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下河的形成与海岸线的变迁

 双湖闲云图书室 2020-07-10

人类的起源、史前文明的兴衰都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息息相关,气候环境的变化对古代文明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人类在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中不断进化,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地质灾难、洪涝灾害和无常气候等带来的生存风险,也必然引发文化迁徙和文化交融的发展机遇。

1.里下河的形成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中部的著名洼地,位于江苏省中部,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老通扬运河,总面积13510余平方公里,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

里下河并不是一条河,而是指地理区域。关于里下河的命名,一般认为:由于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的地区,被称为里下河。里下河平原地势极为低平,而且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形态,状如锅底,地面高程从周围海拔4.5米,逐渐下降到海拔只有1米左右,并且大致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

里下河地区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紧邻黄海。全新世以来,历经海侵、海退和三角洲发育的叠加作用,使该地区环境复杂多变、海岸线变迁频繁。

江淮平原是燕山运动以来长期和缓沉陷的苏北坳陷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纪最后一次海侵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在坳陷带的西部,由于受到西侧山丘缓慢隆起的影响,逐渐成陆,只有一些洼地形成湖泊。长江每年携带4.5亿吨泥沙,在河口附近被海水侵蚀破坏,流速减缓,经年累月之下,形成砂嘴形三角洲。最新研究认为,现今的长江三角洲在全新世以来逐渐发育成形。在末次冰后期低海面时,当时的长江三角洲发育有下切河谷以及古河间地两种地貌单元。冰后期气候转暖,海平面有所上升,同时降水量增多,巨量的上游泥沙被带到河口。距今9000-8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加速,上升速度超过河口泥沙堆积的速度,水深增大,下切河谷和两边河间地被海水淹没,形成河口湾轮廓。距今8000年前,三角洲地区出现巨大海侵,河口位于南京-仪征一线。随着海平面上升速度减慢,长江带来的泥沙沉积速度高于海平面上升速度,海口湾被逐渐填充,长江三角洲迎来发育阶段,在向东推进过程中,形成了红桥、黄桥、金沙、海门、崇明、长兴6个河口沙坝,它们由西北向东南第次排列,后重叠衔接,并逐渐向东延伸。而在东部,由于受到海流的回旋作用和海浪的巨大冲击,逐渐形成南北向的砂堤。

里下河平原的形成,除了长江的巨大作用,淮河也功不可没。距今约7000年前,淮河在西部开始发育三角洲,河口位于河流流入平原处,北界在洪门之间,南界在泰州东至海安一线。淮河携带巨量泥沙堆积于河口,并且不断向东推进,在涟水一带形成喇叭状的古海湾,随着沿海堆积作用力不断加强,苏北浅海区域形成了西冈、中冈、东冈和新冈古砂堤群。

随着长江、淮河三角洲的不断扩张和向东不断推进,东部的砂堤也不断发育,东西部终于连通起来,里下河平原发育成潟湖相。长江、淮河的泥沙继续沉积,潟湖的淤积越来越多,形成了里下河湖荡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的地理特征,最终发育成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地貌。

2.海岸线的变迁

江淮东部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全新世以来气候的多次冷暖变化引起海平面的频繁升降,导致沿海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海侵,而海岸线也多次反复进退。里下河平原地势低洼,因此对海平面的升降特别敏感,对人类史前文明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于里下河地区全新世以来海岸线的变迁,可以通过自然科学手段,结合不同时期考古遗址的分布及对局部地区全新世自然地层的解剖,从全新世沙坝-潟湖体系的沉积发育、动植物遗存的分布、孢粉反映的气候特征等方面予以分析研究,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时期的海岸线大致在阜宁-东台,经海安西部折而至泰州-扬州一线,不同时期略有进退。在距今约6800-5800年前最西达建湖,并长时期停滞不前。距今5800-4200年前,海水退出冈西地区,海岸线逐渐东移。距今约3800年前最东至盐城。期间,海侵时有发生,而里下河平原几道砂冈的形成则表明海平面在距今约7000-5000年,距今4610年前后以及距今3900-3300年前后相对稳定。但有时候,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却会继续东退,因为长江、淮河泥沙堆积的速度高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总之,江淮东部地区在距今约8000年前,经历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发生海退,此后至距今约2800年又经历数次海侵,使得江淮东部地区自全新世以来处于潟湖-海湾-滨海低地的沉积环境,因此也就造成了江淮地区文化的间歇性存在与不连续发展,尤其是在海平面上升时期,由于海陆变迁而造成文化的迁徙与缺失。

江淮东部地区曾经是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的亚热带气候,易于不同类型动、植物的生存,从而为古人类的劳动、生息提供了潜在的资源,进而使得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时期的经济生产呈现出多样性。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一方面造成了江淮东部地区有自身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频繁海侵影响,使这种文化难以持续发展,进而极易受到周围文化的影响或不得不融入到周边史前文明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