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陈峰||大堤长歌 ——为千年范公堤而作

 新时代文学 2020-07-09

大堤长歌

——为千年范公堤而作

文/陈峰

这是996年前的沧桑往事。今日车马欢腾的黄海边的大平原,昔日,却是海潮的肆掠之地。尽管大自然的斗转星移,已经让醉汉一般的海魔往东不断退缩,再退缩,然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毕竟只能在乡亲们口口相传的传说中。

弱不禁风的旧海堤,矮小得犹如一个孱弱的老人,实在不堪无情潮灾的浸淫;初见繁荣的若干盐场,如同苏北大地上的民生火炬,也渐渐经受不住巨潮的袭击,即便艰难地亮闪着,似乎转眼间就会熄灭,盐场重镇的辉煌,就像一座虚拟的大厦,随时可能轰然倒塌。一望无际的农田、民宅,成年累月地被压抑在咸苦的海水中,成群结队、扶老携幼的嚎啕着的百姓,面对自然巨兽的狞笑而心如刀绞、声嘶力竭。数以千计的灾民再也忍受不了他们脆弱的桑梓之地了,携妻挈子,逃难去!

一个人气宇轩昂的后生,在这灾难中站直了身子!他,是一个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的苦孩子,一个刚正不阿、风华正茂的诗人,一个初出茅庐、志存高远的盐官。——他,就是范仲淹。这一年,是宋仁宗元年,公元1023年。

到任泰州西溪(今东台)盐仓监这一年,他30岁。而这而立之年的修堤抉择,奠定了后来位居北宋宰相、传扬忧乐理念的根基。尽管他在诗中曾经表达过“谁言西溪小,西溪出大才”的豪情,但是,一篇《上张右丞书》里面,心直口快的他,还是道出了内心的彷徨。初到西溪时,他也是一脸茫然,西溪之小,何以作为?何须作为?

一幕幕惨象惊醒了他,做官与做人,该恪守怎样的道义!为官不为民,何以为官?治盐不治水,枉自为人!一条梦境中的横亘在苏北人命运中的大堤,在命运的另一头等待着他,从旧到新,从短到长,从空虚颓朽到固若金汤,范仲淹在修堤的同时,也在修葺着自己的为官修为,自己的人格精神。

千年大堤,咏唱着难能可贵的责任与担当。明知难以为而为之,修筑范公堤,挑战着范仲淹的能力极限。盐官这样七品之下的小官,并非主管地方行政的“一把手”,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范仲淹能够挑战这样的“份外之事”,确实需要博大的爱民胸怀。作为盐官,他完全可以置修堤之事于不顾,做他的管盐小官,把工作重点放在收齐上交国库的盐税上,然后凭着良心管好盐场的运营、盐具的齐整、盐品的贩卖,帮助百姓提供一些必要的盐讯就行了。至于大堤的修筑,其实也是可以敷衍过去的事情。与盐官有关吧?有关,涉及到盐场的生存与发展,盐民的收入与幸福;但也可以推得一干二净,属于交通部门、水利部门、民政部门……如此种种托词。总不至于让我一个“盐老大”去修堤防灾?但是,在当时综合治理体系还不健全的大宋,范仲淹没有学着张三李四推诿扯皮。他的信念是——事既关己,一马当先!于是他主动请缨,挑起修筑捍海堤的千斤重担,这同时意味着,他将自己融入了一条情感的大河,拿今天的话说——心系民生。

千年大堤,大写了一代先贤的情怀与道义。借力成事,协力通达。在周密调研、反复思考的基础上,他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求助自己的顶头上司——江淮发运使张纶。张伦是爱民之人、惜才之人。二人很快地就形成了建设性团队的组合,合力攻关,诸事顺当。范仲淹也得到了泰州兴化县令的职位,可以放开手脚全面主持修堤大业,名正言顺,无可厚非。即便这样,他们的善举还是被一再质疑、推迟,相关“提案”在同僚中得到了怪异的反对票,言下之意——张、范醉翁之意不在堤,在乎的是以堤谋名,以堤谋私。这对于而立之年满腹赤诚、满腔热血的范仲淹,该是何等的羞辱。哎,自古以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隐忍,执着,为的是一份不舍不弃的信念。几经周折,修筑海堤的浩大工程终于如期启动了。想不到,天公偏不作美,1024年,暴风骤雪击碎了范仲淹组织四万民夫修筑大堤的梦想。汹涌的海潮不但让修筑进度缓之又缓,竟然还肆掠地夺走了数百名筑堤士兵、民夫的生命。这样巨大的工程事故,无疑成了反对派的“夺命神器”,他们四面发布谣言,夸大死伤人数,历数修堤的弊端种种。消息竟然传到京城,越描越黑,张、范跳进黄海也洗不清,引得漫天的质疑和攻击。真个是,不做事的永远不会犯错,做了事的什么都得担着。半拉子工程的捍海大堤,成了范仲淹心中深深的痛。

又一个人的出现,给了范仲淹极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新任淮南转运使胡令仪。他以视察专员的身份对修堤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二度论证,具有一锤定音的权威。在目睹灾情后,勇敢地站到了范仲淹、张纶的修堤战线,断然决定不去逢迎圣上的意图,果断下令继续开工筑堤。一场轰轰烈烈的筑堤“三雄演义”就如此华美地上演了。远近乡亲为此感佩万分,家家户户为修堤大业献出自己的所能。黄海之滨,一场人与自然的长跑赛激烈地进行着。

然而遗憾的是,范仲淹没有能够善始善终参与后期的修筑,因为他改嫁异乡的母亲撒手人寰,不得不前往守丧尽孝。只是,范仲淹无日不牵挂着修堤之事,每每晨起之时,必然遥望远方,恍惚看见一条长龙正将黄海之水完美地挡住。堤下盐场兴旺,农田肥美,人们安居乐业,喜气洋洋。想到此,范仲淹屡次给张纶写信,请张纶无论如何要将捍海堰修成,并表示若有事故朝廷追究,他愿一人独担其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乐之间,张纶、胡令仪、范仲淹付出的是真情、勇气与坚持。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一件改变黄海人命运的大喜事降临人间了——捍海大堤终于修成。从盐渎(今盐城)到东台,沿线大约有百把公里,海堤堤高5米,堤底宽10米,堤面宽大约有3米,外出逃荒的两千余民户问讯无不喜极而泣,他们纷纷从各地回归自己的家乡,大堤之下,繁华再现。

捍海大堤的诞生,使黄海沿岸拥有了一条防风、防海潮的重要堤坝,后来,由原来的百十里拓展到300公里,北延伸至盐城的阜宁的庙湾古镇,南拓展到南通启东的吕四港。范公堤,真正成为苏中沿海第一堤。

大堤之下,后来该书写出多少文明的篇章。千年过往,风流无限。大堤之下,黄海文明的种子逐渐繁衍生息,泰州学派创立人王艮、《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盐丁诗人吴嘉纪、清代水利学家冯道,志士仁人多若繁星。庙湾、盐渎、草堰、东亭、富安、吕四,古城古镇远近文明。范公堤下,棉花、蚕茧、苗木、花卉等产业如火如荼,……黄海人民出于对大堤首倡者和主要修筑主持人之一的范仲淹的追念,不仅在于一直将大堤命名为“范公堤”,而且还修建范公祠堂,一些地名也已范公之名命名。

“拾青闲步兴从容,清景无涯忆范公。”沧海桑田,世事迭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堤之用已经成为过眼云烟,范公堤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有的地段改堤为路,有的地段已经削平,偶见草堰古镇地段可见一段残留。但它和他的建设者的故事,他们身上忧乐天下,心怀民生的精神,将永远横亘在历史的浪潮中,成为黄海儿女心目中永恒的人文丰碑。


           陈峰,江苏东台人,教师,《百草亭》校刊主编,先后在《儿童文学》《绿风》《中国教师报》等发表作品近百件,有作品集《守望那片风景》,系江苏省校园阅读引航人,全国校刊编辑一等奖获得者。



展示新时代文学新风采  打造新时代文学新高地 

了解平台事宜敬请点击:新时代文学平台公告

了解留言投稿事宜敬请点击:经典留言征集令

解平台主张请点击:反对求读求赞求赏求转的倡议书

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主编微信:91714169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