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昵称70845034 2020-07-14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大赢家》剧照,柳老师好眼神

尽管笔削褒贬、言人人殊,但2020年选择线上首映的几部原院线电影中,《大赢家》仍是综合素质最好的一部。

较之《囧妈》,它完成度更高;而用致敬素材堆砌出来的《肥龙过江》,则还上不了牌桌。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三部网络首映的原院线片,都是喜剧

尽管样本集还不够大,但《大赢家》的确是眼下最适合拿来分析的新片——而且这部电影还是多次翻拍后的成果。

源头作品是都井邦彦的小说:《游戏的时间不会结束》,有过日剧和日影,但影响不大。珠玉在前的反而是韩国版的《率性而活》,可与《大赢家》做横向比拼,也更能说明问题。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率性而活》版名场面

众所周知,自2018年《燃烧》提名戛纳为起点,到一年《寄生虫》席卷奥斯卡,韩国电影正迎来行业巅峰。因此直面《大赢家》与《率性而活》的优劣对比,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演员表演对比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受益人》海报

我曾经狠狠地夸赞过大鹏和柳岩的表演,依据是《受益人》中,此二人各自贡献了可以角逐华语电影年度最佳的表演:柳岩的卸妆,和大棚的看电视。

单论个人演技和卡司水位,几乎原班人马从《受益人》平移过来的《大赢家》,整个班底高高在上。而《率性而为》则在纸面实力上小输,毕竟除了郑在咏算热门,演过《浪漫满屋》的李英恩脸熟,其他就是全龙套阵容了。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从海报就能看出风格差异

但这里有个喜剧悖论:喜剧是最难演的,越荒诞浮夸的情节,越要演得投入认真,才能出效果。这就是为什么那种浮夸躁动的所谓“喜剧”,本质上就是视觉快餐;因为喜剧的本质是荒诞与现实的冲突。

《屌丝男士》就是这类浮夸的快餐,而大鹏就吃亏在这里。事实上,从《煎饼侠》开始,他就一直因为这部成名作在吃亏。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屌丝男士第一季》的大鹏和柳岩

浮夸短网剧为大鹏带来了流量、知名度和资金,也让他背上了浮夸的包袱。他在大银幕上想彻底摆脱固有形象,还需要些时日。偏见吗?是的,可不仅观众有偏见,他自己的表演中也却是带着这种对自己定位的偏见与迷惘。

而《大赢家》的主角严谨,又是个超级认真的人设。基本90%的笑料和感动,都来自严谨这过于认真的性格,与他人、与世界的冲突。尽管大鹏全力让自己严肃了起来,但违和感仍不时迸发。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大赢家》里的严谨

反观《率性而活》的郑在咏,他扮演认真警察郑度满时,从外形到感觉,都是一个完美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内心的矛盾也有很好的演绎。得益于《我要复仇》和《实尾岛》积累起来的自信、气质和外延,演员与角色几乎重合,没有破绽。

至于两位女主,戏份都不多。柳岩和李英恩都发挥正常,该萌时萌,该轴时也绝不含糊。但因为柳岩的剧情转折更加犀利,发挥空间更大,因此小胜。

众配角则可谓不分高下,也都有亮眼的表现。被绑架的众人没有抢戏,同时各有光芒。比如韩版的祖孙内敛,我们的则更加接地气,与时代接轨,稍稍触碰了亲情、网络这些时髦的关键词。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最爆笑的名场面

“俯卧撑”等几大名场的对比,也是各有千秋。面值得一提的是孟鹤堂,大银幕处女作算是表演不错了,挑戏的水平或者说运气,至少在小岳岳之上吧。

再将这些演员的表演代入到电影中去看,你会发现:《大赢家》想往夸张喜剧方向去导,这是大鹏等人的优势所在;而《率性而活》更贴近原著精神,表演和讽刺不割裂,以小见大的招式,使得炉火纯青,因此在本轮稍胜一筹。

《大赢家》表演评分:三星半,★★★☆

《率性而活》表演评分:四星,★★★★

镜头语言对比

光影语言,其实是两部电影相同的短板。

《大赢家》的导演于淼,是从电视编剧、电视导演一路提升上来的,但他所有执导筒的电影,都是翻拍。其中《来电狂响》可说改编得一塌糊涂,也是到了《大赢家》才摸到了“本土化”精髓的门槛。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于淼和罗喜灿两位导演

而《率性而活》的导演罗喜灿,情况跟于淼竟惊人地相似——说得不客气点,也是个类似工具人的导演;甚至《率性而活》也同样是罗导口碑最好的作品。

其实,这两部电影都是“剧本成功,胜利一半”。原著《游戏时间不会结束》的强冲突剧情,以及极其鲜明的主线,使得导演的作用被减到最小。

事实上,从镜头调度上看,真正的场上导演,其实是大鹏和郑在咏两位大咖。这跟球类比赛中的“场上教练”类似,有好处,也有劣势。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率性而活》的连贯镜头,喜剧效果佳

好处是电影节奏好,连贯。而且后期剪辑难度低,毕竟主心骨演员就是圆心,大家围绕他表演就好了,无用素材会少很多;但劣势也很明显,就是镜头语言缺乏高度,大都是简单的正反打、远中近连续、特写转场等常规套路。

相比之下,还是多了十几年积累的《大赢家》,在镜头语言上运用得更加娴熟和高成本。比如发布会的台上台下冲突、喊话时的背景与个人,都是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镜头。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大赢家》的画质和镜头还是讲究的

而《率性而活》的镜头则有点太朴素了,全片下来,也只有围巾和结局两人一起躺倒的画面,称得上不错。这一轮光影语言对比,《大赢家》小胜。

《大赢家》光影评分:三星半,★★★☆

《率性而活》光影评分:三星,★★★

剧情与内涵对比

为什么把剧情和内涵放在一道写?因为我信奉电影剧情永远且全部要服务于主题:哪怕这个主题无比庸俗,比如搞笑、美色、讨好;亦或高屋建瓴、千头万绪的获奖型主题,也必须通过剧情和画面表现出来。

通过剧情、画面来表现主题,其深入的方式、程度和具体观点,就是电影的内涵。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横版海报对比

所以剧情、画面和主题,原本是不能分割的。但上面说了,《大赢家》和《率性而活》这两部商业片,在画面上的对峙,战斗规格还比较低,因此剥离不谈。单说剧情对主题的挖掘。

这轮我们先说《率性而活》,因为在各大影评人口中,《率性而活》的讽刺意味不可谓不尖锐。如果按他们的说法,那这一轮就别比了,直接给郑度满颁奖即可——但,我们不是应该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认真一点吗?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率性而活》极尽讽刺之能事

《率性而活》对小地方面子工程的讥讽,是大面积、高伤害的。套路,就是用合理的起因,加上特别的人物,推导出荒谬的剧情:小镇警察局为了树立形象,准备搞银行案件演习;结果安排扮演劫匪的男人特别认真,以至于难以收场、奇怪的笑料层出不穷。

这样的剧情的确够讽刺,严重的荒诞意味外加黑色幽默,也能让观众心领神会那份内涵。但是,《率性而活》依然有韩国电影的通病:肤浅、结局收不住,用极其浅显、非黑即白的人性,去解释之前一切的荒诞。这就太商业、很没劲了。

再来看《大赢家》。该片当然不如《率性而活》批评得那么大胆,因此画面表现也就更夸张、更喜剧。毕竟我们没有分级,(原定的)院线电影条框非常多。

不是人人背后都有个江志强,所以我们才看见了玩具枪。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大赢家》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细节

所以有时候,我很不愿意批评国产电影,毕竟绑着手绑着脚,还能跳好舞的人,实在太难得了。《大赢家》虽然是喜剧,但其实是在悬崖边耍杂技,天然应该加一星。而且他们还在小细节方面、反转层面加入了接地气的东西。

《大赢家》里被“绑架”的群众,就比《率性而活》立体很多,比如祖孙的冰释,就挺让我们感慨的;最后柳岩扮演的于海娇大反转,堪称全片最大的惊喜,甚至可以说,因为有了于海娇的“无间道”,剧本得到了升华,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内涵。

原著小说和韩版,在内涵层面都是讽刺尸位素餐者,主角郑度满一直很孤独,像个苏醒了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到最后才有了一点点温暖;而《大赢家》因为有了于海娇的反转,让我们知道,主角严谨自始至终没有孤独过——这时,电影内涵的侧重,就从单纯的讽刺,延展到了“异类个体是否孤独”的命题上,且有所发挥。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大赢家》里严谨的人物关系图更饱满

因此,我认为在这一轮内涵的比拼上,《大赢家》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讽刺力度如隔靴搔痒,但通过主创们巧妙地借力打力,修改了原著的内涵结构,因此勉强可以跟《率性而活》打个平手。

《大赢家》光影评分:两星半+一星=三星半,★★☆+★

《率性而活》光影评分:三星半,★★★☆

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这样的对比,看似势均力敌,但其实我还是私心满满的。

《大赢家》是我们一线制作的喜剧电影,而《率性而活》在当年只是一部很小的制作;技术上、经验上,《大赢家》领先了十年,资金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无论我如何试图为《大赢家》找理,试图拉平两部电影的差距,都无法真正弥补差距。因为中韩电影的差距是整体上的。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两部电影的线下活动对比

所有数据中,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市场,哪怕真的沦落到去抢在线流量,我们的市场总码洋,依然是韩国高不可攀的。

以《大赢家》为例,虽然影响力和收益,都没能重现《囧妈》的火爆,但观看人数仍然几天就破亿,从坐拥妇女流量的国产电视剧手里,抢下了一块蛋糕。

从《大赢家》和《率性而活》的横向对比,看中韩电影的软硬差距

软硬两方面的问题,借剧照一用

市场不是问题,那问题在哪里?我觉得有软硬两方面。

没什么复杂的东西:软性问题在于我们的市场太大了,想要票房和收益,就必须向下兼容,拍简单、小视角、大众化的电影,不能有别的追求;硬性问题,依然在于我们的市场太大,所以不可能推出所谓的“分级制度”,否则难以管理。

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先要市场,再谈其他——而这,就是我们跟韩国电影最大的差距。并非质量、并非魄力,而是选择。

奥斯卡青睐韩国,是因为西方世界需要贴近他们价值观的东方面孔,来添加新血。《寄生虫》里的富人,让西方世界那票白人很容易地代入,因此将之选为代言人。这个话题,我们下次单独开篇来讲。

我们的电影选择国内市场,而韩国电影选择电影本身和国际评价,这就造成了评论界的口碑差距、单片输出的品质差距。对此,只有两味药能应对,即你我对国产电影的持续支持,以及“给时间以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