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镜中缘
镜子,这样普普通通的东西,说起来还有一段人类求知自我的历史包含在里面哩!
据说当代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将一面大镜子放在一个一岁~二岁左右的婴儿面前,这时婴儿便舍好奇起来,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咂嘴都在镜子上如实地表现了出来。于是,他会绕到镜子后,看是否有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但不久之后,他经过多次观察终于发现了这个镜子中的人就是他自己;如果把一个同样的大镜子放在一个从没有见过镜子的猴子面前,猴子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好奇来,它会绕到镜子后去寻找镜中的猴子,然后再绕到前面观察镜中的猴子,如果实验不停止它就会一直寻找下去。
这个实验中婴儿与猴子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人具有了“自我”这样的观念。
正因为有了这个观念,人们才要求寻求到自我,认识自我。
于是,在遥远的古代当然是没有镜子的,人们要想看看自己的模样,就站到水池边或者找一盆水来照一下。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不断地认识自己过了许多万年。
进人青铜时代以后,人们想要看清自己的模样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了。水池这面“镜子”既不方便又不清楚,于是就试用铜来磨制镜子。古人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镜”中的铜,即青铜磨制成的镜子。铜镜只能使人看到一个不很清晰的影象;如果保存不当,受了潮,也就会变暗,那就什么也看不出来了。但是从没有镜子到有了镜子,毕竟是一种了不起的事情。
人类使用青铜镜的历史长达二三千年之久。以后,人们又尝试了用铁,用银来磨制镜子,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缺点,日子稍久,就会变暗。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腐蚀金属表面造成的。能不能用透明的物质把金属与空气隔绝起来,不使金属表面受到腐蚀呢?想法是对头的。但实践起来还是具有很多的困难。
直到后来,人们发明了玻璃材料,玻璃在遮住一室光线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受了这种启发。十三世纪后半期,当威尼斯人制成了平板玻璃之后,他们在平板玻璃后面粘上一块金属板,才制得了较为理想的镜子。物以稀为贵,当时的镜子贵得出奇。当时的法国女王玛丽·麦迪奇结婚时,威尼斯共和国赠送给她一面镜子作为礼物。镜子只有一本书那么大。可它却值十五万法郎!
后来人们想出了制造廉价实惠的镜子的方法,用水银(汞)代替金属板。这种镜子光亮度很好,成本也低,一般老百姓都用得起。可是水银蒸气有毒,工人在制镜子时常常发生水银中毒的事故,每年要夺去不少制镜工人的生命。
一直到了一百多年前,人们才又想出了安全简便的方法。用银子来代替水银做镜子。从此,制镜工人再也不会发生中毒事故了。
那么,我们的镜子是怎样制造的呢?
首先,选择没有气泡的玻璃,将它蘑平整(这样照人影时才不会走样),用碱洗干净(否则银子镀不上去)。然后取硝酸银配咸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适量氨水,再加入适量还原剂(甲醛或葡萄糟)。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在玻璃上,硝酸银就被还原成金属银沉积在玻璃板上,制成了镜子。为了防止银子发暗和脱落,最后还得在镜子背面涂上油漆保护起来。
硝酸银还原的反应过程:
AgNO3+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
硝酸根氨水银氨络合物硝酸铵
硝酸银溶于氨水成为银氨络合物,可溶于水,接着:
HCHO+2[Ag(NH3)2]OHHCOONH4+2Ag↓+3NH3+H2O
甲醛银氨络合物甲酸氨
或: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H+2Ag↓+H2O+4NH3
上面是化学反应中著名的“银镜反应”。不仅镜子是这样镀银的。保温瓶胆也是这样镀银的。
人们终于可以清晰地看清自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