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杨全华||你自信吗,为什么?

 昵称70808387 2020-07-09


你自信吗,为什么

——小议自信

杨全华

几天前在聊天群里看到有朋友聊起自信的话题,感觉这个问题有意义,于是对此产生了兴趣,引发了联想。

自信,顾名思义,即是指自己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可谓是许多人身上常有的现象,但不憨不傻的有谁不相信自己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古往今来,自信者有之,不自信者更不在少数。一事自信者人人,诸事自信者鲜有;小事自信者为众,大事自信者少之。自信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不被众人给予应有重视的问题,实则是一个关乎人们生活质量、事业成败的问题。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辉煌人生“开业立项”的基石,“经营运转”的支柱,“做大做强”的必备的精神力量。纵观古今,大凡有成就者无不自信于“芳华”,秉持于“花甲”。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在年仅30岁身为七品芝麻官的知县时就曾口吐“狂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县官为最高层吗?当然不是,但他的心中始终瞄着最高层。后来王安石就是凭着自己极度的自信登上北宋宰相的高位,成为当朝皇帝宋神宗绝对信任的助手,青史留名的改革家。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年仅十几岁时就对自已的人生发出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誓言。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正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起步于社会底层,历经千难万险,跨越万水千山,似大鹏击水,鹏程万里,最终实现了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这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反观我们自己及周围的人,一生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乏自信,面对挑战不敢应对,机会来了不敢伸手,甚至既有的“伟业”,也因信心不足而前功尽弃,功败垂成。由此不难看出,树立并强化自信意识,是何等重要。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的新局面,树立强化自信意识,尤为重要。

自信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会有众多的人常常不自信呢?笔者认为自信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条件的,而这条件不仅门槛比较高甚至是很苛刻的。打铁先要自身硬。一事当前若要自信,必须努力构建必须的先决条件。现实中不妨求助于以下以个方面。

向素质要自信

自信的基石在于素质,只有把自信建立在强大的素质之上,自信的种子才能开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成果。北宋宰相王安石,之所以早年进士科考,由第一降为第四毫无怨言;年仅30岁敢在县官位置上以“最高层”隐喻,并数次借故推辞皇帝任命,而最终依然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高位,因为他饱读诗书,胸怀治国方略,具有深厚的官至高位的底气。伟人毛泽东之所以十几岁即有人生二百年,水击三千里的自信,因其具有集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等于一身的宏才大略。以农村包围城市、令星火得以燎原,靠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八百万正规军,绝非天意,而实属必然。

素质即是本事。不记得是那位名人曾说过“凭本事吃饭永远是社会的主旋律”。这句话,用以形容毛泽东乃至王安石等伟大人物或许不合适,但却道出了一个适用于普通人的真理。

向“短板”要自信

尽人皆知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水平高低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一块。同时我们明白,知识就像一座宝塔,最上面那一层即是专业本身。联想到我们不少朋友挑战面前不敢迎接,解决问题没有信心等,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有短板、有缺项,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过硬。就说话而言,举个简单的例子,当遇有发言的场合,有人信心十足,出口成章,言必有中;有人则很不自信,说话“理曲词穷”,词不达意。原因不排除有先天性的因素,但不可否定的是后天努力上是有差别的。我相信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多半是博览群书,脑袋里装满词汇的人。如果你不信,不妨集中一段时间,放下别的专学习一下字典、词典,成语词典等。不怕人笑话,笔者确实曾经这样干过。当然以本人现在这个表达能力,学习词典,丰富词汇还任重而道远。

再以摄影为例,当拿到一张因当时条件所限无法拍得更好,又必须派上用场的“废片”时,有人充满信心,有人则摇头生叹,因为两个人照片后期制作的能力不在一个水平上。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下功夫掌握后期技术,补长这个短板,变废为宝。以此类推,其他很多方面都是此理。比如,当文人拿起链刀时,当男人拿起针线时,当粗人面对绣花时,当“高官”置身于基层时等等,不一而足。

向勇气要自信

其实,有不少情况缺乏自信并非自身条件真的不行,而是因心理素质不强,缺乏气势,缺乏勇气,缺乏争与闯的气概,致使不应有的自鄙意识占了上风,过低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甚至患上“软骨病”。如果不是这样,结果可能会是另一重天地。盛唐诗仙李白,当年游庐山时曾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佳作被誉为庐山诗作的代表,“巅峰”。后世多人登庐山不敢“班门弄斧”。然而艺高者胆大。北宋著名文学大家苏轼登上庐山后,在赞叹一番李白的诗作后,决心自己也要留下一首与李白齐名的佳作。于是挥毛写下一首《题西林壁》:“橫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世不少大家认为,李白的诗,在气势上无人能比,而苏轼的诗,在哲理上无人比肩。两者可谓难分伯仲,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妨再看一个普通的现象。曾无敌于天下的“国乒”,前两年因总教练刘国梁的离任,在国际大赛上顿时变得像没娘的孩子,兵败如山倒。刘国梁重撑帅印后,还是那些队员,却随之起死回生。透过苏东坡与刘国梁这两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气势的重大力量。

气势柔弱,心理素质不强或许与遗传基因、生长环境及所经历事件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但不管有什么成因,它都是与自信是矛盾的、对立的,必须努力克服。孟子说“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我们何不拿来一试呢?

向“冒险”要自信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我党我军做一切事情的经验之谈甚至是重要方针。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事情尤其是经济工作,形势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既要尊重历史经验,又不可墨守陈规,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面对重大而难得的机遇,不妨先抢抓于手,在干中学,学中干。苦干实干加巧干,“借鸡下蛋”、弯道越车。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变挑战为机遇,使盲目最终成为自信。

自信来自于素质能力,来自于知彼知已,来自于勇于挑战,来自于必要的冒险。但自信决不是来自于“领导高明”,决不是来自于封建迷信。那种办法不多决心大,情况不明敢拍板的领导自信,那种建立在“抽签”前提下的“八卦”自信,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其结果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让一切“高大”和困难在我们真正务实强大的自信面前发抖吧!


作者简介

杨全华 在部队服役30年,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后转业到地方机关。爱好摄影、文学,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摄影作品、文章曾见诸多家媒体。

展示新时代文学新风采  打造新时代文学新高地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

2.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请自尊。

3.了解“美丽中国”杯国庆70周年征文事宜,请点击征文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