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在就心安,可踩着七彩祥云的至尊宝走后,你该如何保护自己

 老友手札 2020-07-08

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在各处听到有人说“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像一个英雄一样,踩着七彩祥云来到我的身边娶我”。虽然周星驰已经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但“星爷”永远在,他塑造的经典也会永远在。

昨天在听一位朋友吐苦水,其实也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就是住建部发布的新通知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然后售房部就每天每天好多人,自己平时忙的脚都不着地,现在房价涨了几倍了。

我心里面那会儿在想呢,这市场也是有趣,每每觉得房价要下跌的时候,就又涨一波。后来聊着聊着就听她说相亲的准男友又因为平时她不主动说话,而和她分开了。我就问她,你之前不是说对他感觉还不错么,为什么不主动点呢。

她说,我只主动联系客户,对于异性从来不主动,我担心主动了会受伤害。

这一听就是因为比较缺乏安全感才这样的,然后就问她,你觉得什么是安全感。

她说,安全感就是我感觉他不会伤害我,安全感就是他主动我才觉得能往下走。

我想她心里想的,应该和当时的紫霞想的一样吧,期望有一个至尊宝能踩着七彩祥云来到她面前,一直主动、一直坚持、一直在,这样自己才有安全感,才愿意和他走下去。

我不知道你是否也这样想,期待有人能一直在,才肯和他/她走下去,我不知道在你看来什么样的状态可以当做有安全感,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待安全感。但我知道你明白安全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毕竟我们都不想被伤害、被欺骗。

而在听到那位朋友说,安全感就是我感觉他不会伤害我的时候,我感觉这种误解应该争辩一下。毕竟,那么多被骗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都觉得骗子是可信的,甚至可以直白的说,大部分的欺骗、伤害就是来自于那些被我们给与信任的人。

如果安全感仅仅就是感觉他不会伤害我,如果安全感仅仅只是感觉,那它是不是也太脆弱了呢。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安全感是指一种确定感,确定自己不会受到伤害。虽然这里也有一个“感”字,但是确定和感觉的含义是非常不同的。

感觉,是感性的,甚至是一种缺乏实际证据支持,仅凭对外貌的观察而取得的判断。心理学上有不少的研究和实验,都显示出我们更倾向于相信“衣着得体”、“长相姣好”的人,而穿的越好、长的越好,会更容易让人相信。

但其实并不是这类人真的就天生真实,而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认为有身份的人不会说谎;在潜意识里我们想要去接近长的好看的人。所以在电影电视里,我们也经常看到导演安排一个长相狰狞,但心地善良的人出现在剧情里,以此来凸显这种反差,增加代入感。

而说实话,新闻中那么多被自家人欺骗故事,也就说明了我们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人不会被骗、有钱不会被骗、人家不在乎这几个钱,这样类似的想法无异于自欺欺人。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安全感不能够建立在这些上面。

确定感,就比较准确了,因为确定不再是单单只有感性的认识,相信至尊宝会来、知道至尊宝会来,更有理性的证据来佐证,知道至尊宝有能力来、有能力来救紫霞出去,也知道自己有不会拖后腿。

这看起来稍微有些复杂,但其实很简单,因为这里面涉及的只有三个方面:

1、对对方的客观认知,经过来往、他人佐证、事件考验、曾经成绩等确定对方是什么样的;

2、对自己的客观认知,明白自己的能力有哪些、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

3、对未来的认知,或者说对可能遭遇风险的预测,并有相应的应对方案。

感觉挺安全不是真安全,知道自己将遭遇什么,知道遭遇之后可以怎么做,并且自己确实能够做到,这才是货真价值的安全感。

你说你在微信中怕被别人骗钱,那你就可以设置延时付款、保留聊天记录、找到投诉平台、找到公安部门关于诈骗的平台等,这样有了万全的措施,被欺骗的风险就降低了,而一旦遇到,也有很大可能追回;

你说你去外地见网友,那就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住处(他人安排恐有风险)、将自己的行踪告知家人朋友、自己主动将约见的地方选在公共场合、提前将报警电话设置快捷拨号、提前观察一下约见地的环境等,在别人的地盘肯定别人更熟悉,所以当选择权在我们手中的时候,我们才有主动权;

之前滴滴顺风车那些遇害案,是否给你提了个醒,让你不再单纯的凭借表面的东西去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是否可信呢?

最终带给我们伤害的是人,我们要判断的是人,最终能帮助我们抵御伤害的,其实只有我们自己。

我是很反对将自己的安全感交给别人来决定的,因为只有自己拥有安全感,自己确实拥有产生安全感的能力,自己才是最大可能安全的。

当然,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状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借助权威部门帮助我们增加安全感也是必要的,比如食药监;借助一些可信的朋友帮我们甄别信息也是必要的;借助一些可靠的信息渠道帮助我们鉴别信息也是必要的。

权威部门我们可以直接取信,朋友协助甄别给我们参考,而可靠真实的其他信息渠道,能够拓展我们对世界、事物、所面对问题的了解。这样,我们的安全感就由不用甄别的、确定安全的东西;足够的关于如何识别、识别后怎么做的知识,这两部分构成。而同时我们也就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识别的能力,不用担心被人忽悠和套路。

这种状态,应该让你更有安全感吧?

想来你也会觉得这样挺好,那我就隆重的将这套构成安全感的系统介绍给你。它包括了:

1、可信池(确定可信的人、事、物、部门);

2、甄别途径(权威渠道、相关行业的朋友);

3、相关信息储备(眼前问题涉及哪些方面、有什么规定要求、有什么限制、自己能做到什么、自己能借助哪些);

4、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反制措施(可借助的官方措施、个人可利用的措施);

5、综合信息后建立的危机预警及处理(我可能会遇到什么、遇到后可以怎么做、可以利用的工具)。

请不要觉得这样做太敏感、疑神疑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很多朋友会将有钱当做有安全感,但钱就像至尊宝一样,只是外物,一旦离开,守护自己的责任还是在自己身上。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