句,令人捧腹。他常说:“罪犯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侦探只不过是评论家罢了。”布朗神父的非凡智力表现在,能从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嗅出难以察觉的犯罪迹象,然后,以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推理来揭开谜底。

03

切斯特顿精华思想语录

切斯特顿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家,逻辑推理大师,而且还是一位极具思想的文学爱好者。他的思想如何?看完下面哲学诗画为你整理的思想名句,你就知道了。

1)事实上,人们极力追求的东西正是他们知道自己不配拥有的东西。

2)一旦废黜上帝,政府就变成了上帝。

3)一个人可以说一只长颈鹿的脑袋撞上了星星,或是一头鲸鱼的身躯占满了整个大洋,但他仍然只是对自己喜爱的一只动物倍感兴奋而已。但是,一旦他开始称赞那只长颈鹿漂亮的羽毛、那头鲸鱼腿姿的优美,我们就发现自己遇到了我们称为恭维的那个交际成分。

4)简言之,也许是我们的道德制度引发了巨大分歧,进而造成坏人控制社会、好人奋起反抗的局面。这当然是非常可怕的状况。不过,只要狱卒和犯人保持平等对抗,我们就可以放心,或许双方的道德体系也在相互制衡。

5)就算是最致命的过错也不会像罪恶那样毒害生命。

6)一言以蔽之,真正强大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辉煌的体育成就并不能代表一国的平均水平。……有时,在这些方面水平低落,反倒是国家之幸。这表明全民都在参与。相反,竞技水平太高反而让人忧心。这说明只有一小批专家和能人在努力,而举国上下都只能袖手旁观。

7)有人说,科学结果越精确,道德就越向上提升;技术手段越可靠,信念就越正确。可是很不幸,这都是一派胡言。事实正好与此相反。警察组织最完备的时候,人们反而怀疑它的正当性……于是,公众舆论与私生活之间出现了一道鸿沟。而这终将成为国家真正的隐忧。

8)人的良心中现在充满的是非常明确的恶的概念,却没有任何明确的善的概念。从今以后,光对于我们一定是黑的东西——我们无法述说的东西。

9)人们信任普通人是因为人们信任自己,而人们信任一个伟人是因为人们不信任自己。因此,对伟人的崇拜始终在软弱和怯懦的时代出现,只有其他所有人都渺小时,我们才听说起伟人。

10)毁坏现实世界的不是不切实际的理想,而是平淡无奇的理想。

11)左右人类行为的其实并不是他怎么想,更关键的是他要怎么想。每天进入视野的影像都会给我们的思想染上不同的颜色,从傲慢到恐惧,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在现代的国家巨轮上,这是社会阶级严重分化之后所暴露的最大弊病之一。

12)俚语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诗河。

13)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或过时。

14)没有人能想象出正真的悲伤是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悲伤来临的时候发挥你的善心。

15)人们乐意接受这种、那种或其他种未经证实的断言,这些毫无根据的断言淹溺了你们古老的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它像海水一样泛滥起来。什么是迷信?这就是。

16)文明是一种回复到常态的能力。它是一种随时如愿返回所需状态的能力。文明可以想要怎么简单就怎么简单,而同时又不失文明。文明可以想要怎么文明就怎么文明,而同时又不失单纯。它不是来势汹汹的东西,它也不会漫无目标,停不下来。文明不是发展演进;它是一种抉择。

17)艺术家气质是一种折磨业余爱好者的疾病。

18)真正成功的科技天才在于使人不再有求于他。只有庸才才拼命要让自己显得不可或缺。

19)邪念似疾病,总在闲暇中袭来;善意如医生,总在匆忙中光顾。

20)认真读童话故事,你会发现有一点贯彻始终——宁静与欢乐的存在是有先决条件的。这个观念既是童话故事的重点,也是道德伦理的核心。……这种了不起的观念乃是所有民间故事的主旨——一切快乐均系于某个简单的道理;所有欢愉都不能超越规定的界限。

21)沉重易得,轻盈难求。

22)罪犯是有创意的艺术家,而侦探则是评论家。

23)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24)爱的意义是爱那些不可爱的;宽恕的意义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信仰的意义是信仰那些不可置信的;希望的意义是当一切看上去毫无希望的时候仍心有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