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词将梦醒后的失落感诠释到极致,让人嗟叹,感伤千年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笔下不可或缺的话题,多少黯然神伤,多少离愁别苦都牵动着人们的心。记得那句歌词,“有那一字曾辗转于悠悠之口,被摩挲得抵死温柔”,想来无非是那“爱”字。的确如此,多少美人为此白了头发,多少英雄因此难过情关。并非是英雄只看美人,实则是英雄难过感情关。拿诗人词人来说,有感情牵绊的也大有人在。崔护那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尽了多少邂逅过后的物是人非;纳兰性德的那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时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在亡妻走后,在多少个难寐的夜而痛不欲生;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虽说很多人说他用情不专,但想来他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份难忘的记忆吧。

元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感动了多少有情人,又是怎样的经历才会有这痛彻心扉的领悟。就连苏轼都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后悔莫及,当想起她时,只看见荒野中孤零零的墓碑。总之,不论你是王孙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你是沙场元帅还是清廉文官,总有一个人让你难忘,总有一份刻骨的经历让你一夜蜕变。本期我们要介绍的这位词人,是一位唐末著名词人,虽然比起宋词名家苏轼、辛弃疾等人,韦庄的名气略逊一筹,但是他作为“花间词”的主要作家,还是对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本期这首词所描述的是他于梦中看见那个心爱的人,但是醒来后一切成空。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下,他当时是用怎样的心情写下了那首词。

《女冠子·昨夜夜半》

唐末-韦庄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依旧是熟悉的夜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再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我们这一次说了很多话,以填补之前的遗憾。突然间, 看向你的脸,我怔住了。你微笑的模样还是见么迷人,看起来还是那么漂亮可爱。还是像桃花一样,多情又迷人。只是那桃花依旧笑着春风,就好比你我,此时不见。你羞涩地轻轻低下的脸颊,更显得娇柔可人。眉毛弯弯如月亮,最是那抹不胜凉风的娇羞。渐渐地,你看起来多了几分缥缈之感,多希望这不是梦,但你精致的面容渐渐的变得朦胧,若隐若现。我知道,你要离开了。即便如此,你看上去还是和以往那样温柔、欢喜。走的时候又一次次的回头,显得很不舍。其实我也一样,只是我的呼唤留不住你。看着你的身影渐行渐远。

当我醒来的时候,依然是深夜,我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梦,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梦中重逢的愉悦都被醒来的风寒悄悄吹散。身边再无一人,残影寂寥。自己的孑然一身也没有多轻松,想到这总是觉得无尽的哀愁将我淹没,我最爱的人,如今你又在哪里。

这首词的基调很容易猜测,就是一个身在外地的人想念自己的心上人。时常在梦里与她相见。梦里再见她的容颜,难掩相聚的高兴,但醒来后,只有长夜茫茫的怅然。第一、二句“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交代了全词的起因,同时为下文铺垫,“夜半”两个字读完,给人一种浓浓的静谧之感,但安静的背后,却是思念的满溢。“梦见”二字则进一步推动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念之情,也能读出一种心酸之感。两句结合,在半睡半醒的浑浑噩噩中,作者如愿以偿见到了心爱的人。即使在梦里,他也依旧开心,体现了作者的用情至深。

第三句只有“语多时”三个字,在梦里,作者是不知道时间的流逝的,他大概与爱人说了很多吧,就像一辈子都爱不完的心情一样。这里的“多”字,作者实际上并没有觉得说的有太多。或者对他来说,没有多少的区别,只有说不完的话语补偿不尽的思念。第四句“依旧桃花面”,表面是写爱人面容姣好,但我们不知道他们分开了多长时间,作者只记得她从前的样子,就像桃花一样天真烂漫。但此处的桃花也颇有一种物是人非,时间更迭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往事不可追的无奈之情。就像前面说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与崔护不同,崔护只是偶然遇到一位姑娘,谈吐很投缘,相约明年而已。但作者不同,作者是对爱人有着深沉的决心的。这使得他无论走到哪里,心都在她那里。所以,虽然同样优美,但比较之下,崔护难眠落了下乘。当然了,遇到的事情程度不同,写出的感情自然不一样。也许崔护只是觉得有些惋惜罢了。

第五句“频低柳叶眉”,写出了心上人的娇羞,就像初见她一样。她还是那么美丽柔弱,她总是容易害羞,但她低头的时候,眉毛还是那么美丽,美的就像就像天上的月亮,那弯弯的娇俏感,也像极了月牙。此处表达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更是说明他的心意。作者珍惜与她的每一分每一秒,所以不放过任何细节。想看看她的样子,才会明白她最近怎么样了。是无恙还是憔悴,画面感很强,就像一个漂亮害羞的女子在低着头,爱她的情郎在面前含情脉脉的看着她。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即便是梦,也是很美,即便是夜寒,他也并不孤单。

第六句“半羞还半喜”,情人间的相逢总是充满缅怀与欢喜的,两个“半”字,却与结尾相呼应,温馨终究不在了,体现了那份重逢的残缺感,两个“半”字层层推进,一点点揭开残酷的真相。感怀之下,让读者为作者心疼。只是当时的他却在梦里,茫然不知。体现一种她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遥远之感。失落之意,至此已然是扑面而来。第七句“欲去又依依”,好梦终究会醒,再美好也都会过去。终于,梦里的他们迎来了分离的时刻。心上人她频频回头,唯恐作者照顾不好自己,关切的心情,任谁都能读出。

作者只能看着她逐渐消散的背影怅然若失,他知道留不住,就像当初一样。最后两句“觉来知是梦,不胜悲”,一切终于揭晓了,原来只是梦而已。作者所有的缅怀与开心,温暖全部消失不见。等待他的只有残忍,他一言不发,听着外面寒虫的窸窣声,风声。看着那明亮的月光,射进来的光却是寒光。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场空而已。作者大概无数次遇到这种情形,所以,只有浓浓的惆怅。他的心早已麻木,从她走的那一刻起,他成天伤心,如今想是心死了。但偶尔的酸痒,也是对她的成全。

总之,这首词是我读过的关于梦,最美的词,也是最伤感的词。这种看法,你们同意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