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视金朝占领的中原地区为失地,其实北宋也有一块念念不忘的失地,只不过这块失地早在北宋建国之前二十多年就丢掉了,这就是著名的幽云十六州。 以幽州(今首都)和云州(山西大同)为代表的幽云十六州横在阴山、大青山、燕山山脉以南,是中原农耕文明区的北端,又介于中原农耕文明、漠北游牧文明、东北渔猎文明的交汇点,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周世宗柴荣北伐要收复幽州,可惜突然得病只好撤军,千载机会失之交臂。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对占据幽州的契丹(辽朝)保持守势,死守不战所以不会战败,历史名声也不会受损。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则有血性,必欲收复幽州。 公元979年,赵光义北上灭掉割据山西中部的北汉,可他急于收复幽州,不顾兵马疲惫,结果在高梁河被辽军击败,赵皇帝化身高梁河车神,驾着驴车勉强逃回来。又过了几年,公元986年,赵光义再次发生著名的雍熙北伐,目标还是要收复幽州,结果又在岐沟关遭到历史性的惨败。 岐沟关有好几种叫法,比如也称歧关沟、祁沟关、奇沟关,以下皆称岐沟关。首都东南有个县级的涿州市,隶属于河北省原省会保定市,也就是三国刘备的家乡。涿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往北是北方军事重镇幽州,往南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往西隔太行山脉是山西。 岐沟关位于涿州城区的西南方向,北距离幽州、西距易州(今河北易县)都极近,以南有易水,荆轲刺秦王所过之河,以南还有拒马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出于对保护幽州军事重镇的考虑,唐朝末年,岐沟附近设关,为幽州南线门户。当时的形势非常混乱,朱温控制中原,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山西中部(称晋王,后唐前身),王镕割据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也称赵国),王处直控制易州附近(称义武军),刘守光控制今京津、冀东、辽西地区。李存勖志在统一天下,必先拿下相对好打的刘守光。而要取幽州必先取岐沟关。 五代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初,晋国大将周德威率兵东出飞狐岭,与赵兵、义武兵在易水会合,然后合兵进攻幽州门户岐沟关。等拿下岐沟关后,幽州对三镇联军来说已无险可守,联军很快就杀到幽州城下。作为中原皇帝的朱温不能承受燕国被晋国所灭的代价,刘守光丢了岐沟关,朱温自然心痛,所以朱温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刘守光。 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下,晋兵这次并没有拿下幽州,但岐沟关在手,幽州归属晋国是早晚的事情。同年,朱温因为乱伦被儿子朱友珪杀死,随后朱友贞杀朱友贞,梁朝陷入内乱,已无力再管刘守光。不到一年,刘守光的燕国就亡于晋国。 在这样的形势下,岐沟关的战略地位似乎有所下降,毕竟梁朝的国力已不可能北上攻取幽州,自保都成了难题。不过等到辽朝从石敬瑭那里得到幽州后,幽州以南不远就是中原王朝边界,岐沟关成为幽州南大门,战略地位又开始上升。 对于这一点,宋太宗赵光义看得明白。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当时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幼,其母萧太后(萧燕燕)主持国政,又宠爱汉臣韩德让,辽朝上层人心浮动。赵光义得到情报后,认为再次攻取幽州的机会来了,同时还可以一洗前几年高梁河惨败的耻辱。 这次北伐,赵光义兵分两路,曹彬主攻幽州,米信出雄州,田重进出飞狐岭,此外还有潘美与副将杨业(《杨家将》中的杨令公)出雁门。刚北伐的时候,宋兵连战连捷,但辽朝也不是好惹的,名将耶律休哥对阵曹彬。宋兵远道北上,算是客场作战,粮草供应出现了问题。 宋兵在曹彬的率领下开始狼狈南撤,结果在岐沟关被辽兵追上。主将曹彬极不负责任,自己骑马溜了,宋兵群龙无首,士气崩溃。辽兵在拒马河附近斩杀宋兵,宋兵被挤进拒马河溺死的就有一半多。 因为得位不算很正,赵光义志在立功以塞天下人之口。在灭北汉之后虽然有高梁河之败,但赵光义依然认为他的大宋帝国有实力从契丹人手上夺回幽州。 可残酷的岐沟关之败,将赵光义心中那团熊熊的复土之火彻底浇灭,此后面对契丹人,赵光义再没有当初的勇气。赵光义临死前,也许会念着“岐沟关”这个让他刻骨铭心一生的地名,然后恨恨死去。终北宋一世,岐沟关始终是北宋王朝的噩梦。 文:姜狼 图:卫大将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