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十喊九不应”?叫孩子“三大忌”,家长试试这两招

 阿布的书柜 2020-07-14

有没有家长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经常喊好几遍都没有回应,有时候孩子听见了也不愿意回答,装作听不见的样子是不是更让人恼火。家长们会有所疑问,为什么孩子的听力明明没有问题,但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却要很大声的重复好几遍才能得到回应。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主观问题,所以会觉得恼火,甚至有的家长会批评教育孩子一通。不过,对于孩子的“十喊九不应”,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更有利于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孩子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其实,孩子时期的注意力发展仍然不完善,注意力远非是人们常说的专注力,事实上,专注力不过是孩子注意力中的一个方面。

通常情况下,注意力会包括四个内容,广度、分配、稳定性以及转移。

广度指的是注意到的区间范围,当孩子注意的范围较小时,超过这个范围的环境刺激就不会被关注到。稳定性也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专注力,指的是孩子把注意点集中的放在了一个方面。分配指的的是,孩子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事物上。转移指的是关注点从一种食物转移到另一种事物上。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注意力不完善时,会顾及不到其他的环境刺激,在分配上以及转移上有欠缺会使得孩子仍然沉浸在眼前的事情上,而忽视了妈妈的催促。

逆反期的无声反抗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显现的时候,孩子会有和父母唱反调的时候,孩子会采用无声的反抗的方式来应对父母的命令、催促和要求。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也是孩子对父母管教的一种反抗。

孩子“十喊九不应”?叫孩子“三大忌”,家长试试这两招

孩子没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对于起床、穿衣服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来说,孩子没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随意和懒散。孩子不愿意配合父母的催促也是因为孩子的意识里没有习惯的约束,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具备。

孩子“十喊九不应”?叫孩子“三大忌”,家长试试这两招

叫孩子三大“忌”

忌隔空喊话

不与孩子有眼神交流的情况下,孩子的接受刺激的能力有明显下降。父母走到孩子跟前,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是最适宜的交流方式,通常可以得到孩子很好的回应。

忌啰里啰唆

有些父母在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也会有过于啰嗦的毛病,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过于啰嗦的言语表达会让孩子抓不住重点,孩子不明白父母们究竟让自己做什么,需要自己怎样的回应,这样的困惑就影响孩子的及时反应。

忌居高临下

也有些父母很在意家长的权威,喜欢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孩子说话,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感受到有种压迫的感觉。孩子的这种不舒适感迫使孩子不愿意做出回应,孩子的心理是充满抵触与厌烦的。

让孩子回应的两个小妙招

用数数的方式和孩子做个约定,如果数到三,没有反应就会有惩罚,如果有反应就稍微奖励,这样孩子不回应的情况会有所减少的。

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对于孩子来说,适当的承担一些后果可以让孩子的言行更规范。比如说妈妈叫孩子起床,孩子不回应,不妨就让孩子赖床一次,当孩子发现自己不及时回应就会迟到,就会被老师批评后,孩子下次起床的时候就会更加积极。父母说出来的警告终究不如孩子体验后的感受来的深刻。

当孩子不愿意回应父母的时候,父母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去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适当的改变教育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行动力。同时,如果孩子在专注的情况下,家长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否则很容易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