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把天下智慧浓缩为一句话那是什么?

 百花A彩虹 2020-07-10

“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句话出自《易经.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说万事万物,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东必有西、有南必有北、有高必有低、有好必有坏、有弱必有强、有直必有曲、有进必有退、有胜必有败、有旺必有哀、有生必有死、有大必有小、有开必有关、有分必有合、有热必有冷、有快必有慢、有里必有外、有硬必有软、有山必有谷、有远必有近、有好必有坏、有白必有黑……即,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结合体,“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万物又都是阴阳和无限多阴阳的集合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推而广之,就是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不停运转,而且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这就由此产生了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这“三大定律”,以及哲学上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过程与结果等诸多哲学研究范畴。“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哲学上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方法论中既是分析又是综合。我们知道,哲学本身就是智慧之学,而哲学研究的核心就是矛盾、联系、普遍性、特殊性等这些哲学的底层逻辑。

“一阴一阳之谓道”,在《易经.易传

.系辞》中,表述为“易有太极,是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见吉凶,吉凶生大业”、“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易经》是研究变化、变化的方法、变化的可能,以及研究变化规律的学问。易理之道,”其小内无内,其大无外”,万事万物之理,悉数备尽。而易经、易理之道的核心精髓,其实正好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为什么“道”和“名”是这个样子呢?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因为皆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方式存在、变化和发展着,万事万物它们本身以及相互之间的“道”,并不相同,它们之间的“道”并不是一个恒定的道,当然万事万物的名当然也不相同,不能用一种固定、恒定的名字来包括所有万事万物的名字。

于是,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努力,发现研究万事万物并不能统统、全部来使用统一种研究方法。这样,人们就有了现代意义上研究万事万物的分类分科去研究的方法,以至产生了各种各样各类的语言学、生命学、数字数、几何学、物理学、变化学、物资学、矿物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金融学、计算学,等等现代自然的和人类的现代科学。我们知道,通常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往往都是分析、综合、归纳与推演相结合的,但是,所有的分析、综合、归纳与推演,统统都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分析、综合、归纳与推演。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当今计算机科学、互联网、太空理论,以及各种政治、军事、外交、商业的战略、战术,和技术层面的最低层的核心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无一处、没有一个层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脱离或抛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维、逻辑、方法和方式的运用和应用。因此,我们说,如果我们非要把天下智慧浓缩为一句话,那么“一阴一阳之谓道”,则刚好正是我们要找的这一句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