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想“逆战”:模块化创新能否复兴moto

 壹观察 2020-07-08
“ 壹观察 
可以订阅哦


/壹观察  宿艺

印象中的杨元庆从来没有这么“锋利”过。

96日,北京798工厂,联想召开了Moto Z模块化手机发布会。对于moto来说,这是其在中国市场“最酷”的一款手机产品,而对于杨元庆来说,则是希望moto可以完成一次“逆战”。

“我们的Moto Z 酷不酷?”杨元庆站在发布会台中央向全场呐喊,更像是一场热血沸腾似的宣战。“一向稳重的元庆终于High了”,现场有媒体记者点评称。

摩托罗拉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科技公司,也是中国80年代首批科技公司的“典范”,与大多数联想初期创业者一样,杨元庆也是Moto手机用户,并对moto这个品牌有着深厚情结。

因此当联想决定在全球手机市场发力之时,义无反顾地从Google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杨元庆说的“花费了不少银子”,实际上是29亿美元。而在此之后,“moto会不会在联想手中黯淡下来?”已成为业内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杨元庆终于迎来了机会,筹码就是Moto Z。“有人担心我们会不会浪费了这个响亮的品牌,摒弃它?会不会让它的创新之光黯淡?会不会因为短期的财务损失而收缩?”杨元庆大声回应:“不会!绝对不会!一如我们让ThinkPad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成为无可争议的笔记本之王,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看到moto的复兴之路,重回巅峰!”

传说中的“杨元庆项目”

从今年3月底联想誓师大会上相关消息传出,到Lenovo Tech World亮相,再到中国市场发布,联想为Moto Z预热时间长达半年,足见其重视程度。

而实际上, Moto Z是联想目前级别最高的项目,甚至被内部人士称之为“杨元庆项目”。

据杨元庆透露,两年前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不久之后,他本人曾经到位于芝加哥的moto总部实验室第一次参观,当时就看到了Moto Z的设计雏形,甚至“模块之间还是晃悠的”。但当JBL扬声器模块一演示,杨元庆和现场联想高官们眼睛就开始发亮了,“根本和其他手机都不在一个维度上,这是专业的音响,十分震撼,当时我就说,一定要把这样的好产品带到市场上来”,杨元庆至今对与Moto Z的首次见面印象深刻。

在之后两年时间中,moto团队几乎跑遍了全球供应链,希望打造最好的手机和硬件模块。“杨元庆项目的要求有三:一是手机本身必须是最好的手机,可以与任何旗舰去比较,无论是设计、性能还是功能;二是连接要更容易、平滑和稳定,支持硬件模块热插拔;三是每个模块都是精品,都要是好品牌,功能要强大、完善”。联想相关人员对《壹观察》透露。

 

于是,就有了全球最薄的精品旗舰智能手机Moto Z,以及与之搭配的智能模块:“摩眼”—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摩音”—JBL扬声器模块、“摩影”—专业级投影效果模块、“摩电”—电池模块(可为手机增加18小时额外续航,同时支持无线充电)、“摩范”—背壳模块(采用原木、真皮等特殊材质,定制私人风格)。

用模块化破局:构建创新硬件生态平台

在摩尔定律失效后,全球智能手机正在陷入硬件+软件+应用的同质化困惑期。


但作为提供人类首次登陆月球通讯设备的moto,骨子里其实就是“不安分”的基因。无论是1983年定义世界上第一款手机的DynaTAC8000X1998年定义超便携手机的V998,还是2004年定义超轻薄手机的razar V3,以及今天的MotoZ,都是这种创新血脉的延续。

moto设计人员发现,用户对手机的外观追求越来越轻薄,手感好,易便携;同时又希望作为自己几乎全天携带的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这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比如受机身体积限制,智能手机不可能塞进像微单一样的大光圈可变焦摄像头,也不可能装入音效超强的扬声器模块和音腔设计。

因此,针对用户不同类型的需求,在提供一流旗舰智能手机的同时,通过Moto Z系列内嵌的智能硬件扩展处理器(MPU)以及机身所带的16Moto Smart Surface(摩磁触点),给用户更多智能硬件模块搭配选择,同时向其他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全新智能硬件开发平台,将成为Moto未来要搭建的创新硬件共赢生态体系。

杨元庆对此表示,Moto Mods这些接口都比较开放,所以实际上不仅哈苏,索尼这些都可以做这些智能硬件模块,当然前提是Moto Z的销量上去了,用户需求量上来了,自然会有很多企业主动来做,这个道理跟做APP市场一样。

moto的复兴之路

moto从不缺乏好的设计与产品能力,要实现“重回巅峰”的复兴之路,必须全面提升品牌和渠道能力,让整体能力更为均衡,也就是联想今年强调的“产品、品牌、渠道”三箭齐发战略。

在品牌方面,杨元庆认为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要花钱做品牌本身;二是要通过市场活动,市场营销把它卖好,这两点缺一不可。

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峰则表示,moto市场推广方面会比ZUK系列拓展更快一些。比如在线下推广,Moto Z会像ZUK一样去投影院,而且覆盖度、广度和时间度更长。在机场的大牌、商圈的大牌也会投放Moto Z。不过,联想并没有学习华为、OPPOvivo和小米邀请明星做代言人。

在渠道方面,杨元庆承认“过去走过一段弯路”,而成功的公司一定是用不同的策略,少量的产品模式,把三个渠道全部都经营好。因此接下来联想在线上渠道会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包括自身官网的投入,线下则加强与连锁渠道合作,而在欠发达地区则更多借力联想专卖店,建立起类似于OPPOvivo的模式,更好的把握渠道平衡与建设。

PC时代,联想曾通过“蛇吞象”完成IBMPC业务收购,带领ThinkPad起死回生,时至今日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PC企业。而在智能手机时代,经过两年多时间不断磨砺,联想对moto的产品、品牌和渠道战略已经日渐清晰。

可以说,通过对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收购,联想一步打通全球智能手机布局能力,并拥有了中国企业往往并不擅长的国际优质品牌资产。只不过,联想这个“老中医”要实现moto品牌复兴,面临竞争更为惨烈的红海手机市场。因此此次Moto Z模块化手机的发布,已是杨元庆手中最重要的一块砝码。

而接下来的半年时间,Moto Z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或成为模块化手机这个创新方向,能否撬动智能手机产业同质化窘境的关键时间点。

《壹观察》已入驻媒体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