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婶貌美如花,但他的苦恼难以启齿……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朱海东

三婶是我们家乡方圆左右出名的美人儿,据说年轻时上门为其提亲的媒婆踏破门槛,专程前来一睹芳容的小伙子络绎不绝。人们形容某某大姑娘长得漂亮,总爱拿她作参照:“长得和郝翠兰差不多”。天仙般的美人儿没嫁往城里去,没嫁给当官的,偏偏嫁给了我的相貌平平的三叔,成了我的三婶子。


 撮成这桩婚姻的不是别人,正是三婶的父亲和我的爷爷。爷爷和三婶的父亲,既是远近闻名的种庄稼的老把式,又是知心知肺割头换颈的好朋友。一日,爷爷和三婶的父亲同赶集卖烟叶,两人的摊子又出在一起。

集尽人散,爷爷正欲收拾摊子回家,三婶的父亲叫住了他:“老哥,天色尚早,回家也没有大事,不如咱哥俩喝上两盅”。爷爷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一家小饭馆里,一瓶老酒,几盘小菜,弟兄俩慢斟细饮起来。待一瓶酒见底,两人都有了醉意,一个脸面通红,一个额头冒汗。

这时,三婶的父亲发话了:“老哥,有句话兄弟不知当讲不当讲?”“兄弟你有话尽管说,和老哥还用得客气吗。”爷爷竖起了耳朵。“好,那兄弟我就直说了,”三婶的父亲说“听说你还有个小三子在部队当兵?”“不假。”“给他定亲没有?”“老伙计,咱家穷,谁能看得上咱呀。”爷爷说得是实话,三叔当兵前有人给他提了两次媒,女方一见三叔的相貌一句话不说就走了。三婶的父亲就直奔主题:“我有个妮子翠兰,我想送给你家小三子不知老哥意下如何?”


爷爷简直是受宠若惊,翠兰美若天仙,他早有耳闻,自己的儿子在部队当兵不错,个子矮小,说话结巴,他怎能敢奢望娶个天仙般的儿媳妇?他睁大眼睛吃惊地问:“兄弟你不是开玩笑吧,我那儿子那能配你那七仙女呀?”“唉,老哥此言差矣,嫁女娶媳,我图得是人品,不是相貌。老哥如能看得起兄弟,就应允这门亲事,如不同意,咱哥俩哈哈一笑算啥话都没说”。话说到这份上,爷爷就不好再回绝了,就站起来,郑重地向三婶的父亲鞠了一躬:“那老哥我就重谢兄弟了。”就这样,老弟兄俩在酒桌上杯酒定了姻缘。

 娶三婶时,三叔并不在家,但爷爷却没有怠慢这件事。他用了八抬大轿,请了响器班去接的三婶。家里杀了头二百多斤重的猪,待了十几桌客。在物质极度匮乏,群众生活极度贫困的六十年代,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女婚事,能办成这样也着实够风光的了。三婶娘家人对婚事举办也感到满意。娶过来不久,爷爷就把三婶送到了部队,部队首长又安排三叔和三婶举办了第二次婚礼。


 三婶嫁过来没多久,就成了大闺女、小媳妇甚至全村男女崇拜的对象。她不仅模样标致,而且温柔贤惠,知书达礼,尊老爱幼。更令人称奇的是心灵手巧,凡是一个农村妇女应该会的活儿,她没有不会干的,且干得又快又好。庄稼活她是能手。担起粪来,速度之快,锄起地来质量之好,令好多男劳力都自叹弗如。割麦割豆子一样宽的地,人家刚割到半截,她早已割到了地头。针线活更是行家。她剪裁的衣料,大方得体。她手工做的针线活和缝纫机做的活儿毫无二致。

我刚上小学时,三婶给我缝制了一个书包,几个老师都问我是在那个缝纫店做的,当我说是三婶做的时,竟没有一人相信。三婶做的布鞋又是一绝。她能在鞋底纳出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逼真形象的图案,鞋底平整结实,针线均匀,简直就象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穿之令人不忍沾地。秫秸亭子(即高粱上面的杆子)是农村妇女们用来做筐和锅盖的主要原料。别人用秫亭做的筐或锅盖难看极了。三婶用秫秸亭做的东西,既结实耐用,又雅致好看,常引来啧啧赞叹,并被奉为样品供妇女们模仿。


三婶的烹饪技术也令人称奇。普普通通的粗杂面,她能变幻出花样繁多的面食制品,简简单单的家常菜,她能倒腾出五彩缤纷的美味家肴,看之令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爷爷当队长几十年,曾有不少区社干部,一为能亲睹三婶的芳容,二为能品尝三婶做出的美味佳肴,常三三两两到爷爷家作客,待遇酒足饭饱之后,一个个心满意足地离去。

有了这些本事,三婶就有了很好的凝聚力和人缘。村里大凡有来客者抑或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无不请三婶撑勺做菜。大姑娘订亲,小伙子相家也会请三婶给他们参谋参谋,拿个主意。若待嫁的大姑娘接到婆家送来的彩礼,就会欢天喜地地把布料送来,请三婶为其设计剪裁成衣料。

三婶准不会令他们失望,三下二下就会给他们设计出款式新颍,得体大方的衣服来。三婶心肠极好。凡登门相求者,无不概然应允。她给人家干活,一般不在人家吃饭。活儿结束,人家过意不去,往往要送上一些礼物,三婶也从来不要。人家送急了三婶就生气了:“你可叫我搭理你了,你要不叫我搭理,你就把东西放下。”来人见三婶态度坚决,只得把东西拿走,边走边无可奈何地说:“你看这脾气,直是少见。


在生产队干活,姑娘媳妇们都爱和三婶在一起。三婶往那块地里去,她们也往那块里去,象一窝蜂一样,从后面跟着。活儿中间,队长说句“歇歇吧。”她们就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忽喇”一下子都跑到树底下,嘻嘻哈哈地打闹个不停。到该干活时,队长能喊十多遍都有没人答理。这时三婶就站起来,说:“咱们干活吧,歇有会儿啦”人们就纷纷干起活来。队长见状就笑道:“小郝,我说半天,不如你一句话,我看这个队长就你当吧”三婶也笑道:“咱没那本事。”

 三婶虽说没当上生产队长,却当了很长时间的生产队长助理。三叔退伍后,先是当了几年的民兵营长,后来大队撤并,三叔就“擦基”(当地土地话,意即贬)当了生产队长。虽说当了队长,但生产上的事他并不懂得多少,个人威望和协调能力更不能和三婶相比。于是,在庄稼茬口的安排、工作任务的分工上,她总是要征求三婶的意见。

于是三婶就扮演了队长助理的角色。而实际上,三婶所起的作用又远不止这些。三叔脾气粗暴,有勇少谋,工作中难免和别人发生争执或争吵。每当这样的事情发生,三叔就像泄气的皮球,无可奈何地蹲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三婶就出来收拾残局。她先是劈头盖脸地把三叔狠熊一顿,然后又和颜悦色地向人家赔礼道歉。遇到辈份大的,她就说:“献昌(三叔名)缺心少肺,在您眼皮子底下长大。您老人家大人大量,那能和他一般见识。”


几句话说得人家心里美滋滋的,气就先消了一半。碰见晚辈,她就说:“明知你三叔是半吊子,你还跟他学。都向你三叔那样,我还咋给你说媳妇。”小伙子顿时就没了脾气,还反过来向三婶道歉:“都有怨我不懂事,三婶您别生气。”有不少这样的事,都是三婶使三叔遇难呈祥,化险为夷的。

 三婶三叔虽相貌相差甚远却和和睦睦。三叔非常疼爱三婶,把她奉为女皇,赋予她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切唯命是从。生活上更是对三婶知冷知热,体贴入微。三婶同样敬重和疼爱三叔。虽然她拥有很大的权力,却不自作主张,家里遇到什么事,总要征求三叔的意见并得到他的同意后才实施。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舍不得自己吃,放着给三叔吃。

三叔爱抽烟,不管经济如何困难,她只要赶集,准会给三叔买两包香烟。两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吵架。但吵过之后三叔立马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三婶不言不语两三天就怒消气散。人们见三婶终日郁郁寡欢,就开玩笑地说好象潘金莲嫁给了武大郎。这比喻就未免失当。三叔虽身材瘦小,但相貌决非陋,三婶更和潘金莲思想境界有云泥之别。我从来就没听说过三婶有什么绯闻,尤其在我们那个最容易出绯闻的村庄。


 三婶也有自己的苦恼:不生育。我想,如果是现在,这样的病就很容易治好。一是治疗这类病的医院多了起来,二是科学也发达多了。那时却不是这样,尽管三婶也去了一些医院,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都是秘密而去,悄悄而回。当该请的人请了,该吃的药吃了,一切还无济于事时,三婶也心态坦然地认命了。

她先是抱养成了大兄弟的一个三岁的女孩子,不到一年就因失足落水而死亡。后又抱养成了二兄弟的一个男孩儿,待含辛茹苦把小孩子操到六七岁时,又被小孩的父母接走。这给了三婶精神上很大的打击,她决心不在抱养别人的小孩,依靠我们疼爱她的侄子安度余生。但就在这时,她的一个姨妹夫给她送来了自己的小女孩。原来,他已有三个女孩的妻子得暴病死亡,姨妹夫就把三个未成年的小孩分别送给了三个亲戚,其中最小的女儿就送给了三婶。这个女孩到三婶家时刚蹒跚学步,尚不会说话。三婶就把一腔心血倾注到这个女孩身上,供养她上学,长大后又招个上门女婿,一家人倒也过得和和美美。


三婶最疼爱和敬重奶奶,奶奶也疼爱和尊重三婶。两人无话不谈,亲密无间,虽是婆媳更像母女。三婶有什么心事总喜欢向奶奶倾诉。奶奶去世后,三婶夫去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异常悲痛。她时常在一抹斜阳中,来到奶奶的墓地,愁肠百结,独自徘徊。这种情怀,愈来愈甚,不久,就悒郁而终,享年五十四岁。

安葬三婶那天,前来送葬的有一千多人,这在我们那个不足百人的小村庄是少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