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讽刺人只服杜甫,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至今被人当作是夸奖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中国的诗更是不得了,有各种用途,其中有一种用途叫讽刺。讽刺诗作为古诗的一种特殊题材,或诙谐幽默,或辛辣激烈,常常夸张荒诞,却又十分有趣。它就像一把匕首,能刺进人的心脏,读来令被讽刺者头上冒汗,心里冒烟。讽刺诗又往往是口语化的,大诗人作得,老百姓也作得,不分场合和地点,都能吟上一首。

说起讽刺诗的历史,估计要从诗经开始算,诗经中经典讽刺诗《相鼠》中那句“相鼠有皮,人则无仪”至今读来,仍让人觉得犀利无比。到了唐代杜牧手上,一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令贵妃汗颜。而杜荀鹤的一句”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更是十分讽刺地道出了养蚕人的艰辛。而到了宋代,林升的那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更是令当朝者痛心疾首。这些讽刺诗,都入木三分,堪称经典。但论起讽刺诗之最,小编却只服杜甫,他的那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至今仍被人当作是夸奖他人之作。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761年,诗中的花卿就是唐朝武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他居功自傲,目无朝廷,不但用天子才能用的音乐规制,在军队里也放纵士兵胡作非为,这令当时杜甫十分憎恶,于是作了这首诗来讽刺他。诗的大意是:在这锦城里,管乐之声悠扬响起,没日没夜,这悠扬的音乐声一半飘荡入了云端,一半荡漾在江风里。仔细听来,这么美妙的音乐,应该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听到吧,我们这些人间的百姓,又能听到几回呢?

这首诗明如白话,诗的前两句,从正面描写城中音乐之声。一句“日纷纷”讲乐声响个不停表现出来了,在这里还看不到诗人的情感。而一句“半入江风半入云”,则是对音乐的正面描写了,音乐声能半入江风半入云,可见乐声之大,乐声之悠扬。这两句,十分精练地对乐声作了描述,如果只看到这,算是一首上佳的讼扬作。

第二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作,不少人读到这,都觉得是形容人声音美妙之作,还经常拿来称赞他人。一首讽刺诗,能被后世误会千年,估计也只杜甫能做到了。这句诗中,杜甫用十分夸张地手法,表达了自己听到乐声的感受。诗句中的“天上”其实是指天子音乐,天子音乐怎么能随便听到呢?这其中满满地都是杜甫的讽刺和不满。

这首讽刺诗,怒而不张,讽而不辣,含蓄中有深意,可谓绵里藏针,可谓史上最高明的讽刺诗,骂人都不露痕迹。对于杜甫这首讽刺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