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碗饺子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刘在英

下班赶赴八十里路回到老家照顾母亲,白天帮忙的张嫂,把老娘一天的情况说完就走了。我伸手摸摸被窝,热热乎乎,看看老娘,在安静浅睡中,我心里很舒服也很踏实。


        刚要进厨房做饭,听见敲门声,随着一声清脆的“嫂子,开门!”迎面走来了前屋邻居,手里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嫂子,我包的白菜猪肉水饺,你跟大娘快吃吧,我得赶紧回家捞出锅里的那些。”我接过水饺,还没等说句“谢谢”,她转身一阵风似的走了。


        自从我回山里老家照顾老娘,浓浓的乡情总是温暖和感动着我,这次,又让我眼睛湿润了,久违的邻里情涌满心间。


        趁热,服侍老娘吃完水饺,我沏了杯热茶,静静的坐在炕头上,那冒着热气的水饺,又让我掀开了记忆的心帘,那久远的童年之事,也顺着指尖敲动着的手机键盘,快乐地流动着,  涌现在眼前。

       七十年代,我老家是宝山乡最大的一个村,村名也很特别,叫“大张八”,全村一千多户人家,以刘姓为主,别姓很少。我家住在村的中央,一条长而窄的村间小胡同里,由南到北住着十户人家,两家高姓。那时,每家都很穷,孩子也多。白天,父母都忙着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晚上,不是队长召集大家开会,就是左邻右舍的串门唠嗑。邻里之间大门敞开,你来我往,也更方便我们小伙伴跑东家串西家。婶子大娘家谁做了好饭,都是“见一面,分一半”。童伴们只要是听见哪家“哧拉锅子”或闻到香味,都像小馋猫样的凑上前,毫不见外的蹭上几口那才算完。


        那个年代,觉得人们的嗓门特别大,说话也特别敞亮,饭后的胡同里,婶子大娘们那“嘻嘻哈哈“的笑声真的能穿过云,透过雾,响彻大半个村庄。那种心底无私天地宽,那种真诚的邻里乡情,那种和谐暖人的农家日子,让人感觉喘气都舒畅。那些乡情邻意,真挚纯正,没虚假没污染,人与人的心都是通着的。



        那时,像今晚这种情景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虽然都是粗茶淡饭,但东家西家左邻右舍的这么一交流,感觉那地瓜都格外的甜,大饼子也格外的香。


       记得小的时候,我特别愿意去邻居家送东西。当我家偶尔改善生活,母亲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或水饺或包子或馅饼或……,让我这家那家的送时,心里特美,就喜欢婶子大娘那一句“好孩子”的夸称。那些年,虽然家境贫寒,但精神和心理世界特富有,心里那些满满的爱,那些不参任何杂质的亲情和乡情,足以充饥解渴,也足以抵御风寒,融化冰霜。


        儿时的记忆中,我家一年吃几次水饺能数过来。当放学回家,只要听见“咚咚咚,刷刷刷”,母亲剁饺子馅,嘴里的口水就流,蹦蹦跳跳的蹭在母亲身边,母亲就笑嘻嘻的说:“馋虫又上来了?出去耍会吧,一会给南屋你大娘家和西屋你婶子家送几个去。”我哪舍得离开?哪等到饺子熟?闻着喷香的花生油搅拌在白菜和葱花馅中的香气,不顾母亲的反对,偷偷用筷子沾着馅舔舔,那馋虫打都打不回去,嘿嘿……


        一锅盖饺子,感觉母亲包了好久好久,咽下去的口水就好几次,我守候在锅台前,时时准备烧火。母亲却不紧不慢的,揉面,乾皮,面板上放着两瓢干面,母亲每包完一个,都在黑面瓢里沾一下。我知道那是怕饺子沾了盖顶,又不舍得用白面,所以就这样不厌其烦的倒换着。看母亲那小心翼翼的样,就怕洒落半点白面粉,不时的用手收罗着面板外围的干面粉。等包完半盖帘白面饺子,就开始用二麸面。二面是小麦加工时的第二遍面粉,颜色跟麦皮接近,面质又黑又粗。在幸福而“漫长”的等待中,终于看着沸水中小鸽子般的黑白水饺,骨碌碌的上下翻腾舞动,几个滚起滚落,饺子算是熟了。


        庄户人家淳朴善良,守信誉,更重情重意,不管孩子们有多急不可待,等饺子捞出,母亲总是吩咐我们先送大娘二娘婶子家。

母亲嘱咐了再嘱咐:“慢点走,看着路,别绊倒。”我端着刚出锅的水饺,克制着馋隐,一溜小跑的送东家送西家,真是热闹。现在想想,那份亲亲的乡邻情,一心换心的纯真,一碗水饺能抵多少山珍海味?一碗水饺的绵绵情意,会安暖多少个清贫的日日月月?那夜不闭户,你来我往,虽是土炕土灶台,粗布衣衫淡茶饭,可那时的快乐用啥都换不来的。


      如今的高楼大厦,铁门铁锁防盗窗,关门闭户,把人心隔的远远的,冷冷的淡淡的。一个单元的邻居,互不交往,视而不见。不说邻居了,就是亲人和朋友之间也快变成“只见字,难见面”了。手机的红包传来传去,再也难寻那份面对面的真诚,手拉手的亲热,彼此心灵交融的那份情意了。


       唉!我是不是老了?总爱翻看那些无字的旧书,总爱回想那些旧情旧意。是村姑太念旧情?还是村姑太容易感动?不管说啥,那一碗饺子,再次温暖和感动了我!

刘在英,黄岛区富春江路小学教师。喜欢用“海边村姑”这个笔名,因为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现生活在美丽的海边小城。喜欢浪漫优雅的小资生活,常常写点小情调的东西感动自己。爱好旅游,摄影,音乐,运动。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编辑:shitoulpr001(若兰)

校稿:shitoulpr001(若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