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为“做人当学鲍叔牙”。读了管鲍之交的故事后,我愈发对鲍叔牙充满了敬意,今天就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在春秋乱世,齐桓公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固然是英雄;管夷吾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固然是贤良;然而英雄需逢乱世,贤良待遇明主,皆有时运左右,算不得常态。相比而言,我更欣赏鲍叔牙这个人物,我认为他的身上有极为珍贵的品质,永不过时,即使是今天的我们也应该虚心学习。 对朋友,坦诚相待在管鲍之交中,鲍叔既可以说是管仲的知音,也可以说是管仲的伯乐。管仲有才,鲍叔不妒,并且对其信任有加。两人做生意,管仲分利多,鲍叔不计较;管仲谋事不成,鲍叔宽慰以“不遇时”也;管仲临阵脱逃,鲍叔体谅其家有老母。主公小白失败,管仲不自引,鲍叔理解他志不在小节。对管仲如此交情,鲍叔并无私心,唯惜其才,壮其志而已,不可谓不诚。难怪管仲自己都叹服: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纯粹的友谊:彼此之间坦诚相待,相互欣赏,互助互持,不会因嫉恨和利益扭曲了感情,也不会因偏见和流言蒙蔽了心神。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也。 对自己,自知自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鲍叔慧眼识管仲,不可谓不聪明,但是他能够清楚地认识清楚自己,这又是更难为可贵的智慧。 苏格拉底说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此言不差。鲍叔在齐桓公继位之后主动让贤,推荐重用管仲,而自己自甘居下,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有自知之明。正如管仲在临终前所言:
在功名面前能够做到自制,在机会面前能够做到自知,功成不必在我,这正是鲍叔牙值得我们学习、致敬的地方。 对国家,毫无保留齐国九合诸侯,一跃成为春秋霸主,少不了管仲的苦心经营,同样也离不开鲍叔牙的殚精竭虑。甚至在评价两人的功绩时,司马迁说道:“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鲍叔牙对齐国有三功:一是忠心耿耿,自辅佐公子小白以来,鲍叔牙一心不为二主,心中时刻不忘家国天下,;二是为国举才,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鲍叔牙推荐管仲,是关乎齐国国运的大事;三是盛世警言,在齐国强大之后,鲍叔牙在一次酒席上向齐桓公和管仲敬酒,提醒道“希望您别忘记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别忘记被绑在鲁国的时候”,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是因为有鲍叔牙这样的盛世警言,齐国才能得以长久地称霸啊! 鲍叔牙凭着自己高尚的人格、通达的智慧和拳拳报国之心,在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他将继续激励我们当今中国青年奋发图强,完善自我,心系民族,志向天下! |
|
来自: kanglanlan >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