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中作乐:上海孤岛时期一份 “家常菜单”

 老鄧子 2020-07-08

1938年的申报,有一个小专栏,一个署名叫华英女士的作者,每周写一篇一周菜单,每天两荤两素,不太写做法,就把菜单列出来,这个专栏很完整,出了五年,从上海沦陷申报迁入租界起,到上海申报馆被日军占领被迫迁到汉口止,贯穿了申报在“孤岛时期”的整个过程。  

一星期经济菜单  华英女士1938.10.13 第一期 

衣食住行周刊的编者先生来向我说:“每天为人事所困,常常动脑筋,已苦恼得够了;而每天早上,想今天买甚么东西下饭,既须经济,又要可口,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妥贴,觉得比做一篇文章,更来得困难;大概一般人都有同戚吧。女士曾有十多年主妇的经验,华先生常常在背后称赞您支配饮食,非常得当。因此在‘衣食住行’发刊之初,想请您拟一张一星期的经济餐单以供读者们的采择,如蒙俞允,不胜感激之至。”我受命之下,不敢推却,姑来妄拟一张,八口之家午晚二餐,两荤两素,以每样两碗为度,要是自己上菜场采办的话,六七角钱尽够了。倘有人认为仍不经济,那么无论一荤一素或一荤二素,请自己斟酌增减吧。

 星期一 :荠菜炒肉丝 红烧小鲫鱼 川菜线粉汤 边尖炒菜心  

 星期二:青椒炒肉片 生煎小黄鱼 雪菜豆瓣沙 香干炒芹菜  

 星期三: 面拖蟹 白虾豆腐  绿豆芽 蓬蒿菜  

 星期四: 芹菜牛肉丝 清炖鲜带鱼 红烧洋山薯 金花菜 

 星期五: 油面筋嵌肉 茭白炒虾 香干炒刀豆 雪菜豆腐  

 星期六:淡鱼干烧肉 虾米蛋花汤 油条黄豆芽 葱油萝卜丝   

 星期日: 韭芽肉丝 清炖刀鱼  烤毛豆 炒芹菜  

“一周经济菜单”于1938年10月13日开栏,“华英女士”的真实身份难以考证,但“华先生月入200元”,在当时算是小康之家。

彼时战争已经打响,“物价飞涨”困扰百姓。于是,“华英女士”倡议,“人人都该筷下留情,少夹些菜。你要是筷子如雨点,牙齿如夹剪,那么就是一块钱两块钱的菜,也会像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的。” 

1942年6月14日,“华英女士”写道,“我最初开这菜单的时候,每天两荤两素,六七角的确已够了。谁知时移世变,法币的价值会一天低似一天,物料的价格会一天高似一天,于是现在每天非六七元八九元不办了。”也就是说,四年战争让沪上菜价涨了近10倍!百姓之苦可想而知。  

虽然时局艰辛,但和很多“做人家”的上海主妇一样,“华英女士”总能通过巧思妙想,用不多的花费让生活充满滋味。 

每天六七角钱,要配两荤两素,怎么办?她建议“出三角钱,向鸡鸭铺子买半打鸡鸭翅膀来,加些儿咖喱和洋山芋同煮,可分做日夜两碗!” “虾子无论邵万生三阳都有得买,一角钱买一包,可分作二三次用,面筋每个一铜元,日夜三十个面筋,只须法币一角好了。”她倡导省油运动,“做菜时可以白烧的,就改为白烧,不要加油加酱的红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