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吉男丨中国美术史导论(视频)

 ghliu702 2020-07-10

尹吉男

尹吉男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史学者,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当代艺术评论家。现任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院长、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理论”评议组专家。教育部2013-2017年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国家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美术史》首席专家和主编。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市第九届教学名师。三联书店“开放的艺术史”丛书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他在艺术史研究方面成绩斐然,提出的从图像的视角观照历史,构建中国人文图像谱系,引领了艺术理论和文化研究的新趋势。

尹吉男:中国美术史导论(上)

尹吉男:中国美术史导论(中)

尹吉男:中国美术史导论(下)

绪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
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目的,是让我们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史和美术遗产;了解我们悠久、独特而又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在掌握我们民族审美历史的基础上,体会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开放胸怀、创造精神和文化自信。我们从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中反思我们的审美文化和视觉经验,从理论的高度不断推动我们的认识。从而激发我们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增加我们的审美修养,能动地改造世界,并让世界人民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多元格局。学习中国美术史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中国美术史是中国美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国美术史既是中国历史中的美术,也是中国美术的历史。因此,考察中国美术的历史,一方面是基于现代中国的疆域,一方面又要基于传统中国的疆域。这意味着中国美术史在时空上的复杂性。

中国美术史是多元文化的美术史,也是现代中国境内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的美术史。历史上的中国美术在民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和融合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美术也包括在华的少数域外美术家的贡献。

美术并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中国传统概念,这个概念来自近代日本对欧洲的Fine Arts的借鉴。本来的含义是指建筑、绘画和雕塑,与音乐、舞蹈、电影和戏剧相区别。但西方的美术概念中并不包括中国的书法艺术。

中国美术史是中国美术文化的历史,这当然是从广义上说的。因而中国美术文化就成为广义的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首先,在传统美术史家看来,中国美术史是中国美术作品的历史。按照传统的美术概念,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特别是最后一个门类可以看作是中国美术史最独特的历史存在,甚至影响到了东亚地区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以及更远的欧洲地区。其次,中国美术史是与美术作品有关的人物的历史,还要研究创作这些美术作品的艺术家、匠师群体、美术作品的鉴藏家和经营者、批评家和美术作品的观众,以及上述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阶级关系、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精神环境因素,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要考察这些因素与美术作品的互动关系。最后,中国美术史也是历史上美术制度、运行机制以及支配上述制度和机制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历史上的宫廷画院组织、民间的匠师系统、艺术市场、艺术品的区域和国际贸易、收藏机制、展示活动和出版活动等,构成了更为繁杂和变化的文化景观。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因素参与其中,这对于立体地理解和还原美术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中国美术史是多重关系彼此互动的文化史。

如上所述,美术作品的历史,即是自然门类的绘画史(岩画、壁画、卷轴画、版画、陶瓷绘画)、雕塑史(石刻、木雕、泥塑、金属铸造以及其他材质的雕刻)、建筑史(城市、聚落、宫殿、寺观、园林、石窟、墓葬等)、书法史(碑铭、墨迹本、阁帖、拓片等)。即使按传统的分类法,中国绘画史的内容也很丰富,在中国,往往把卷轴画以及与之相近的屏风、册页、扇面等绘画都视为“纯绘画”,而在早期的战国和汉代,还流行过帛画和漆画这些形式。明清之际,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将油画、铜版画的创作方式带入中国。到了近代,西方的水彩画、水粉画、素描和速写等形式的绘画作品丰富了已有的中国绘画种类。门类的美术史也不胜枚举,如各种版本的《中国绘画史》、多位中外学者合著的《中国绘画三千年》、王子云的《中国雕塑史》、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王伯敏的《中国版画史》、薛永年的《晋唐宋元卷轴画史》、王树村的《中国年画史》等,这些都是20世纪的关于中国美术不同门类的通史著作。

同时,中国美术史又可以是以文化功能分类的巫术美术史、礼仪美术史、宗教美术史、宫廷美术史、文人美术史、民间美术史。同时还衍生出了中国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市场史、中国美术传播史和中外美术交流史,跨学科的研究拓展了美术文化的边界。1929年郑昶所写的《中国画学全史》即把中国绘画史分为“实用时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和“文学化时期”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了原始、夏代至汉代、魏晋至唐五代、宋代至清代的四个大的历史时期。视角的不同带来不同的认识成果。按照时间线索,又产生了各种断代的美术史,如石器时代的美术史、青铜时代的美术史(又称“商周美术史”)、秦汉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史、隋唐美术史、五代辽宋金元美术史(又称“宋元美术史”)、明清美术史、中国近代美术史和现代美术史(又称“20世纪中国美术史”)。朱杰勤的《秦汉美术史》、滕固的《唐宋绘画史》都是这种性质的断代史。卢辅圣的《中国文人画史》、单国强和赵晶的《明代宫廷绘画史》则是从职业的功能视角来关照中国美术史。众多关于中国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历史写作都是以绘画题材为中心的。金维诺、罗世平合著的《中国宗教美术史》,巫鸿的《黄泉下的美术》分别对应的是宗教美术和墓葬美术。

无论是艺术家、鉴藏家,还是批评家、观赏者,从人的身份又可分为精英阶层和庶民阶层,古代的帝王、贵族、僧侣、文人、隐士都属于前者这个阶层,因而形成了历史中美术的精英文化,近代的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的美术仍然属于精英文化,尽管那时平民美术已经兴起。经过了1949年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平民或大众已被赋予了新的概念——“人民”。人民美术又成了新的主题,人民成为创作和观赏的主体。在长线的历史中,美术创作者、观赏者、批评家和收藏家所属的阶级、性别、种族、信仰、民族国家等社会身份仍然是解读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美术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编写组 \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教材由尹吉男主持编写。绪论,第六章概述、结语,尹吉男撰写;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第二节、结语,第三章,第四章概述、结语,郑岩撰写;第一章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张翀撰写;第二章,贺西林撰写;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郑以墨、郑岩撰写;第五章概述、结语,李清泉撰写;第五章第一节,邵彦、李清泉撰写;第五章第二节、第四节、第七节,邵彦撰写;第五章第三节、第五节、第六节,邹清泉、李清泉撰写;第六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七节,黄小峰撰写;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尹吉男、黄小峰撰写;第六章第六节,吴雪杉撰写;第七章概述、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结语,曹庆晖撰写;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于洋撰写;第七章第六节,周爱民撰写。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史前至先秦时期的美术
概述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第三节  夏商时期的美术
第四节  两周时期的美术
第五节  先秦时期周边地区的美术
结语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
概述
第一节  城市与物质文化
第二节  墓葬美术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美术交流
结语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概述
第一节  北方城市的发展与美术的变化
第二节  东吴、东晋和南朝的艺术
第三节  宗教美术的兴盛
第四节  中外美术交流
结语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美术
概述
第一节  都城与墓葬
第二节  佛教美术
第三节  世俗社会中的美术
第四节  民族关系与美术交流
结语

第五章  五代辽金宋元时期的美术
概述
第一节  五代两宋的国家、皇权与美术
第二节  两宋文人士大夫与美术
第三节  辽夏金元的都城、建筑与多民族美术
第四节  元代的宫廷趣味与文人士大夫美术
第五节  宗教美术
第六节  墓葬美术与世俗社会
第七节  宋元工艺美术与美术品的流播
结语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
概述
第一节  复兴的宫廷美术
第二节  南方文人集团的兴起
第三节  地域特色和个人特色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视觉文化
第五节  美术品的流通与市场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美术交流
第七节  宗教美术与墓葬美术
结语

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美术
概述
第一节  近代书学与画学的演进变革
第二节  西洋画的近代传入与美术出版的更新
第三节  留学生与现代美术教育的兴办
第四节  国内外对“中国美术”的认识建构
第五节  外来文艺思潮传播与左翼美术运动发展
第六节  走出象牙塔的抗战进步美术与革命美术运动的高涨
结语

阅读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