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到完美——埃及旅游随笔(番外篇)

 陈皮朵娃 2020-07-12

 

还在埃及的时候,朋友问我:埃及值得看不?

当然值得!不过如果要看繁华,那就不用来,去北海广深就行。看人类历史,看文化,看古迹,神庙,金字塔,博物馆……看他们现在的老城区,脑补上世纪我们的饥贫,此地的发达,肯定都值得。

埃及游览部分,已经分八章写完,此篇是番外篇,以下的文字,是本次旅游的花絮闲聊。

最后一天的行程,是开罗博物馆和金字塔,我们的地导mohamed 大诚在群里留言,说最后一天的导游工作就交给他的助手黑虎。

作为种果游客,如果有过多次旅游体验,基本都会知道种果导游会说一些什么话,做一些什么事,不会有想不到的惊喜,只会有料不到的意外。哪怕在世界各地旅游,只要是华人导游,最后一程几乎不会照面,只弄个所谓的“助手”糊弄一下,为了多赚钱,他们得忙着接下一个团了。

所谓国内游,大家也都知道,如果导游开始给你发小食品,那是因为接下去就给你兜售了,让你购买随意份,你得感谢天,因为基本不会有那么美,而是让你必须购买多少份以上!

我遇到的最不靠谱的一个导游,是上车就兜售换港币,卖方便面,卖一些乱七八糟的货品。忽悠你人民币在港区不通用,和那边饭菜无法下咽等等。然后他下车,就再也不见踪影,连过关签证都没给办。

值得提起的是,这些天的相处,因为mohamed 大诚请喝了甘蔗汁,好几次给大家分发水果,所以这方面,我们都没有额外去消费。

只是,当大家看到mohamed 大诚的留言,虽然也觉得他可能又在玩笑,但基本也认为最后一天,可能他真的不会再出现了,毕竟接待华人团多年,也完全可能被华人旅游业内惯属所同化的。

助手黑虎是个黑人,倒也不敷衍,工作很卖力,一路上给大家唱歌又跳舞,充分发挥黑人的文艺天赋。美女领队露露为了让行程一如既往的保持轻松,发明了一个好句式:“我们喜欢黑虎了!mohamed 大诚你被我们抛弃了!”用以回复。

“狼来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一般来说,玩笑超过三次,就会被无视,但是mohamed 大诚他真的是实力派黑色幽默。我们过了博物馆的门卫,一个杭州姐姐就看到:“mohamed 大诚在那边!”

这真是欢乐的时刻!mohamed 大诚走过来,展示着他再一次得意满满的笑脸的时候,享受到了特别亲昵的拳头和围拥。被抛弃的他原来是为了不耽搁大家时间,早早赶到这里,给大家领取门票和一对多无线讲解器。


  

可能是历史以来宗教和文化的严格(有不得花言巧语的要求)的缘故,阿拉伯人总给人不苟言笑的感觉,比如飞机上空爷(年纪看起来都比较成熟,不能算空少)一个牙齿也没露出过。

mohamed 大诚长的很帅,着装时尚鞋绰新,他貌似很爱开玩笑,但是他的玩笑很难分辨是否是玩笑,因为他虽然笑起来牙齿雪白,一脸可爱,但是玩笑的时候一本正经。一般来说,善于玩笑者,都会在玩笑过程里闪一点若隐若现的坏笑做包袱的抽线,而mohamed 大诚却把包袱扎得滴水不漏,太结实了。于是冰雪聪明的小女领队露露,为了调节气氛,在关键时刻基本都是硬性配入格格格格的笑声。

领队也是第一次跟mohamed 大诚合作,我估计也吃不准这阿拉伯男人的路数,做旅游团领队,是一件挺复杂的工作,要应对各色人等各种场面和各种态势,虽然未必在所有细节,都周全,但一个小女生,也只能这样了。mohamed 大诚的玩笑,经常是玩的一点不笑,就是超级冷幽默。

比如,到红海将近六点,直接去住宿,有人问晚餐,他泠然说:“有晚餐?今天的行程包含晚餐么?”大家都郁结了,一时间不知道这旅游怎么会不包含晚餐?

三秒冷场后,小女领队格格格格笑声切入。

真的属于硬性玩笑啊。

这就让我想起很多书上或者游记里,往往写到阿拉伯向导,总会各种要(钱、物),或者各种不要(该做却想不做的责任),最后在被交涉后,向导往往委屈说自己被误解了,原本只想开个玩笑,调节气氛……经过这次旅游,我相信那些被人控诉过的阿拉伯向导可能是真的只想开个玩笑。只是他们幽默与我们不同,非同一文化下的气氛调节,很难互相默契。

即便旷古幽默大师阿凡提,他那在土耳其、摩洛哥以及我们维民中广泛流传的故事,我记得那些幽默,小时候看书的时候,实际上也感觉很冷。

当年的穆圣,是一个智者,但从那些严肃的注重修身律己的教规看来,可能也是一个不苟言笑之人吧。反正文化这东西,所谓神秘感,就是互相之间的鸿沟,神秘感有多大,实际就是鸿沟有多宽。

好在我们的行程不算太短,并且是mohamed 大诚一路到底,所以,对于这阿拉伯式的幽默,我们有比较完整的从惊到喜的感受。一共多少次我不记得了,玩得最好的那次,就是沙漠之夜,让我们以为会被抛荒在满天星斗下的旷野,最后却拥有了熊熊红焰的天使之心,不一样的埃及,难忘的礼物!

人类之间的隔阂,要怪就怪上帝(上天),旧约故事里,上帝发现人类太团结了,竟然齐心合力打算建造巴别塔,于是上帝打乱人类语言,调乱人类肤色,把人类分散到世界各地,从而,人类之间生出了太多的误会。但是,人类不必为上帝的行为,惩罚自己,互相间,谨守是应该的,排异则无意义,相爱才是最终的目的。——这一段是题外话。

说句实话,游客很多时候就是“到此一游”族的,像博物馆这么厚重文化的沉淀区域,做过功课再来的游客不多,做了功课也依然满眼闪金光的也不少,人没法读完所有历史,而这里太丰富了!

不得不说mohamed 大诚是个负责任的导游,多少年如一日面对不着南北的游客,讲解一些重复的东西,能保持旺盛的激情,真的不容易,他说:“大家好歹听我说一点,毕竟你们只来这一次!”

这个mohamed 大诚,做导游做到这份上,我觉得应该配得很多“赞”,最后一天的行程也力求完美,在博物馆楼下楼上一路讲解,我是第一次了解到当今的埃及地图为什么只是方方的一块蛋糕形状。


  

当我们去金字塔,来了随车带枪保镖,本来我们上下车挺随意的,有了保镖,我们就鱼贯而行,周边路人和车辆被示意让开。虽然一路上我们见到不少旅游JC了,但是这种待遇,还是让我有点受惊。

这里要插入一下有点沉重的话题:埃及我们所到的餐馆和景区,有一些孩子伸手要钱,要吃的,不知道是真穷还是谋财之道。不过据实地考察,我认为这些乞讨也并非传说中那么可怖,果内景区,乞讨也是哪哪都有,方式上此地乞讨并不算太纠缠,所以,我感觉并无必要太紧张。咱果内有过的抱大腿、搂肩膀、扯手臂……等强行乞讨动作,在此地我还没有遇到。

这些孩子们无论乞讨的,还是来看老外的热闹的,也都长得很漂亮可爱,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需要靠乞讨过日子,也没敢给他们什么,因为数量不少,给不过来。

古lan经有对“一边祷告一边伸手乞讨”的批评,这些孩子应该不是孩子的问题。mohamed 大诚说埃及有基本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他认为是父母的问题。不过各国都有“何不食肉糜”的误会,mohamed 大诚身为首都开罗生活比较优渥的阶层,也未必知道太底层的生活。

总之,去往金字塔要配备随行保镖,这个待遇,有点太隆重了,加上以往了解到的一些极端事件信息,让心里不由得有些紧张。

安检入内的金字塔,古迹在上一篇已经说过,此篇只说风土之外的人情。我和家长往景区深处过去的时候,有一个青年过来,指着我的围巾跟我说:“阿拉伯,阿拉伯!”我莫名其妙看着自己挂在胸前的围巾,没冒犯阿拉伯啊。他不由分说就过来抢(不是取,是真的抢一样)走了我的围巾,然后不由分说就往我头上扎。这时候家长回过神来,提示我拿回自己的围巾,可是我拿不回来了。

我们知道自己被入套了,mohamed 大诚在一路来的车上说,景区内没有工作人员,不要相信自称工作人员的人,拒绝他们的一切服务,包括给你拍照。果然这青年胡乱把围巾扎我头上,就要去抢家长的手机,家长捏得很紧,他没抢成功,于是他指指挂在胸前的牌子,表示他是工作人员。

我和家长不理他就开步走路,这下子麻烦了,他缠着不放了,要钱!我摸了一元人民币给他,他捏着手里的一百元人民币当样板告诉我,要一百!

一路尾随,拉扯纠缠,有点吓人!我和家长赶紧往回撤,回往导游和保镖所在的地方,结果他松口了:“OK,OK!一元!”虽然mohamed 大诚说,别怕,被抢了东西,告诉他方位,他去解决,但是我们确实不想发生太麻烦的事,给了一元摆脱了他。

人面狮身像那儿,家长想过去拍个角度,也无悬念地被纠缠,可笑的是,家长一路跑着撤离,那纠缠的人还一路跑着追赶。场面不只是惊悚,还太滑稽了。

同旅的姐姐也有被纠缠的,幸好走得位置不远,还在保镖视线内,于是保镖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金字塔景区真的范围太大了,在这里完全靠安检设防确实有难度。上一篇我说我只敢绕了大半圈,不然脚脚会报废,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我并不敢绕到人群稀少之处,范围这么开阔,出点啥事儿,喊天不应的。PS:塔内法老们都已经被挖出来,肯定也叫不应。

上世纪的《尼罗河惨案》、《埃及艳后》等书和电影,现在看来,差不多也就是当时欧美对非洲投资开发的文化广告。把这古代文明通过现代表现手法展示给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并来此旅游和进行各种文化、经济的沟通,但是沟通显然也会有一些类似“明月沟渠”的错意在内。

小铁丝一根:去金字塔,这类情况是寻常,对策就是,捏好手机揣好包,女游客还要塞好自己的围巾,坚决别理睬!别理睬!


  

夕阳余光里,大家各种破丝定格美美之后,时间有早,回国飞机是下半夜,自由逛荡一个大型超市,显然也用不掉这么多时光,上埃及莲花,下埃及纸莎草,体现在旅游纪念品类,当属香精和莎草纸画。虽然旅游业最让人腹非的就是购物,但是有些风俗特产类不去看看,也会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在我建议下,mohamed 大诚征得大家同意,出了金字塔就奔赴了香精店。香精店的营销方式,无论国内国外,只要跟团旅游过的童鞋应该也都想得到是什么型款,这种营销方式,据我所知应该发端自美国,一种传教士布道方式,而后被发扬光大。美国的《影响力》、《荒诞心理学》等书籍都对这类营销方式有过剖析。但方式本身仅仅是一种方式,只是传到咱们国内都会变成“种果特色”。

埃及不是种果的!所以,去香精店不用有压力,不会被逼购,我们的开心运不错,遇上的布道者是闻名种果旅埃界的“西门庆”。此人的华语表达、推销事迹、段子才能,有兴趣者可以在网上搜来看看,黄黄逗奶,欢乐开怀。

埃及香精的提炼至少在几千年前吧,香氛在任何宗教里都有使用,净化空气、安魂清心、祈祷、治病和护体,不可否认的,气味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埃及香精之所以被传说的有些神奇,可能跟文物出土有关,香精提炼的历史以及千年不坏的本质。出土的香精跟出土的蜂蜜有一比,都是香味不减,滋味不变。

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在家里弄香薰的,尤其是现在,我这里的冬天,阴雨绵绵无绝期的样子,一缕香气,会让人的精神从沉郁的空气中如莲曳出水面,把香精用于调和一些洗理护肤方面,效果也会比较明显。但植物精华,那些过于唯美的抒情性文字、过于奇特的催情啊疗效啊之类的说辞,我觉得听过即可,不必入心。价格方面,网上有各种砍价铁丝,八仙过海吧。喜欢就买,不想买就当到此一游。我是肯定要买的,就盼着来埃及买呢。


  

纸莎草作为一种水生植物,竟然会生在埃及这样的沙漠之国,是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一种东西,而这种草跟另一种神奇联系在一起,就牛大发了。人所共知的《圣经》,记录着摩西不愿意族人在埃及为奴,于是带领族人走出埃及。圣经里的那些故事原本只能在犹太民间口口相传,最后却因为埃及的纸莎草被发明出造纸技术,the Holy Bible(原意为:惊异神话故事),被作为《圣经》而记录在书本上。忿忿于埃及,得益于埃及啊,所以人类不应生憎恨,离散多想月曾圆。

不必疑问,莎草纸的确是世界上最早的纸。但历史上古埃及制作莎草纸的技术大约在8世纪就被淘汰了,原因是阿拉伯世界发明了更为经济适用的纸张,大约到9世纪,莎草纸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要说制作方式,可能严格来讲,莎草纸还不能被认为是一种纸张概念的纸,而属于跟羊皮桦树皮类似的,一种文字记录的介质。爱果者可以安心一下,蔡伦造的纸,确实是可以被认为纸的,但也确实时间更晚一些。

不过这个莎草纸,后来被重新研发出来,还是因为跟中国的造纸术闹上了亲戚。纳赛尔时期的驻中国大使在参观中国造纸——造一种很粗糙的植物纤维纸,年纪大的人可能知道,用来年节送礼的包糕饼纸(那种糕饼包,被叫做草纸包)——后,据说受到启发,职务任期完成,卸任回埃及,就埋头研究莎草纸复兴,后来成功建造了莎草纸工厂,让古埃及的重大工艺在现代大放异彩。


  

这里我的收获是亲眼看到了令人遐想的植物——纸莎草,莎草纸画基本都是表现古埃及法老家的故事,我猜画面内容可能都没什么原创性,只是古墓壁画的模仿,少量的生活风情画。

家长选购莎草纸画的时候,我懒洋洋靠在一个柜台,两个店员在跟我闹着玩儿,我又一次见识了阿拉伯式的幽默,一个店员会一点点华语,他说另一个胖男店员跟我是亲戚,我说:“why?”店员怪腔怪调的说“是的,他,你,Chinese,亲戚!”然后接下去就是鸡同鸭讲,我们互相听不懂,但是我大概明白了,他俩扯胖男店员妈妈是Chinese,爸爸是埃及,胖男店员是个混血儿。

我信你个肺!胖男店员从上到下没有一根头发像中国人,一句中文也不会,我想笑的很,但我保持信任的样子,让他俩很开心,家长付完钱,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俩相视大笑,笑声里满满的:“逗你玩,成功!”


  

就着夜色,我们驱车前往开罗最大型超市CITY STAR,生平我最怕逛超市,这里除了豪华和大型,别的就甭问我了,我是真的走马观花,主要看的还不是商品,而是人,最爱看女人,再一次发现埃及女子都很美,配得上四个字:女人如花!

偶尔对一个国家进行观光,竟然还能在不同场合遇见同一个美女,看来她们可能真的很爱玩。这个沙漠之国,不但植物坚强,女人水灵,的确可以说处处显示包容,虽然只有10%的基督徒,但一个圣诞,从南到北,到处都是节日气氛。

为了不空手,我跟伴买了一点巧克力,patchi巧克力,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黎巴嫩原产,还是埃及原产,各种说法都有。对于我来讲,谁产都一样,反正是整个中东唯一挤进世界名牌的巧克力。回来一看各大电商,价格是我买的N倍。

好了,完美!


作者:陈皮朵娃

图片:陈皮朵娃

陈皮朵娃的公众号:码字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