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洮狄道城/ 乔举平

 zqbxi 2020-07-14

古狄道就是今临洮,这个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版图中心兰州之南的县城 ,伴随着身旁万古流淌的洮河,穿过了无数岁月的风风雨雨、历朝历代的起伏更迭,大浪淘沙,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辉煌。如今古狄道的身影渐渐模糊,只留下一个凝重远去的背影......

今天,我们走近临洮,清澈洮水潺潺北流、秀美岳麓云烟氤氲、花卉园区姹紫嫣红、兰临高速飞架南北、大街小巷整洁美观、星级宾馆星罗棋布、住宅小区片片相连、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商贸交流盛况空前、文化深厚民风淳朴,如今的临洮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华和蓬勃。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狄道了,狄道是我国建立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曾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直到1929年才改名为临洮县。它东接中原、西控河湟、北拒匈奴、南通巴蜀,地理位置尤为重要。这是一片文化积淀丰厚的沃土,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深远的古城。

遥望临洮,让时光回到远古,公元前384年,即周安王18年,刚刚登基的一代帝王秦献公,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征讨,最后一举收复了蛮夷“狄戎”,创建了狄道县治,自此,周秦疆域的版图上第一次出现了“狄道”这个新的县名,于是,这片洮河怀抱里的平川沃野就成为了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狄道做为战国秦长城的起首,对于防御匈奴和羌人的侵犯起着重大的作用。势如游龙的万里长城,从狄道昂起龙头,守卫着华夏疆土的安宁。公元前280年,即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在狄道设陇西郡,辖今兰州、临夏、定西、天水等十分广大辽阔的地域。

到了汉代,仍然沿袭秦治,狄道仍为陇西郡治所在地。北魏时,狄道又改为武始郡郡治。唐代改为临州。宋神宗熙宁五年,狄道升为熙州。元、明、清以来,一直为临洮府府治。清高宗乾隆五年,临洮府迁到兰州,狄道为州。直至民国,临洮才结束了作为郡、府、州治的历史。

狄道自古以来即处于多民族消长融合的地区。秦始皇三十三年,派蒙恬大将军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修筑长城。西汉武帝元鼎元年,先令羌与匈奴合兵十万进入洮河流域。唐玄宗时派哥舒翰攻破吐蕃,收复黄河九曲,一度安定洮河流域。唐肃宗宝应元年,吐蕃攻陷狄道。北宋神宗熙宁元年,王韶大破吐蕃,又击破羌族木真,狄道复归宋辖。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至陇山头”。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形象地描述了狄道发达的驿站。狄道作为丝绸之路的开端和唐蕃古道的要冲,一直是商侣往来、经贸繁荣的膏腴之地。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忽必烈都在这里驻跸和休整。

当代县城的城址上,历代曾修筑过秦汉城、唐城、宋王韶城。秦汉城在今天的文峰十字以南,唐代修筑的临州城就是如今县城南民间所称的“番城”,北宋王韶修筑的熙州城就是现在的老县城了,今县城就是在宋王韶城的基础上一代代、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狄道古城在明代城墙周长就有九里三,高四丈多,城墙厚一丈八。它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街呈规则的丁字形,加上粮食市、灰盐市、新街、北马栏四条副街,空中俯瞰正好组成了一幅美妙的“卍”形图案,蕴含天地轮回、万寿无疆的主题,象征福寿吉祥,永恒不变的含义。

古城的建筑在当时布局合理、宏伟而大气,除了官府,还有许多老店和商号,古色古香的屋脊,青色一体的筒瓦,鳞次栉比的民居协调而统一。最显眼的要算众多寺庙,宫殿巍峨,香火鼎盛,有“九寺三观,新寺不算”的说法,占地广阔的香衮大寺,元朝国师八思巴曾经留住过两年之久,一度狄道被人称为佛教的“小西天”。

如今,县城的许多老街巷,一直沿用着古老的名称,粮食市、灰盐市、骡马市、线市、背斗巷、经文巷、洋人巷、马栏巷、文庙巷、糖巷、箩巷、火巷、菊巷、纸坊,这些名字,不得不勾起我们深远的思绪,那是一条条商品专业,交易繁茂的街市,大到生产所需,小到针头线脑,都有专门的市场。

今天,绕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大街,我们随意走进古城的小巷,时光仿佛一下子变得很慢,在曲径深幽之处,还能看到深宅大院,雕花的门楼、高跷的屋脊、小格子装饰繁缛的门眉,虽然残破凋敝,但气势依旧不凡,注目良久,仿佛找到古城的影子,闻到从远古飘来经久不散的气息。

如果在下着微雨的时候,步入小巷,还有另一番诗意的感受。悠长而又寂寥、朦胧而又神秘的小巷,充满寂寥与怅惘。随处可见家家户户紧掩的大门,仿佛一张张沉睡的的脸,平静而又自然,古朴而又神秘。笃笃的跫音叩击你的耳鼓,细微的心跳陪伴你的呼吸,对于久居闹市的人,这的确是一种很难得很舒服的宁静。

在小巷里,你总会遇到打着花雨伞,擦肩而过美丽可人的女子,有着天使的微笑、矜持而又诱人,这就让你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想起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洮河孕育了一方水土,也使女子出落的格外漂亮。狄道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故乡,这里自古就是出美女的地方。

当然,走在这小巷,心底也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悲凉,这紧掩的大门,寂寥的小巷,随处可见的泥泞和垃圾,会使你皱眉。小巷里的一面面墙壁将人与人之间的那堵心墙越筑越高,生活的繁忙与岁月的匆匆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少,邻里之间,形同陌路,各人自扫门前雪,这份宁静,不要也罢。

诚然小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如火如荼,承载了千年历史、积淀着深厚人文、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曲径小巷仿佛已经走到了尽头,即将变成死胡同。使临洮成为兰州市的“卫星城”和“后花园”,不能光是响亮的口号,旧城改造,势在必行。

我们的先人和前人,曾经创造了过去的辉煌。近几年来,临洮的城市拆迁建设的规模和力度之大,规划设计的层次和水平之高,取得的成效之显著,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都可以说是空前的,开创了城市建设的新时代,无疑是临洮城建设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临洮,这个被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彩陶之光、映照得鲜亮无比的名字;这个以大唐哥舒翰大雪满弓刀的豪情,装点得如此辉煌的名字;这个让盛唐边塞诗无数次歌咏、咏歌得神采飞扬的名字;在新世纪全力打造兰州南部最佳城市的建设中,将以崭新的身姿和更加光彩夺目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战国秦长城遗址

秦长城起始首于临洮城北15公里处的三十墩南坪的望儿嘴,绵延起伏于沿川子、塔湾、东廿铺、窑店等8个乡界,穿越长度45公里。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坐落在临洮城南3公里的洮阳镇旭东村紫云山,其山峰属岳麓山山系,是国家AA级临洮县岳麓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水泉山庄西湖水上公园

西湖水上公园地处县城西,洮水之滨,是临洮县著名的“洮阳八景”之一。

临洮县博物馆

临洮县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博物馆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民众教育馆,1949年,民众教育馆更名为人民文化教育馆,兼管文物工作。1957年临洮县博物馆成立,专管文物工作,馆址设在岳麓山东岩寺内。1958年县博物馆与与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合并,统称为临洮县文化馆。1981年县博物馆建制恢复,隶属县文化局,馆址仍设东岩寺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