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好,大概就是做好这两个方面

 老友手札 2020-07-08

如果你问我变好需要怎么做,那我想,大概就是做好这两个方面吧。

这两天在回答一些朋友的疑惑的时候,突然被问到,作为咨询师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状态,避免自己不被咨询带来的负面影响的。

相对于平时遇到的“这个问题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他到底怎么了”,这个问题确实鲜少见到。毕竟在很多人的眼里,咨询师只是“聊聊”,聊聊干嘛要收费呢?聊聊又怎么会受到影响呢。

任何行业都有它需要承担的风险,咨询师的话,可以说是高危职业了。虽然咨询的过程常常以交流为表现形式,但咨询师需要能够承担、消化对方抛洒出来的负能量,并且需要有能力在消化的同时,有效的传递给对方一些积极的东西,甚至协助对方去产生正能量。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而有时候在婚姻问题里,还需要有能力接得住双方,甚至囊括父母的负面情绪。

其实这两样都还好,难以应对或者说应对不了的,比如

l 来自躁狂朋友的直接攻击;

l 疑心比较重又对结果期待太高朋友的怀疑诋毁,甚至跟踪报复;

l 情绪极度起伏朋友想要寻死带来的压力;

l 他人各种秘密对咨询师内心生存空间的压迫;

l 咨询过程中出现异性、同性移情,对咨询师人格和底线的不断冲击;

l 他人负面经历藉由共情对咨询师的影响等等。

或者说咨询师需要有能力应对得了这些,才能有最基本的资格做咨询,不然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调整不了,谈何带给别人一些积极的影响。

而这,不是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能够做到的。他来源于这个人对自己内心的雕琢。

这里其实也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判断一个咨询师的水平。当你和一个内心有过深层雕琢的人交流:

l 他不会经常引用他人的话,只会说自己的理解和看到的事实;

l 他不会批判你,只会接纳和尊重;

l 他不会对你有攻击,除非你缺少了最基本的尊重;

l 他不会强迫你什么,会将对自己人生的决定权交还给你;

l 他不会越界,不会主动以任何形式对你干扰、侵犯;

l 他不会特别着急,会让你有充分的思考、经历,而后自己做决定;

l 他不会指点江山,只是轻柔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作为这场交流中的你,我想感受一定还不错吧?

是的,一个咨询师究竟怎么样,你和他聊聊就能感受到。当然,有时候他在忙的时候,可能说话会比较简洁,千万别太介意。

可能你会有一些羡慕,也想知道如何达到这种状态,那其实并不容易,成长是踩着血泪进行的,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你得经历多大的伤,才能笑的这么温柔”。

当然,有疑问就会有答案,如果你对

l 哪些方向能帮助你成为那样的人;

l 怎么做能更好的调整自己,避免被世俗侵扰。

这两个方面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方向吧。

<成长>

我希望你不要被我提到的踩着血泪吓到,从而拒绝成长。我们也不是主动要去经历一些不好的事情。

我想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血泪是我们在剥离过去、家庭、社会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所产生的。因为确实其中一部分跟我们有比较深的联系,所以剥离的时候会有一些痛苦。比如,习惯了逃避、回避的人,有时候面对大多数人都能面对事情时,也会比较辛苦,而这种辛苦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是剥离所必须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成长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两个字,而是由识别当下种种不利为开始,由剥去过去种种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污泥、尽可能的圆润自己后又追求更高自我状态为过程,以不断重复这种开始和过程,并没有最终结果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希望你能够明白的是,在这里的“没有最终结果”是指我们不可能在一辈子的时间内解决完所有问题,也不存在一个最终高度。问题、目标和成长都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当你选择成长的时候,请把它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而在这时候,具体要怎么做,要面对什么就非常清晰了。

识别

在这里我们要识别的是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但这里的识别标准不是社会标准或者我们自己觉得,而是从事实层面来说,确实正在对我们和对我们过好现在有负面影响。

比如拿运动来说,适度锻炼是有帮助的,但如果运动上瘾那就很容易影响身心健康。这时候的运动,不应以常规的运动挺好来当做一个利于我们的因素,而是根据我们现在的实际状况和需求,以及它正在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来判断。

这些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可能是来源于父母、原生家庭、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行为、周遭的环境、我们自己的性格等很多方面。

当然,有些可能你已经意识到了,或者你的一些朋友也提出来了,所以如果你在评估了这些已知待改变项后,觉得可以先提上日程,那可以直接由这些开始进行改变;如果你觉得需要再深入一些,就可以从我们刚提到的方面里找找有哪些正在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呢,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这些因素来源于哪儿,我们现在只是识别,不要贪心。

剥去污泥

剥去的过程其实从字面来说是很简单的,要么改变、要么替换、要么放下、要么和解,要么互相成就。而在事实上,这确实并不容易。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是有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

在这里希望你能够搞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你能做什么”。比如如果一些影响因素来自于原生家庭,这对一些朋友来说,就好像是在告诉他们要改变原生家庭,但这个目标基本上靠我们自己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这时候我们能做的是远离、弱化这些影响,然后才能去改变我们自己身上被影响的方面。

所以剥去污泥,始终剥去的都是我们自己身上的、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我们能做到的。

而在实践改变、替换或者其他的时候,也需要坚持这个原则,不能把目标定的太高,一定是要自己能够实现的。

追求更好自我

这一点就相对来说要好理解很多了。毕竟,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要变得更好,无非就是看书学习、提高阅历、提高能力、多反思多总结、改变缺点发扬优点、接纳放下之类的。

但在这里也还是有一个很容易误解的方面,就是我们有时候在追求的更好自我,是一种他人眼中、社会眼中的更好,那未必是我们期待和想要成为的,甚至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但那个更好的自己,只能是在真实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对了,如果当前的你还不是一个比较真实的自我,还是被很多东西束缚的话,那一定要好好剥去污泥,形成一个真实的自我。

当然了,还有另外要特别提醒的是,接受现在的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接受自己的过往、接受自己的曾经,是改变的基础和开始。改变如果是建立在排斥、否认、拒绝的基础上,那会非常辛苦。

<调整>

调整和自我放松,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为网络上充斥了非常多的关于如何放松和放松方法的文章。

是的,放松有非常多的方法,包括冥想、渐进肌肉放松、深呼吸放松、运动这些常规放松;还有唱歌、看电影看电视、倾诉、吼叫、喝酒等这些娱乐发泄式的放松。当然,还有睡眠这个自然放松。

在这里我们就不过多涉及这些每个人都知道的东西,但还是要特别强调的是:

l 放松需要养成习惯;

l 放松只是调节压力,而个人成长能避开压力;

l 如果产生压力的方面太多,单单放松是不够的;

l 放松和成长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只倾向于某个方面。

当然,在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些作为心理咨询师关于调整的个人做法。

坚守界限

其实说的直白点,我们的烦恼一部分是来自于我们控制不了却又想要去控制,一部分来自于改变不了我们想要去改变,一部分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否定和排斥。

比如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想要去影响和控制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比如我们想要别人变成我们期待的,就强势干预对方的人生。可最终你会发现,这些事情都是你能力范围外的,无论最终你是一个好的初衷或者其他,做本来就做不到的事情,带来的就只是无尽的压力、失控、焦虑、自卑、哀伤。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并不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也不会想着去控制和干预别人的人生,我们的所有注意力就只是放在我能做到的事情上,并且不断重复的去完成。

而坚守界限,其实就是:

l 活在我们能做到的范围内;

l 做好我们能做且该到的;

l 不去操心我们做不到的。

这听起来是有一些自私,对吧?但你有没有想过,别人并不会因为讨厌你而难过一辈子,可你会因为觉得被人讨厌而难过一辈子。所以,稍微自私点,也能稍微快乐点。而只有你时常快乐,才能带给周围重要的人一些积极影响,不是么?

转换身份

生活中有很多身份,父亲、母亲、亲人、朋友、导师、敌人等等,在我们处于某种身份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的做着身份所要求的事情,并且遵守一些与身份相关的约束。

像医生、警察一样,心理咨询师其实也只是一个身份。当他在工作中,他是心理咨询师,而当他从工作中走出来了,他就只是他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陷入一个身份不能自拔,甚至将一些东西带到普通生活中,影响了日常生活。

就以一些心理咨询师来说,在工作的时候,确实是需要一些分析的,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见到一个人就进行分析,那是非常让人讨厌的。就比如小罗伯特唐尼演的福尔摩斯在见华生女朋友的时候进行的分析,换来的只是被泼了一杯水。在当时的状态下,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普通人之间的闲谈。

况且,有一些身份对我们来说本来就是一种压力。所以,当我们结束一些东西之后,就需要从当时的身份中自我解脱,回归最基本的普通人的身份,回归现实生活,去做好一个普通的自己。

而在最后我还是想再提一下,放松只是应对压力,而足够的成长能帮我们过滤、甚至避开压力。两者各有作用,又相辅相成。

但我想,看了文章之后,你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法和调节方法,而如果还是觉得没多少头绪,那还有很多途径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些。加油。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