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民间故事:招远东曲城,有个“狮子口”的传说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在招远境内,有个“东曲城”村,虽然带个“东”字,其实却在招远的西边。文三线公路从村庄北边经过,再往西就到了掖县的地界。
东曲城村主体座落在丘陵坡地上,大约有三百多户人家。有的房子直接建造在岩石上,院落高矮参差不齐。现今所有大街小巷都进行了水泥硬化,倒还是把整个村子装点的整齐有序,美丽可观。

(配图均为招远东曲城村周边场景)
根据村名石碑后面的文字记载,东曲城村属明朝宣德年间由杨姓建村,后来又迁入滕姓和黄姓。杨、滕、黄三大姓氏,在此繁衍生息,人丁都很旺盛。
在人民公社时期,东曲城村以农业生产先进而闻名。由于村南土地处于曲城河、洼子河、盛家河三河交会之处,河边土地肥沃广阔,水浇条件充足,粮食产量较高,当时几乎每年都在灵山公社排在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东曲城的东南角上,从老辈起就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名字叫做“狮子口”。这地方位置相对突出,是一块地面较大的高台子地。很早的时候,民间自发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工夫市”,一年到头有来自四乡的人,在此等候雇工。这块地方后来一度改作打麦场,公社时期,就统一划归生产队做场园,再后来就成了宅基地,盖上了房屋。

狮子口这个名称有何由来?这是一个人人摇头的迷团。笔者多年以来就想探访它的究竟,走访、勘察及查阅资料,尽管采集了一些素材,但始终不敢妄下结论。在这里,我还是把有关狮子口的故事讲述一些,与大家共享和求索。
据东曲城村今年八十四岁的退休老人杨玉回忆:在1947年,他还是一个孩童时,曾在狮子口以南的曲城河玩水,发现河里有块椭圆形大石头,上面的棱角细处己经磨损,但还是能看出个大概,是个石狮子。带着好奇之心,他回家向父亲杨学仕询问。父亲也只能讲了个大概,说是原来在河北的高台场院上,有两个石狮子,长年被人们摸弄得不太好看了,这对石狮子不知是什么年间曾在衙门口摆放的。原来都放在场院上,不知何时丢了一个,这一个又被人推到河里去了。
现在八十多岁的老村干部黄护生讲到,他父亲黄占忠(民国时期老敎师)曾经说过狮子口以东那片广阔的高台平地过去是县城,这对石狮子是在县衙门口摆放的。
再者,东曲城村的人大多知道,在“狮子口”以北大约三百多米远的地方,名曰"北敎场",传说那是过去的练兵场。
就以上调查资料来看,说明几点问题,一是“狮子口”这个称呼名副其实,一般老人都目睹过石狮子。再者,按照传统文化,凡是摆放石狮子的地方,大多属于官宦之地,可是这里自明朝建村以来,民间从无传说这地方出过什么名贵之人或者是有什么衙门,而布衣之家的门口又怎么能摆放石狮子呢?

老先生黄占忠信口讲过,这里曾是县衙门口,他是由何说起呐?却无留下什么论断依据。现在咱们就以老先生所言为题,往下继续追索。首先一点,难道他所指县衙门,是针对汉曲成城址而言吗?应该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有综多的根据说明汉曲成遗址并不在此处,而是在此相隔曲城河以西约一华里的地段。那么,这里有没有可能是北魏时期由曲城县析分出的东曲城县城呢?因为,从历史地图查阅:曲成城以东被析置东曲城县。
查阅历史资料再来寻找点线索吧!《招远县志卷之三》(清.张凤羽等修撰)在古迹中记载道:“曲成城.《通志》云:在县西五十里。《齐乘》云:在莱州东北六十里海边,汉县,属东莱郡。又为汉圉侯虫达、后魏清穆男刁双封国。今遗址尚存,有东西二城。光州城在县西北三十里雾云山之西。元魏所置东曲城,是谓光州部,领东莱、長广、东牟三郡。今遗址尚存,见《府志》。”
针对《招远县志卷之三》上述分析:一则“曲成城……今遗址尚存,有东西二城。”這里说的东西二城,难道指的是曲成城包含一河之隔的东、西两个城郭吗?

再则“光州城在县西北三十里雾云山之西。元魏所置东曲城……”这个雾云山之西三十里的光州城、东曲城,只是存在于史志上,而实地调查并无遗址遗迹。莫非记载旳雾云山之西三十里而就是指的是曲成城之东一河之隔的"狮子口“之地吗?
在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狮子口之地,无论是属于曲成城还是属于光州部东曲城县城,可此地确实尚存有遗址遗迹。假若,狮子口处是城郭西门,而它之东那片平坦宽广的台地就是该城址地。由于台地土层深厚,自古以来住民总是从不停止的在這里挖土使用,据东曲城村杨普顺讲,经常岀土过古代砖瓦陶器。洼子村在台地南侧挖水渠还曾经出土过铜剑上交到县文化馆。

这些类似的事例足以表明:狮子口台地,在古代就是一处较为宏伟的城郭。既然如此,那么倒是汉曲成城之附属,还是北魏析置的光州部东曲城县城,这里笔者无法论断,只望后来者能够进一步考证吧!
(本文作者:曹景廣。曹景廣 ,号靈山居士,1942年生人,招远籍。他致力于研究招掖交界一带的风土人文,著述颇多,代表作品有《西曲城村的时代留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