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7月,目前已有超过400家企业提交了有关科创板IPO的申请。科创板定位于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人员对于企业的发展及上市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情况下,科创板企业在上市前会通过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给予员工一定比例的权益,以保证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以及公司业务持续创新的动力。 为客观地呈现目前科创板企业上市前员工持股情况的市场现状,荣大投行咨询事业部选取截至2020年7月初已申报的403家科创板企业,除去终止注册或不予注册的30家企业,有效样本量共计373家,存在员工激励的企业共计278家,通过人工数据采集和数据模型分析对于目前科创板员工持股进行全面解读。 本次调研中,我们将科创板IPO企业(上市前)作为主要关注对象,通过是否注册成功、所属行业、发行前总股本、锁定期、员工激励形式、员工持股比例等9个维度,全方面剖析科创板申报企业的员工持股情况。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4大核心亮点: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科创板中属于员工持股比例较高的行业。 2、随着企业规模逐渐上升,员工持股比例逐渐降低的趋势。 3、企业规模越大,越偏向于锁定12个月而非36个月。 4、选取期权作为员工激励形式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 01 市场员工持股比例数据指标分析 (一)已注册上市和未注册上市角度分析 通过科创板IPO企业是否已经上市这个标准将整体划分为2个维度。截止7月初,已注册生效的企业共计145家,未注册上市的企业共228家。总体样本中存在员工激励的企业共计278家,两组企业员工持股比例的情况具体如下: 两组企业的员工持股份比例的平均值均位于10%以上;最大值均超过70%,但不及80%;最小值持股比例仅在0.30%左右;两组中位数相差不大,已上市的117家企业员工持股比例中位数要略高于未上市的161家企业,中位数不超过8%,均低于各自的平均数。总体而言,员工持股比例处于10%左右的水平。 图一:不同阶段科创板IPO申请公司 员工持股比例统计图 已上市企业和未上市企业在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数角度上均不存在重大差异。 (二)行业维度分析 行业属性是科创板注册制背景下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行业具有不同行业的周期性、经营特点、营业模式,对于员工的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以下是根据科创板申报企业所属证监会行业维度对于员工持股比例的具体分析: 分各行业来看,员工持股比例最高的前五大行业为:专业技术服务业(22.8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0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1.41%)、金属制品业(10.43%)。 图二:不同行业科创板IPO申请公司员 工持股比例统计图 除了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的员工持股份比例的均值达到22.89%以外,其余各行业间的员工持股比例均值相差并不悬殊,多数位于5%至15%之间;唯一一家申请科创板的农业公司以及唯一一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公司,并未涉及员工持股计划。 存在员工持股情况的前5名行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涉及2家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涉及44家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涉及58家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涉及5家企业,金属制品业涉及6家企业。由于专业技术服务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中涉及的企业较少,因此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科创板中属于员工持股比例较高的行业,员工持股比例在13%左右。 (三)企业规模角度 员工持股比例还受限于企业规模,在此我们用科创板申报企业发行前总股本作为衡量企业规模大小的指标,278家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从发行规模角度看,发行前总股本在1亿以下的企业共157家,1亿-4亿的企业共98家,4亿以上的企业共计23家,可以看出发行前总股本对于员工持股比例的平均值以及中位数几乎不存在影响,与整体员工持股比例的平均值以及中位数不存在重大差异。 02 市场员工激励锁定期分析 员工持股中大多以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和直接持股的方式呈现。员工激励的锁定期是员工持股情况分析的另一个维度。根据我国证券法等有关上市法律法规,原始股上市要锁定12个月,如果是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员工持股平台在不进行内部特殊承诺的前提下有可能要求锁定36个月,闭环原则要求锁定36个月,另外还有发行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愿锁定的情形。接下来,我们从是否已上市、行业及企业规模的角度分析一下各种维度员工激励锁定期的情况。 (一)已注册上市和未注册上市角度分析 通过科创板IPO企业是否已经注册成功这个标准将整体划分为2个维度。截至7月初,已注册成功企业共计145家,未注册上市的企业共228家。总体样本中存在员工激励的企业共计278家。两组企业员工激励锁定期的情况具体如下: 已上市的145家企业中有117家企业安排了员工激励,占比80.69%;未注册上市的228家企业中,有67家不涉及员工激励,占比29.39%。 图三:已上市/未上市企业锁定期安排统计图 在安排员工激励的企业中,已上市和未上市企业的锁定期安排均以36个月居多,12个月居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现象与为满足科创板“闭环原则”计算穿透股东人数有一定的联系。 (二)行业维度分析 行业属性是科创板注册制背景下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行业具有不同行业的周期性、经营特点、营业模式,对于员工的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以下是根据科创板申报企业所属证监会行业维度对于员工激励锁定期的具体分析: 从行业角度来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农业目前未见存在员工激励的企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进行员工激励的企业相对较少。大多数企业员工激励锁定期以12个月和36个月的锁定期为主。 图四:不同行业员工激励锁定期的安排统计图 我们选取行业内实施员工激励数量超过10家以上的行业,并且只选取12个月和36个月进行锁定期结构的分析: 从上表可以得知,科创板申报企业员工激励的锁定期以36个月作为主流做法,其中医药制造行业选取36个月作为锁定期的比例高达83.7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采用36个月锁定期的比例最低,但是也有61.11%。 (三)企业规模角度 员工激励锁定期是否与企业规模相关是我们关注的另一个维度,在此我们用科创板申报企业发行前总股本作为衡量企业规模大小的指标,403家企业中我们剔除无员工激励和终止注册的企业,修正后的样本总量合计278家,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从注册资本分类看,不同注册资本等级的企业对锁定期的安排均以36个月为主,12个月居次。企业规模越大,采用36个月锁定期的企业越少。我们可以看到1亿以下注册资本的企业,锁定期安排中以36个月占绝对优势(占66.88%);1-4亿注册资本的企业,锁定期安排中也是以36个月占绝对优势(占65.31%);4亿以上注册资本的企业中,按照36个月锁定期进行安排的企业占比相对减少(占60.87%),但占比仍在60%以上。 图五:不同注册资本下锁定期安排统计图 03 市场员工激励实施形式的分析 科创板申报企业中,员工激励实施的手段主要有股权激励和期权激励。接下来我们从激励方式的维度,结合是否上市、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进行分析。 (一)已注册上市和未注册上市角度分析 通过科创板IPO企业是否已经上市这个标准将整体划分为2个维度。截止7月初,已成功注册的企业共计145家,未注册上市的企业共228家。两组企业员工激励形式的情况具体如下: 在373家科创板有效样本企业中,95家企业未实施员工激励,占比25.47%,278家企业实施了员工激励,占比74.53%。在已实施员工激励的278家中,266家企业的激励形式为股权激励,占比95.68%,6家为期权激励,占比2.16%,6家同时实施了股权和期权激励,占比2.16%。 图六:市场总体员工激励形式统计图 图七:上市与非上市状态下员工激励形式的 情况统计图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已注册生效的145家企业中,113家采用了股权激励的形式,占比77.93%,而未注册上市的228家企业中,153家采用了股权激励的形式,占比67.11%,采用期权激励或同时采用股权和期权激励的企业无论是否上市,都相对较少。 (二)行业维度分析 行业属性是科创板注册制背景下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行业具有不同行业的周期性、经营特点、营业模式,对于员工的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以下是根据科创板申报企业所属证监会行业维度对于员工激励形式的具体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选取期权作为员工激励形式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由于科创板对于盈利没有强制要求,医药制造业有部分企业使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软件企业中也存在大量红筹和境外架构的企业,这类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熟悉程度高,对于期权等工具更加了解,因此使用期权形式实施员工激励是符合市场情况的一种表现。 图八:不同行业中员工激励形式统计图 (三)企业规模角度 选取员工激励的形式其实与企业规模并不存在直接上的逻辑关系,但为保证分析的完整性,我们在此也将其作为一个维度对其进行数据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278家实施员工激励的企业中,随着公司股本的升高,实施期权激励或同时实施了股权和期权激励的比例也在随着提高,但由于实施期权激励的样本量过少,此趋势并不具备代表性,仅可作为参考。 综上所述,科创板上市公司员工激励的形式大多采用股权的形式,与所处行业、公司股本规模并不存在特别强的关联性。 声明:以上内容均为数据资料查询结合市场动态分析的结果,不具有证据和依据的法律效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属于公司正式对外提供的文件。 荣大投行咨询事业部 2020年7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