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奶奶的忌日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李鹃
图/牛鸿志

  每当端午节,我总会想起奶奶。1967年农历四月,奶奶因肺心病再次入院,虽经多方积极治疗,但依然没有好转,只得回家休养,爸爸和叔叔日夜守护在奶奶身边……这些都是叔叔后来讲给我们听的。

  奶奶是革命老人,一生养育七个儿女,因生活拮据,早年爷爷去了上海打工挣钱养家,上海事变后爷爷回家乡教书。受爷爷的影响,奶奶思想解放,抗战时期奶奶支持儿女们参加革命,将心爱的大女儿(大姑)嫁给了抗大毕业当时任蓬莱县六区后来转入环城区的副区长,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难想象的。奶奶说“把闺女嫁给他不是享福去,是让闺女也跟着去闹革命。”后来大姑跟随姑父去了东北革命区。大儿子(大爷)1942年参加革命,在县大队参加武装斗争后担任县大队秘书,大儿媳(大娘)1943年参加革命在四区公所工作,那时候大娘去区里的时候,从家里出门总会穿着花衣服,遇见人就说自己是回娘家去,村里人也都信以为真。但没有不透风的墙,1944年盘踞在蓬莱城的汉奸郝明传在七里庄杀抗属之后,又奔老家平山河而来,我们家居然成为他们的重点对象。地方政府早有准备,组织家人跑反(旧时为躲避兵乱或匪患逃离别处)。那时候家里的孩子们都小,奶奶带着他们,大的跟在后面,小的坐在驮筐里,当时爸爸9岁、叔叔5岁,用大骡子驮着,小脚奶奶跟在后面跑到贺家沟(大山沟)躲藏。可鬼子得到了线报,追杀到贺家沟,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惊心动魄躲过了劫难。
  那场劫难之后更加坚定了奶奶革命的信心,支持二女儿(二姑)参加革命。二姑也积极参加抗战工作,在村里担任妇救会长和女兵连长,并先后动员邻村8名男青年参军。1946年二姑正式参军,参加了医训队,并同大爷一起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和多次战斗,经历了艰苦的战争考验。北平解放后二姑跟随毛主席从西柏坡到北京入住中南海,在中共中央门诊部和保健局工作多年,为中央首长和家属们身体健康及食品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和重要贡献。
  爷爷去世后,1948年大爷、大娘作为南下干部到祖国的大南方开辟新的解放区,这时家里只剩下奶奶拉着当时13岁的小姑、12岁的爸爸和8岁的叔叔艰难度日。奶奶经历了一般女人难以承受的磨难,成年累月儿女们都在前方打战,音信全无,听叔叔说,奶奶总是一个人捧着大烟袋盒子,在家门口抽烟,眼睛看着远方,似乎在等待前方的好消息。即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奶奶也从没有在儿女们面前露出愁眉苦脸的样子。
  2015年我们国家庆祝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八旬抗战时期参加革命仍健在的老同志颁发了纪念章和生活补贴,我们家有四位亲属获得了这一殊荣:大爷91岁、大娘96岁、二姑父97岁、二姑妈91岁。这些荣誉的获得其中奶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67年农历5月初,奶奶的病日渐加重,初四下午,妈妈和婶婶在家里包粽子准备第二天过端午,爸爸和叔叔守在病重的奶奶身边,奶奶偶尔精神好一点,爸爸就和叔叔跟奶奶拉起呱来,爸爸和叔叔都是老师,就给奶奶讲端午吃粽子是纪念伟大诗人爱国者屈原…..奶奶没有说话默默听着,但从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听懂了孩子们给她讲的故事,午夜开始,奶奶就处于半昏迷状态,端午那天清晨,奶奶睁开眼睛看着家人,好像精神忽然复位了。家人告诉奶奶今天是端午节,奶奶就跟家人要粽子吃,爸爸拿出一个刚出锅的粽子慢慢剥开,叔叔用筷子夹下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着奶奶。奶奶支撑着吃了半个粽子,轻轻摇摇头用一种读不懂的眼神看着家人,叔叔刚拿走饭碗奶奶就闭上了眼睛,就这样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奶奶去世后每年的端午节家人都会以一种特有的方式祭奠着,奶奶在端午节屈原逝世纪念日这天离世是一种巧合,但这使全家人都有着似乎难以抹掉的联想,特别是那半个没有吃完的粽子,让后人至今都在深思。

作者简介:李鹃,黄岛是第二居住地,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听流行音乐.偶尔会随心情写点豆腐小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