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神秘的端午节

 家在黄岛 2020-07-10


每当麦穗泛黄的时候,我就听到了端午节的脚步,闻到了糯糯甜甜的粽香。

——张英华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端午节,不仅仅是喜欢吃各种好吃的,还因为它有那么一点神秘。在我的老家,端午节是从一进五月门就开始的。五月初一一大早,母亲就赶在太阳出来前从野地里割回一大捆艾草,挑拣出细长叶多的插在窗户上门框上,剩下的就抛到屋顶上。母亲说插上艾草家里就不招虫子了(也有人说是为了驱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袅袅的炊烟中,伴着家家户户飘出的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我们女孩子也就从这天开始收集艾叶,采摘最有香味的花朵,放在窗台上晒干;又到彼此家里收集做衣服剩下的五颜六色的花布条;到集市上买各种颜色的丝线,然后仨一群俩一簇地聚在一起缝荷包了。大家纷纷展示自己最好的手艺,缝出各种形状,有的还在上面绣上花朵、小鱼,各类小动物的形状,用彩线做成穗头点缀。 印象最深的是母亲教我绣的花朵,粉粉的花瓣內是用鹅黄的线点绣的花蕊,都能吸引蜜蜂和蝴蝶呢。荷包缝好后把晒干的各种香味的花朵和艾草分别装在里面,用彩线凝成绳,把荷包串成自己满意的形状,或挂在胸前或围在腰际。整个五月女孩子都美美的香香的了。

到了五月初四清晨,母亲就忙活开来。把白白的糯米、黄黄的谷子米、红红的高粱米(当然都是黏米),分别淘洗好泡在不同的盆子里。又把粽叶(我们用的是山粽叶不是苇叶)洗干净泡在木桶里,再把稻草洗好备用。父亲则劈好木柴堆在墙根下。到了下午三四点钟表,各家的婶婶大娘们开始出动了,她们彼此吆喝着说笑着,到各家帮忙包粽子。我们老家包的是一种长长的大粽子,必须两个人合伙包。先是每人包一片,然后两片合起来,由一人拿着,另一个人就用稻草把两片捆好,不同的米棕用稻草系成不同的记号。捆好的粽子像一个个长长的小枕头挨挨挤挤地躺在大盆里。 这个时候也是各家最热闹的时候,婶子大娘们的笑声能震响整个天空。我们孩子们也赶来凑热闹,边听大人们说笑边帮她们拿着包好的一片粽子,等着她们包另一片,小手不时地往包好的粽子上淋一点水。“来,给孩子们包两捆小的,中间用粗的稻草绳连起来,明天好让她们出去玩的时候背着,饿了就吃。”母亲一说,大人们就包起来。母亲又拿出红枣、花生米分别包进小小的粽子里。我们眼睛里就有满满的快乐,心里是满满的期待。

太阳刚刚没了头顶,母亲就开始装锅了。把所有的粽子一层一层密密地码在锅里,刚好跟锅沿平齐。然后把攒了半年的腌好的鹅蛋、鸭蛋和清洗好的鸡蛋放进锅里,堆得像小山似的,都顶住了锅盖。装满锅后就添水烧柴了。旺火要烧大半夜,后半夜母亲不时地起来添把柴,保证火不灭就行。母亲说这样煮出的粽子特别软特别黏入口即化,鸡蛋也透着浓浓的棕香。

五月初五,天还没亮,睡梦中的我迷迷糊糊地感觉到有人在我的手腕脚腕处绑着什么,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一夜没睡的母亲正笑嘻嘻地看着我,慈爱地说:“快起来到河里洗脸去。”我马上一骨碌爬起来,看看手腕脚腕上绑好的五色彩绳,高高兴兴地向河边跑去。我家的西河傍村南去,融入潮河,河水清洌甘甜,是甜水河,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从河里挑水吃。我跑到河边时,整个村庄都还在睡着,一层薄薄的轻雾萦绕在河堤周围,增加了一层神秘感。我不由得加快脚步,青草上的露珠被我惊扰滚落到河里,跟河水拥抱在一起。我蹲下身子,捧起清凉的河水,飞快地浇洗在脸上,然后快速起身向家里跑去,感觉身后的一切都神秘兮兮的。后来家里有了水井,母亲怕我们不愿意到河里洗,就在晚上打好满满一盆井水放在外面,也是第二天天不亮就让我们起来洗脸。那时候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只是听母亲说用端午节的水洗脸脸上不长斑。难怪那时候我们姐弟的皮肤特别白净,难道真的受益了,哈哈。现在才知道好像有个传说, 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呢!

当然不光是洗脸让我感到神秘,还有更神奇的就是手脚上的五彩绳,必须由五种颜色的线拧成。 端午节小孩子的手脚上一定要系的, 大人们说给孩子系彩绳必须得天不亮,还得不说话。等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下了,就把五彩绳剪断,放到水里,它们就变成蛇游走了。端午节的早晨,母亲先把蛋青已被粽叶水浸红蛋黄盈满棕香的鸡蛋剥好,让我们每人吃一个,然后把我们最爱的香气满溢表面泛着莹亮的绿光的糯米棕剥到我们碗里,撒上红糖,又把流着黄油红油的鹅蛋和鸭蛋割开,放到盘里,我们吃得肚滚溜圆后,就背上我们的小小粽子,呼朋引伴地到外面炫耀五彩绳,互晒荷包,一天不着家地疯玩去了。等端午节这天过后,我们就开始天天盼望下雨,等真下雨了,我们就招呼在一起,剪断五彩绳摆放在小水洼里,等着看它变成蛇的样子,当然是看不到的。等哪天发现我们的五彩绳没有了,我们就高兴地互相奔走相告:我的彩绳变成蛇游走了。

现在想想,在那个清寒的岁月里,大人们因节日平淡的生活才显得丰富热闹;而端午节则因我们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因孩子眼中那些无从考证的神秘习俗格外深刻动人。那种萦绕舌尖回味绵长的味道,那忙忙碌碌的父亲笑意吟吟的母亲,那些笑无顾忌的婶子大娘们,那群因一点小小的欲望被满足就快乐无比的孩子们------这些都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印在我记忆的扉页上,流淌成为一段段思念绵长的故事。

如今父母虽已年迈,婶子大娘们的笑声也透着苍老孤寂,但一到端午节她们依然乐呵呵地挨家帮忙包粽子,依然用浓浓的棕香牵引着在外漂泊的我们,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归航、停泊、休憩,卸掉满身的疲惫后满载亲人们厚重的爱再次远行。只是家乡再也没有会绣荷包的小姑娘了,再也没有傻傻守在水洼边等待五彩绳变蛇的孩子了。

作者简介: 张英华,笔名飞翔的樱花,青岛开发区第六中学教师。喜欢运动,旅游,喜欢文学,诗词,喜欢读书,听音乐。喜欢用心,用情,用笔去记录心灵的旅痕。喜欢轻铺纸墨,醉书流年,用文字记录,心中那一页诗意的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