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闯关东的昌邑人建了一个昌邑屯,后来成为吉林市的昌邑区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在胶东村庄故事系列中,我们曾介绍过威海荣成市的昌邑村,这个村庄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与潍坊的昌邑市重名。而在文章发出之后,有热心读者留言说,村叫昌邑不稀奇,在吉林省的吉林市有个区,也跟潍坊的昌邑同名。那么,吉林这个昌邑与潍坊的昌邑之间,有没有渊源呢?

通过查考吉林市昌邑区的史志资料,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吉林市昌邑区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山东的昌邑县而来。

关于区名的由来,《昌邑区志》开宗明义,记载道:“清乾隆九年,始有从山东省昌邑县徐家官庄、西营庄、李家郜等地饥民逃荒至此,初为徐、孙、李三姓聚居,后渐增,因多为昌邑县人,故始称昌邑屯。
也就是说,清代前期关外地广人稀,昌邑区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荒野,到了乾隆年间,山东昌邑县三个姓氏的饥民闯关东来到这里之后,才逐渐形成聚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老乡,此后越来越多的昌邑人投奔到这里,这个新形成的村落就叫做“昌邑屯”。
在闯关东过程中,这种以籍贯地命名的情况并不鲜见,大连瓦房店还有一个村庄叫做“即墨沟”,同样与山东的即墨有渊源。

如今的昌邑区,位于松花江畔,吉林火车站就在区内,算是当地的闹市区。而数百年前,永吉州(吉林市前身)城东五里外的那个昌邑屯,早已看不到痕迹。根据区志的记载,昌邑屯的位置,应该在昌邑区维昌街道一带,现在当地还有条路叫做“昌邑胡同”。

那么,昌邑屯是如何从一个村屯发展成为吉林市城区的一部分呢?这还要从吉林火车站的修建说起。
根据《昌邑区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吉林火车站在距离吉林城东北五里的位置开始修建,这里距离昌邑屯相当近。要想富,先修路。随着交通的发展,昌邑屯周边人口逐渐增多,商铺也开始密集。此后,经过约30年的发展,昌邑屯基本跟城区连为一体。到了1936年,吉林市区划调整,昌邑屯正式划为市区,称作“昌邑区”,只不过当时的昌邑区范围比较小。

小“昌邑区”延续了数十年的时间之后,经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多次区划调整之后,昌邑区逐渐扩展变大,如今从地图上看,昌邑的形状有点像个倾斜的蘑菇,蘑菇腿的位置,就是沿江的老区,而蘑菇盖就是后来划入的新区。
值得一提的是,《昌邑区志》当中提到的山东省昌邑县那三个村庄,有两个在现在的昌邑市还能找到,并且姓氏也比较吻合,分别是饮马镇的徐家官庄村(明初徐姓建村)、柳疃镇的西营村(孙姓洪武年间迁来)。另外一个李家郜,现在虽然找不到同名村庄,但在围子镇境内,有不少叫做“某家郜”的村庄,历史上的李家郜村,应该也在附近吧。不过,现在这几个村庄的村民,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乡,与吉林市昌邑区的这段渊源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