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母、养母、继母、寄母、庶母、出母、先母、后母的不同?

 夜黑心明 2020-07-11

对于“父母”的合称,常见的有“二老”“双亲”“两亲”“爹娘”“爸妈”等口头叫法,以及“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亲闱(读wéi)”“所生”“椿萱(读chūn xuān)”等书面用语。

单独对父亲的叫法,有“爹”“爸”“老子”等口语,以及“公”“翁”“尊”“大人”“严君”“严亲”“爷”等书面语或曾用语。

其中,“严君”“严亲”有时也代指父母二人。

“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父亲,也写作“耶”;宋代开始,专门用作对祖父的称呼。

单独对母亲的叫法,有“妈”“娘”等口头语,以及“婆”“娘娘”“姥”“大人”“慈”“家家”和“姊姊”等书面语或曾用语。

其中,“家家”“姊姊”,是古时对母亲的特殊称呼;而现在“母”一字,也可泛称成年或老年妇女。

旧时的家庭实行一夫多妻制,当父亲有多个妻子时,自己的生身母亲叫“生母”或“本生母”。

生母、养母、继母、寄母、庶母、出母、先母、后母的不同?

若生母是父亲的正妻,对父亲的其他妻子、则称“庶母”“少母”“诸母”“妾母”等;口语则称“姨”“姨娘”“阿姨”“小妈”,或按序号称“X妈”。

若生母不是正妻,就要对父亲的正妻要称“嫡母”,口语称“大娘”“大妈”等;对父亲的其他妻子,口语称“姨”“姨娘”“阿姨”等。

继父母:母亲去世、离异或因故被逐出家门后,父亲再娶之妻称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离开家门的母亲,再见可称“出母”,或“生母”。

若随母改嫁,那么就称呼母亲后嫁的丈夫称“继父”“后父”“假父”“续父”。

寄父母:自己从小被过继到了别人家,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就称“寄父母”或“义父母”“养父母”。

而“养父母”则是从小收养自己、抚养自己长大的非亲生父母。

义父母:则是父母之外,拜认其他人作为父母,也称“干爹娘”“干爸妈”。

在父母面前,男孩要自称“男”或“儿”,女孩要自称“女儿”。

对于“寄父母”“养父母”“义父母”,男孩也可对应自称“寄男”“养子”“义子”,女孩分别自称“寄女”“养女”“义女”。

称别人的父母时,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如:称别人父母“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称自己父母说“家尊”“家翁”和“家慈”“家母”。

对别人称呼自己已故的父母要说“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考妣(读kǎo bǐ)也是对自己已故父母的称呼。

先秦时,父称“考”母称“妣”,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后,父母死后可称考妣,生前不称。

现在,考妣可以用来称死去的父母,也可用来称呼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