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同事聊天的过程中突然想到每个开发商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类似个人的性格和处事风格,这些开发商从房子的规划设计还是销售流程上很多都性格鲜明,于是我们对不同的开发商特点进行了如下的总结,去年我们也曾经提到过一次,但是那时候的粉丝比较少,今天我们来重新总结一下。 第一类: 恒太,恒太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大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2009年时恒太险些因资金断裂而破产,许老板四处寻找支援,大陆地产大佬纷纷拒绝帮助后,许老板经人介绍坐到了香港的牌桌上,后许老板通过惊人牌技换来郑裕彤和刘銮雄联手6亿美金入股,随后赶上朝廷救市政策,恒太顿时获得了政策的弹药补给,随后一举香港上市。 碧桂圆,一句“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宣传的风生水起,而后因为高周转导致的种种问题获得了网友“给你一个五星级的渣”的至高评价,碧桂圆同样是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偏远地方建造连片住宅起家,同样是赶上了朝廷救市,凭借着高周转顺利拿到了第一席位。 第二类: 万科,万科公开宣布不行贿政府官员,也几乎不做迎合地方政府业绩的事情,因此万科拿到的大部分都是近郊土地,万科最开始的战略就是在城市边缘造城,万科对房地产的理解非常简单,盖房子,卖房子。虽然万科房子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万科的战略非常成功,抓住了中国城市化的启动,使用标准化建造来降低成本,快速周转,为此万科还从日本丰田引进了多名高管。 但是很长时间以来,万科已经拿不到一块单纯的住宅用地了,现在每一块土地出让,都带着商业配建的要求,因此万科转型成城市配套商,这些年也积累了丰厚的商业地产。 第三类: 万达,万达是非常优秀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在各级政府的招商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以获得便宜的土地,通过住宅部分的销售来弥补商业的资金缺口,万达的军事化管理,从拿地到招商入驻,两年半就能建成一座万达广场,往往涵盖住宅与商业,成为某个区域的商业中心,短时间内充分迎合地方政府政绩要求,甚至很多小型城市千方百计为万达量身定制土地,自从万达转向文旅产业后,万达的大部分文旅项目甚至可以把地铁都延伸过去。 绿地,变着花样拿便宜的土地,管他商业还是住宅,就是卖!老板张玉良自己也说过,绿地就是要为正府分忧,放眼中国各地的摩天大楼,除了一线城市,大多数是绿地集团开发的,绿地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地方形象工程,借机低价拿地,这就是绿地的模式,后来绿地又搞了一个地铁公司,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宝能,一度在股票资本市场上试图用高杠杆资金蛇吞万科,现在手上的摩天大楼数量直逼绿地。 第四类: 绿城,这家房地产公司无论从房子的设计、质量、细节和物业管理上,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能与之媲美的,但是前老板宋卫平山水诗人情怀太重,热衷于山水栖居,导致绿城多次面临财务危机。 很多人形容绿城的房子是美轮美奂的,一进去就像误入桃花源一样,但是绿城很多项目会因为太注重山水栖居的环境而富在深山,例如在绿城在青岛大多选择在李沧和崂山的交界处,位置并不好,对济南来说,全运村和玉兰花园的环境和选址都占据了位置和环境两个因素,这也是我推荐很多有购买力的改善群体选择的原因。 融创,融创在产品设计上也非常注重,施工和成本的标准都很高,融创的企业管理和销售团队都是目前国内开发商的佼佼者,孙宏斌眼光独到和激进的商业行为,这一点在融创的收并购上也能够看的出来。 金茂,这家开发商会经常做出非常惊艳的产品,比如恒温恒湿恒氧的主动式科技系统,24小时旋转的房子等等,金茂像苹果公司一样,一次次把完美的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乔布斯曾经说过,“当你将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之前,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自己需要什么”,金茂就是这样,房地产界的苹果公司。 第五类: 中海,诞生于香港,善于管理且水平极高,一度以工程质量和管理著称,早年拿地眼光非常好,净利润非常高,但是最近两年中海开始跑到一些乱七八糟的地方为了规模而规模因而丧失了很多东西。 保利、招商、华润,三家公司差不多,都是凭借资源丰富、财大气粗快速发展,三家的产品都还不错,口碑也不错。 第六类: 地方性开发商是占比最高的开发商,明里暗里和某些部门勾兑关系,以为拿到地就能赚钱,无视市场规律,对于宣传肆无忌惮,表面工作十足,前些年赶上限购红利,赚的盆满钵满,再之后就不好说了。 以上是对部分开发商的总结,很多没有总结到的开发商,我们放到具体开发商的项目中提及,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如有打扰请见谅。 全文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