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历代王朝都笃信“天命”说,非常忌讳在庄严的场合说“完”、“死”、“亡”、“灭”等字眼,尤其是在王朝末年、国运衰微之际,更是尤其敏感。这虽然是一种迷信心理,不过从史实来看,确实有个别王朝在出现这种情况后没多久,便迎来帝国的覆亡,比如清朝。这件“怪事”,要从宣统帝溥仪的登基典礼说起。 慈禧太后临终前,指定溥仪接任皇帝 1908年底,光绪帝病入膏肓,而慈禧太后的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两人眼瞅着都时日无多,没几天的活头。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着日益加剧的内忧外患,一旦皇帝驾崩,皇室应该择立长君,唯此方能保障帝国不发生大的变故。可不知道太后是被烧坏了脑子,还是私心作祟,竟然把光绪帝年仅三岁的侄儿溥仪(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接入宫中抚养,指定其为“接班人”。 消息传到醇亲王府后,溥仪的祖母刘佳氏(光绪帝庶母,载沣生母)因为担心孙儿会步光绪帝后尘,竟然担心的昏厥过去,而尚是幼童的溥仪也不肯跟内监回宫,对他们连哭带打。然而太后的懿旨大如天,载沣没办法拒绝,只好硬着心肠,让乳母抱着溥仪一起进宫。当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命令溥仪承继大统,并由载沣出任监国摄政王。次日,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一个旧时代就此终结。 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渐,太皇太后命教养宫内。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时年三岁。《清史稿·本纪二十五·宣统皇帝本纪》。 外国人实拍光绪帝出殡场面 两天时间里连丧皇帝、太后,让整个朝廷乱成一锅粥,当时光绪帝的灵柩停在乾清宫,慈禧太后的灵柩则停在皇极殿,两丧并举的局面让年仅三岁的小皇帝穿梭于两地之间,在恐怖阴森、哀声丧气的环境下哭祭,没多久便让他惊恐万分,吵闹着要回家。 丧事结束后,小皇帝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隆重举行,时在当年的12月2日。侍读学士、国史馆总纂恽毓鼎曾在晚清宫廷担任史官长达19年时间,并将这段期间的大事小情,全部记载于一本名为《澄斋日记》书中,而该书中对溥仪登基时的情景有过细致的描述,可信度极高。 《澄斋日记》中载有溥仪登基的详情 根据恽毓鼎的描述,皇帝的登基仪式步骤繁琐、时间漫长,新君首先要在中和殿接受内务府大臣和侍卫们的叩拜,紧接着便要移驾太和殿,去接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还要宣布改元、大赦、册封等事宜,全程下来需要大半天时间。 由于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出奇的冷,但是文武百官的跪拜却是没完没了,幼童溥仪哪里见过这架势,半因恐惧半因难受,在御座上没安生多一会儿,便哭闹不停,吵着要母亲、要回家,原本庄严肃穆的场面,立时变得尴尬无比。载沣见状赶紧把小皇帝重新抱回御座,然后半跪在他的身边,以防止他重新溜下来。 上啼哭索母,声甚厉...监国抱上步行,自殿后门入,升宝座,上啼哭不肯就座。监国一足立脚踏上,一腿跪宝座上 ,扶上立于座上。四服事太监在旁慰劝,上哭不止,言欲回家,不愿在此。见《澄斋日记》。 溥仪在登基典礼上哭闹不停,令场面很尴尬 可对于父亲的哄劝,小皇帝根本不配合,依然在御座上大哭大闹。载沣无奈,没等到仪式结束,便让内侍将溥仪带回宫,并且说:“完了,你们回去吧。”(“拜跪未毕,侍阉即负之而去,且云‘完了,回去罢。’”引文同上。)不过按照溥仪在回忆录中的说法,载沣当时说的是“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见《我的前半生·登极与退位》)。 然而不管恽毓鼎、溥仪的记载孰是孰非,也不管载沣说的是“完了”还是“快完了”,但在登基大典上能说出如此不吉利、大不祥的话,也难怪会引起百官们的窃窃私语,认为摄政王是在诅咒大清的国运。果不其然,载沣情急之中所犯的“无心之失”,最终竟然一语成谶。 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清朝正式灭亡 就在溥仪登基两年多后,武昌首义爆发,国内各省份纷纷响应,宣布脱离跟清廷的关系。1912年2月12日,面对着无力回天的局面和袁项城的威逼,隆裕太后以溥仪的名义颁布退位诏,正式宣告立国近三百年的清朝灭亡。此时,距溥仪登基只有4个年头。 史料来源:《清史稿》、《澄斋日记》、《我的前半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