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里小编讲到了三国第一奇策诸葛亮的《隆中策》,让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孙拒曹,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草根刘备争取到了一分天下。 当然,三国时代人才辈出,能改变天下格局的奇策也不仅仅只有诸葛亮的一个《隆中策》。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三国中除了《隆中策》之外还有什么厉害的决策。 官渡之战荀彧定计灭袁绍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荀彧和许攸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 可以看出,荀彧的坚守待变之策是曹操唯一可行的决策,当时曹操与袁绍是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战,实力上袁绍占着绝对优势,曹操如果撤退或者盲目进攻都是死路一条。正因为曹操用了坚守待变的决策,最后让袁绍的内部发生了分裂,最终靠许攸来降献计烧鸟巢粮而打败了袁绍。 郭嘉遗计定辽东 官渡之战后曹操连战连捷。曹营将领无不主张趁势彻底扫荡二袁。这时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见的矛盾,如果攻之则力合,缓之则必内讧。建议曹操回军装做南向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二袁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机回军北攻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的既轻松又顺利并大获全胜。 郭嘉的奇策之所以能奏效,当然是因为他看准了袁谭与袁尚的之间的矛盾和公孙康与袁尚、袁熙之间的矛盾,正因他们之间有矛盾,如果曹操急着去攻击,可能就会引起他们抛弃矛盾联合抗敌。如果假装不攻击,让他们感到安全了,自然就会引发他们之间的矛盾而让其互相攻杀。 周瑜赤壁之战来曹军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当然,赤壁之战是周瑜发起和指挥的,他看到曹操的北方军舍弃鞍马,改用船舰。觉得这是战胜他的好机会,就跟孙权说: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而且,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在《三国演义》中,把指挥这场战争的总司令头衔,加在诸葛亮身上,实际是一种掠他人之美的行为。这不是诸葛亮的错,是后来一心想美化他的作家们的错。 吕蒙收复荆州 荆州,让东吴和蜀汉争了好多年,吕蒙镇守陆口时,关云长提防很紧,在荆州驻有重兵,军马整肃,预有准备,沿江上下,关键处设置烽火台,“急难图也”。这时吕蒙就采纳了陆逊之计,自己装病,上书辞职,让陆逊代守陆口。这一计十分灵验,关羽知道后发出感慨,“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在他眼里,陆逊根本上不了台面。陆逊又赍书具礼,差人拜见关公,来使极其谦卑,又是伏地,又是编造与君侯作贺,求两家和好等假象,用此来麻痹关羽,关羽看后果然怡然自得,“无复有忧江东之意”,于是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去抗曹。最终结果吕蒙不仅得了荆州,还杀了关羽。 当然,吕蒙能袭荆州,最主要的是因为其对荆州的防务及关羽其人甚是了解。所以托病辞职,让未有远名的陆逊接其守陆口之任,以卑词傲关羽之志使其轻敌麻痹,因而偷袭得逞。 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取成都 在魏征蜀的时候,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最终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当然,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不是主观冒险,而是在知敌无备的情况下作出的明智决策。其行最险之计,实是行于最安全之地,所以能偷渡成功,直捣成都,用非常之计建了非常之功。 |
|
来自: 新用户0328450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