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那么多经典作品没入课本,为何这篇似小儿科的却入初中课本?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2012年对莫言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诺贝尔奖的到来给这个在文坛深耕多年的作家带来了惊喜。一时间,各大书店里莫言的书被抢购一空。

但当人们认真研读起这位大作家的文字时,却发现要么读不懂、要么太俗,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于是有人甚至开始怀疑诺贝尔奖的评奖标准。毕竟国内作家里除了莫言,还有写出了《活着》的余华、写出了《白夜》的贾平凹等人,这两位的作品比起莫言的《蛙》、《红高粱家族》似乎更让人能接受。

一边是读者的质疑声,一边却是文坛大佬们的种种夸赞。一次茅盾文学奖都没拿过的余华说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龙应台直言“我不如他”,老前辈王蒙称:“看到他的文章,我承认我老了”。从这些名家的评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心中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

然而又有人认为,其实评价一个作家水平如何还有一个更好的标准:是否能入选中、小学课本。没错!从唐诗、宋词到现代诗、散文,最经典的作品似乎都被咱们收进了课本里。不说李白、杜甫,就说现代文坛泰斗鲁迅先生,巅峰时期曾有31篇课文入选课本,这是先生实力的最好证明,对我们来说鲁迅是否拿过诺贝尔奖已经不重要了。

而对于莫言,从他刚得诺贝尔奖开始,就有不少人曾表示他的作品只能在小范围内流行,很难入选课本。可惜这话还是说得太早了,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就收录了莫言的一篇妙文,实力打脸了这些人。本期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介绍这篇小说。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从节选部分来看,大家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没错!这段节选内容怎么看都像是中学时,咱们写的流水账作文。事实上,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它确实很像当年我们编的你小故事。小说发生的地点是1967年冬天,内容是:一个很穷的家庭里,一位坚强的母亲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上街卖大白菜,结果遇上了一个乱择菜叶子的大妈,儿子于是在算钱时故意多收了一毛。最后回到家后,虽穷却有骨气的母亲伤心地表示儿子让自己丢了脸。

以上节选的部分就是文章最后几段。从结构上来看,这篇小说并不复杂,甚至有些小儿科,人物也只有母亲、我、买菜大妈3个,但他对人物形容的塑造却是成功的。从细节的描写上来看,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也是没错的。但说实话,它不但无法与鲁迅入选课本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等作品相比,就是和莫言自己我多篇经典比,也不算是很出色的,那么这篇《卖白菜》为何能入选?

首先选这篇课文,肯定是出于让更多学生认识和了解莫言的目的,虽然莫言的其它作品从内容上并不适合孩子们读,但让孩子们从小认识这位作者,他们长大后自然会去品读莫言其它作品。其次,选这篇不选其它的,肯定是出于字数的考虑,《卖白菜》一共不到3000字,从篇幅来看是适合入选的。不过目前莫言的小说还没有在人教版等其它课本中大量普及,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