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烟台大樱桃的生长过程其实很“逆天”,为什么?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或许有的朋友看到题目之后,会觉得有“标题党”之嫌,但其实两句民谚就可以打消他们的疑虑。

这两句民谚分别是“北方春果第一枝”和“春雨贵如油”。前一句是说烟台大樱桃成熟时间早,不同于苹果、梨等秋季收获的水果,樱桃在五六月份就可以采摘,是北方水果中的佼佼者;而正因为成熟得早,大樱桃的生长周期主要集中在春天,而正如后一句民谚所言,这是一个雨贵如油的季节。

春雨贵如油,而大樱桃的生长阶段尤其是果实膨胀期又需要大量的水,以红灯和美早品种为例,红灯的果实发育期为40~45 天,在烟台产区5 月底 成熟,倒推的话,主要是四月和五月生长;美早的果实发育期50天左右,在烟台产区6 月上旬成熟,其生长时间大致基本相仿。

这从一个方面就能解释烟台大樱桃为什么“逆天”了。所谓“逆天”,其实指的就是大樱桃生长过程中需要克服诸多不利的气候因素。

烟台地处胶东半岛,属温带季风气候,虽然全年的总降水量可以达到六七百毫米,到在各个季节之间分布很不均匀。根据《烟台市志》记载,以1951-1985这三十多年的平均数据来看,春季全市平均降水101.9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

从近年的数据看,春季降水少的情况更为突出。根据《2018烟台年鉴》(统计2017年的数据)的记载,2017年春季三个月份(3、4、5)烟台全市平均降水量分别为6.8毫米、24毫米和17.2毫米,合计48毫米。而当年的总降水量为651毫米,春季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

降水不足,只能靠灌溉补充。然而胶东半岛虽然三面环海,但总体却属于缺水型地区(区域纵深有限,地表径流不够发达,长度超过100千米的河流没有几个),因此在春季,找水浇地就成为很多果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些年来,社交媒体逐渐发达,如果有几个烟台农村朋友的话,在这个时候,就经常能看到他们发拉水浇地的图片和小视频。

相对来说,进入6月份之后,降水量就会逐渐增大。但此时樱桃已经收获过半(红灯收尾,美早上市),降水对果实膨大不仅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容易影响樱桃的外观。一旦裂口,价格就会深受影响。

除了降水之外,在气温方面,烟台大樱桃的生长也要克服一定的不利因素。三月蓓蕾,四月开花,这一时期,大樱桃最怕遇到低温天气。而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烟台三月和四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6.1℃和14.4℃,数值并不高,低洼处的樱桃树容易遭受冻害。

少雨和低温,是烟台大樱桃常年要应对的两大不利气候因素。而在某些年里,或许还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天气灾害,比如说冰雹。根据《烟台市志》记载,冰雹天气多集中在5、6、10月份,冰雹源通常形成在胶东半岛北面海域,登陆后自北向南纵观半岛。而5、6两个月份跟樱桃收获期重合,去年就有过一次影响,当时有一段果农痛苦的小视频,让人感慨颇深。

为了让烟台大樱桃克服这些不利气候因素,果农们也使出浑身解数,拉水上山,打井挖塘,但仍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体还属于“看天吃饭”。成功靠的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用在烟台大樱桃身上,也很贴切。果农们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樱桃能成如愿收获,还是要看那百分之一的“天气”决定。尤其在气候不好的年份,要收获一颗好的大樱桃,真称得上是“逆天”,粒粒樱桃皆辛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