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雩文艺】作者:赵家镛​《古代诗歌的意与形》总第602期④2020年第172期④

 赣雩文艺 2020-07-08

让阅读得到升华!

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欢迎广告投放和热心赞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古代诗歌的意与形

作者:赵家镛(遵义市南白中学)

诗歌自产生以来就自然有了应时、摹景、叙事、状物、言志、悦人、传文、存世、教化等功能。历来为人们与官府所重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征,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一种文化符号,通过民间、文人及官府的代代努力,口口相传,文字记载,阅读、背诵、阐释,继承发扬创新发展,如长江黄河,奔腾不息。

存在即合理。《诗经》是经典,古诗十九首是经典,唐诗宋词元曲是经典。新诗《再别康桥》《雨巷》也是经典。目前,有些人喜欢近体诗,却有点排斥古风和新诗。说古风韵律不协,新诗太朦胧,无规律可循。其实,“诗言志”,写诗注重意与形的统一,立意高远,意境开阔,意象生动,技巧娴熟,语言独特,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亦可创作出经典之作来。但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诗歌,更不能用格律诗的校验方法来评价像格律诗的诗。

请看下面的例子:


阆山歌
唐·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这首诗有七律的架式,出律太多吧,杜甫懂律,不拘泥于律。律诗的规律那是后人总结,逐步完善的!

再看这首诗:


姜楚公画角鹰歌
唐.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杜甫这首诗仍然有七律的架式,律诗用字除规则重复外,一般忌重字,但这首诗鹰字重复2次,真字重复1次,画字重复1次。

两首诗都有个特点,平仄不规则。但别忘了,两首的标题末都有一个歌字,那就是古代的歌行体,平仄有,但无规律。押韵亦自由。如第一首的韵脚是碧、石、敌、壁。押仄声韵。首句白按旧韵,借旁韵,韵尾同,亦算押韵。这首诗是杜甫清明时节在阆中参加祭祖祭亡友活动时所写,生动描述了灵山绝胜的美景和神秘气息,表达对阆山风景的赞美,如赞美阆中的山“已觉气与嵩华敌”“江动将崩未崩石”,极写这里山水的气势。此诗还表达了久经漂泊、仕途失意后希望能获得暂时憩息的心情,也含有超然于世的色彩,还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中原格斗且未归”,心系中原,难以忘怀。

杜甫的《姜楚公画角鹰歌》押韵就更自由了,且中途换韵。前五句的韵脚是角、朔、学;后四句的韵韵是传、天。杜甫这首诗写于左绵,代指绵州。主要突出姜楚公画角鹰画技的高超,所画鹰之生动逼真,呼之欲出。通过四个角度来表现姜公画技之高。一是通过看画人担心鹰飞走的角度,“观者贪愁掣臂飞”,二是通过其他画师想学但学不到的角度,“画师不是无人学”,三是通过与真鹰作比较,感觉真鹰反而不如画上鹰的角度,“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四是通过燕雀见之会害怕的角度,“梁间燕雀休惊怕”,活灵活现,结尾一句“亦未抟空上九天”,以虚衬实,气势磅礴。

从这两首诗来看,诗主要是达意抒情,技巧很重要,平仄形式次之。要允许作者自由表达,不要一看到七律的样子,就用七律的规则去衡量,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弄得很多人怕写不敢写了。


风花
     宋·杨万里
海棠桃李雨中空,更着清明两日风。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风似病癫无藉在,花如中酒不惺松。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身行楚峤远更远,家寄秦淮东复东。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道是残红不足惜,后来并红。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诗人,一生写了2万8千多首诗,流传至今的有4200多首。他的《风花》如用格律诗的格式来校验,多有不规范之处。一是颈联第一句“身行楚峤远更远”,五个仄声挨在一起,韵律不谐,第二句“寄”“复”孤仄;二是尾联第二句“来”字孤平;三是重字,“风”重复1次,“残红”重复1次;四是颔联中“似”与“如”意义相近,叫合掌。杨万里作为宋代懂格律,有成就的诗人,这些问题可能是疏忽大意,也可能是不想以词害意。这首诗由前两联着力写风与花,转入写伤己与思家,由花及人,尾联写忧世蓄势,诗意起伏,富有张力。颈联用拟人手法,把风肆意狂吹和被风吹过之后花的状态描摹出来了,十分感人。我们常说“知人论世”,才能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

据记载,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当时诗人受排挤调任淮西江东转运副使,从建康外出巡察民情,真是有感而发,就瑕不掩玉了。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天,从地方诗社、诗联到中华诗词学会、纸刊、微刊,都主张古诗、新诗相互学习、借鉴,尽量走向和谐发展。再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网络发达,人们交流快捷方便,相信通过各位诗歌作者的努力,“盛世出经典”的文学现象应会出现!

作者简介

赵家镛,男,汉族,1957年生,遵义市红花岗区人,在职研究生,系贵州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遵义市南白中学返聘上高三语文。民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任南中知联会会长,南江诗社社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著有格律诗2000多首,在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600多首。出版有文集1部,诗集3部,新诗集《追梦踏韵》已编成。

(图文供稿:赵家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